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加快外貿轉型 學者稱應停止緊縮政策

【本報綜合】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表示,著眼長遠,穩定出口,擴大進口,加快外貿轉型升級。中國將繼續致力促進貿易平衡,在努力擴大進口的同時,保持出口穩定增長。學者認為中國應當停止緊縮政策,以結構增長、擴大進口等政策應對世界經濟緊縮。

王岐山:穩定出口擴大進口

新華社瀋陽12月4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3日至4日在遼寧瀋陽考察工作,並召開六省市進出口形勢座談會。他強調,進出口對宏觀經濟、就業和社會穩定都至關重要。要認真貫徹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穩定出口,擴大進口,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實現速度、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

王岐山強調,做好進出口工作,必須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是克服當前困難的根本出路。要繼續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切實減輕進出口企業稅費負擔,加大對有訂單、有效益出口企業的金融支持,特別要重視解決中小出口企業的困難。積極擴大進口,清理進口環節的不合理限制,提高進口便利化水準。要以質取勝,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新興市場。

王岐山強調,商務、海關、質檢、金融等部門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駐外機構、行業協會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做到“情況明、數字準、責任清、作風正、工作實”。要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基礎工作,注重細節,積極為企業擴大進出口排憂解難,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營造良好環境。

中央保進出口穩定增長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歐美債務危機尚未從泥淖中走出,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這對外向型的中國經濟未來將會有多大影響?明年中國外貿的發展路徑與目標如何著墨?相信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有所涉及。可以預見,2012年中國將繼續致力促進貿易平衡,在努力擴大進口的同時,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今年中國著力促貿易平衡,貿易順差延續2008年以來逐年遞減態勢,前三季度縮小到1071億美元,同比下降10.6%。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認為,目前中國對全球貿易總體趨向平衡,順差逐年、逐月減少。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中國的貿易基本是平衡的。

在此期間,中國加大了進口力度同時,面對外部重壓,中國努力穩定出口增長。今年以來,中國外貿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前三季度進出口額增速達到24.6%。

不過,出口增長的壓力已開始顯現。有專家指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進出口貿易對GDP的貢獻率已經為零。商務部方面也曾表示,中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至少一季度的進出口形勢會相當嚴峻。

面對新的一年,官方曾發佈《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來自於日趨複雜的外部環境,這其中包括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經貿摩擦形勢更加嚴峻等。預計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比2011年可能有所回落。

在此形勢下,陳德銘曾在近期表示,中國“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政策要長期堅持下去。他強調,“我們要以擴大進口而不是限制出口促進貿易平衡”。

今年官方在公開場合的多次表態,可以看出中國未來在擴進口方面的決心。中國總理溫家寶10月在第11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式上表示,今後五年,中國進口總規模有望超過8萬億美元,這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商機。陳德銘更在近期提到,中國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未來五年總進口有望與出口基本保持平衡。

但在出口方面,由於歐美經濟持續低迷,令中國出口前景堪憂。勞動力工資、原材料價格、人民幣匯率、貸款利息、廠房租金等生產經營成本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貿企業的價格優勢。

伴隨出口壓力加大,官方已頻頻強調企業要努力實現從成本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有內地專家已指出,近年來一些中國出口產業集聚度開始提高,產業鏈延長,好的企業正在脫穎而出。成本“倒逼”企業轉型之效應正在顯現。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認為,中國外貿傳統比較優勢依然存在,新的競爭優勢逐步形成,企業抵禦風險、拓展市場和創新發展能力在金融危機之後明顯增強。但是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導致企業有單不敢接、不願接,也將加大結構調整難度。

綜觀明年進出口形勢,有專家預計,由於明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會從兩位數降成個位數,同時進口還會增加,預計可能會出現全年度貿易逆差。明年進出口貿易對GDP的貢獻率可能為零到負,這是中國經濟增長在外需方面所面臨的形勢。

面對新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如何促進出口平衡、如何穩定進出口增長,以及如何做出應對之策等問題,都有望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揭曉。

學者:中國應當停止緊縮政策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季鑄4日下午在此間表示,預計2012年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將出現全面緊縮。目前,中國應當停止緊縮政策,以結構增長、擴大進口等政策應對世界經濟緊縮。

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遂寧綠色經濟研究院與《中國對外貿易雜誌》4日發佈了《2011年世界經濟風險指數與主權國家評級》。主持這項報告的季鑄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說,目前,美國、歐元區、日本和中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歷史空前的巨大債務危機,這些國家的債務危機是長期形成的,是結構性、系統性、長期性的,其根本原因源於不對稱,正是由於生產與消費、舉債規模與償還能力的不對稱,導致債務危機爆發。高消費、高債務、高失業、低增長是這些國家債務危機的共同特徵。

分析認為,未來全球債務危機將衝擊中國,大體有兩個基本途徑和傳遞機制。一是金融鏈衝擊。美國和歐洲債務危機導致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和歐洲債券喪失價值或貶值,導致中國債權喪失和國內銀行壞賬,進而導致中國金融危機,進一步導致經濟危機;二是市場鏈衝擊。美國和歐洲採取的緊縮政策同樣會導致世界經濟緊縮和全球市場緊縮,各國進口下降,中國出口減少。

考慮到美國、歐元區緊縮政策的長期性,世界經濟將進入一個長期緊縮時期,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債務危機和世界經濟緊縮以及國內面臨的諸多難題,季鑄認為,目前,中國控制物價上漲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應當停止緊縮政策,按照立足國內、綠色經濟、結構增長、擴大進口、發展教育政策方針,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債務危機和世界經濟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