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議員促吸引人才回流 勞界議員指外勞批額過多

【本報訊】多名商界議員促請政府制定政策,吸引人才回流,開放內地家傭來澳,釋出婦女勞動力。但勞工界議員批評現時批出的外僱額供過於求,質疑有有關部門是否製造人力富裕的勞動力市場,干預工資。

制定政策吸引人才回流澳門

議員賀一誠、高開賢、鄭志強及馮志強在立法會議程前聯合發言時指出,據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8月本澳外僱人數為88,740人,失業率為2.6%,就業不足率為0.9%; 與2010年同期的外僱人數73,719人,失業率為2.9%,就業不足率1.5%o比較之,今年8月的外僱人數多出15,021人,但失業率反下降了0.396,就業不足率下降了0.6%。數據反映事實,本地工人並沒有因外僱增加而失業率上升,相反隨著經濟發展,人資需求不斷增加。

4名議員指出,目前人資短缺的問題經已嚴重困擾本澳各行各業一段頗長時間,尤其是中小微企。以今年“十一黃金周”為例,有酒店業人士指出,要透過酒店內部資源調配,如加班或跨部門協作應付高峰期,全體員工基本上出動。此外,現時新馬路一帶的旅遊區,店鋪門前的招聘廣告經常可見,有些已因人手不足而無法繼續經營,宣告結業,在在反映出本澳中小企長期未能聘請到足夠的人手。

4名議員認為,人資短缺,本澳中小企已面臨著生存考驗,不要說擴大發展,在“粵澳”合作方面,人資短缺問題一天不解決,就算國家提供澳門再好、再優惠的政策,本澳的中小企也難以融入區域發展。要使中小企繼續平穩發展,抓住區域合作的發展機遇,政府必須在人資政策上繼續大力支持。

他們說,政府雖然已加快外僱審批速度,但由於受到內地社會發展變化影響,不少外僱考慮來澳工作時卻步。政府除須繼續放寬及加快審批外僱外,還須研究其它措施,紓緩中小企人資緊缺。例如制定政策吸引人才回流澳門,加緊與中央協,開放內地家傭來澳,以釋放出婦女勞動力。

4位議員建議,政府可從增加培訓課程,減少就業不足方面著手,釋放一定的人力資源,舒緩中小企人資短缺壓力。他們還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共同研究,或結合民間教育機構,配合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為落實“十二五”規劃、為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增設具針對性、具實效性的培訓課程,務求提升本地人的技能,培育及發掘本地人才。

批出的外僱配額供過於求

但勞工界議員林香生批評現時外僱配額供過於求,促請人資辦交代審批外僱標準。他指出,根據人力資源辦公室資料,今年一月底人資辦已批出的外僱額總數是十萬零二千八百五十七名,但在七月底已來澳工作並領取外僱身份認別證件(俗稱藍卡)的外僱總數為八萬七千一百二十七人。單從靜態數據分析,七月底的實際工作的外僱人數與一月底人資辦已批出的外僱額比較,差額竟達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名,使用率不足八成五,這差額顯示為數不少的外僱額已依據《聘用外地僱員法》的規定因六個月內從未使用而失效。以此推論,儘管申請外僱的企業由獲得外僱額到外僱來澳工作期間存在一定的時差,但數據反映大量外僱額沒有被使用。人資辦批出的外僱額是否高於市場的實際所需?不言而喻。

林香生稱,職工階層早對輸入外僱存有不少疑問,有待當局回答:第一、歷逾半年實踐的數據所揭示大量外僱額的差距,反映出當局為本澳勞動市場投放了過多的人力資源。第二,在聲稱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卻有為數不少的已批出外僱額未被使用,原因究竟何在?有權限部門是否通過外僱輸入政策,刻意製造一寬鬆富裕的人力市場,並採取宏觀手段,直接干預工資?第三、《聘用外地僱員法》實施以後,批出的外僱額脫離本澳實際所需,在審批過程中以甚麼機制或標準評估本澳各行業及各申請企業的具體人力需求,如何保障本地職工的就業權益不因外僱輸入而受到直接或間接的衝擊?如何確保謹慎審批?第四,現時本地居民的失業率多月以來仍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三、在有關部門輕易批出大量外僱額的情況下,不少本地職工手持“玻璃飯碗”,外僱一到飯碗不保的情景頻繁出現,《聘用外地僱員法》實施以來,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仍欠具體措施落實。

林香生促請主政者換位思考,現行的審批程序和監管制度是否存在嚴重弊漏,如此龐大的外僱額未被使用,是否有需要針對《聘用外地僱員法》實施以來所出現的種種問題,設立處分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