2011湖北(武漢)台灣名品博覽會高人氣促財氣

【新華社武漢10月17日電】)為期4天的“2011湖北(武漢)台灣名品博覽會”16日落幕,據臺北世貿中心的數據統計,總計吸引22萬人次進場參觀,促成3.5億美元的合作意向。

適逢假日,許多民眾把“逛台灣名品展”作為週休假期第一選擇,以“寶島風情一次飽覽”為號召的名品展吸引了22萬人次參觀。據統計,此次博覽會為台灣參展企業帶來3.5億美元的合作意向,75%的參展商在展覽結束前即明確表示還將到湖北參加台灣名品博覽會。

本屆博覽會在展區設計、展品檔次、活動安排、實際效果等方面頗具特點,精品館展出獲得今年“台灣文創精品獎”的18家品牌的28件精品,涉及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綠色照明等領域的消費電子、綠色能源、生活用品和文創產品等,充分體現台灣在研發、品質、設計以及創新方面的優勢。

10月13日至16日,台灣名品博覽會首次在武漢舉辦,這也是台灣名品博覽會首次在華中地區舉辦。

海峽藥博會中藥材最熱 台商熱望保健品“登”陸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有近百家臺灣企業參加的第二屆海峽(福州)醫藥健康產品博覽會17日在福州落幕。本屆藥博會上,中藥材最熱,參展台商則熱望推動保健品直接“登”陸。

約占大陸中藥材總品種1/5的藥材大省福建,此次在藥博會上設立了漳州館、泉州館、廈門館、南平館、甯德柘榮館等地方專館,各館地方中藥材展區人氣最旺。桂圓幹、山桅子、百合、人參茶、靈芝孢子粉、茵陳、銀杏葉(果)、葛根(葛花)、太子參、金銀花、枸杞、貢菊等中藥材,成為追捧養生的福州市民的最愛。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藥材品種達2462種,而臺灣中藥材市場發達,需求量大,利潤看好。將福建打造成中草藥輸台的重要基地,現已成為福建“十二五”期間推動的一項工作。

在福建各地展示豐富藥材資源的同時,臺灣參展商則對中藥材依存度很高的保健品進入大陸寄予厚望。“保健品進入大陸要走哪些程式”,成為展會期間兩岸業界論壇的熱門話題。

台商陳先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目前,臺灣中藥保建品進入大陸的操作方式多是貼牌包裝和代理銷售,“非常希望能打開大陸保健品市場,但現在產品認定、政策及稅收方面均存在壁壘”。

目前,臺灣與大陸互不承認雙方的保健品資格認證,在大陸銷售的保健品需要重新走審批流程。臺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彭瓊芳在此次展會期間表示,期待今後兩岸業界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會議,來溝通醫藥健康產業審查與檢測法規存在的差異,以加速兩岸醫藥健康產業的合作。

此次展會上,臺灣參展商尋求大陸合作方的熱度頗高。據介紹,臺灣中藥保建品進入大陸現主要是貼牌生產:一般是給大陸企業原料和製劑配方,在大陸包裝和加工,貼大陸牌進行銷售,並用大陸企業的代理商進行銷售。

分析人士指出,大陸進口臺灣保健品、健康食品、化妝品尚未出臺具體的優惠政策措施,在審批、檢驗、通關等方面手續繁瑣,時限較長,上述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臺灣保健品進入大陸。現在,通過“小三通”出口到大陸的臺灣保健品批量有限。

如今,福建已獲批建設“中國海峽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福建)基地”,以此強化兩岸中醫藥文化交流與合作。福建省經貿委等部門正在推動這一基地的建設,內容包括設立醫藥產業財政專項資金,建立醫療器械和醫藥產業投入機制,落實給予投資者的優惠稅收、土地政策。

廈金直航“第二航線”單日客流量創歷史新高

【中新社廈門10月17日電】廈門同益邊檢站17日透露,廈金直航碼頭之一的五通客運碼頭16日旅客流量達到3072人次,一舉打破去年4月份創下的2702人次紀錄,創下歷史新高。

這是五通客運碼頭自2008年8月31日開航以來客流量首度突破3000人次大關。同日,廈金直航旅客總流量亦達到了6176人次,創下今年以來客流量新紀錄。

五通到金門水頭碼頭的廈金直航“第二航線”,因路程較近,到金門最快只要半個多小時,以方便快捷而深受兩岸民眾歡迎。

邊檢部門稱,作為海峽兩岸“黃金通道”的廈金航線在今年“十一”黃金周之後,出入境旅客流量開始逐步攀升,8日到16日客流量超過4萬人次,比國慶長假期間廈金航線日均客流量還高出1000人次。

據分析,大陸居民赴台游的新熱潮是客流量創新高的最大原因。此期間,大陸居民循廈金直航赴台遊團隊達到204團6200餘人次,人數是國慶長假期間的近3倍。此外,正在金門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金門日活動亦吸引了大批東南亞華僑、世界各地的金門同鄉社團及在大陸經商、生活的臺胞前往金門參加活動。

吳敦義:九二共識使兩岸擱置爭議

【中央社臺北17日電】“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表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8個字使兩岸能夠暫時擱置爭議,是兩岸關係60年以來最具創意的共識,也使這近3年半以來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具備了動能。

吳敦義接見英國王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院訪問團時表示,“中華民國”努力確保“主權獨立與完整”,同時也維護台灣的安全與繁榮,兩岸關係目前雖朝向穩定發展,但台灣仍要具備自我防衛的力量。

吳敦義表示,兩岸量體懸殊,台灣在“國防”上如擴充軍備與中國大陸進行軍備競賽,不僅影響國際名聲,財政也難以負擔,因此更要用智慧確保安全。

他說,要與全世界愛好民主自由、維護人權法治的國家,透過更充分的交流,吸取意見,以達成台海永續和平,這是非常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