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芝迪曾與愛國澳人並肩作戰反對「澳獨」 伊芝迪曾與愛國澳人並肩作戰反對「澳獨」

澳門回歸前的第一百二十三任澳門總督伊芝迪將軍,於本月七日在葡國首都里斯本病逝,享年八十九歲。這是澳門回歸後,繼高斯達、馬德賢先後逝世後,又一位前任澳督逝世,在世前任澳督已是「賣少見少」了。

伊芝迪是在歷任澳督中,軍階最高的(來澳時已是將軍,卸任後出任葡國武裝力量總參謀長並晉升上將),也是中葡兩國於一九七九年二月八日建交後的第一位澳督,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位訪問中國並獲國家領導人接見的澳督,亦是首位正式向中方提出要在澳門興建國際機場的澳督。盡管他在澳門的任期只有短短的兩年多,但在促進葡中關係方面,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與澳門華人愛國社團並肩作戰,共同反對變相「澳獨」。

那就是,伊芝迪就任澳督僅僅一年,就遭遇到一場政治大風暴——修訂《澳門組織章程》風波。當時,澳門立法會有幾位葡裔議員,組成「修章小組」,草擬修改《澳門組織章程》的法律草案文本。這個草案文本,雖然有不少進步的內容,但其根本立足點卻是站錯了,是依照當時的「非殖民化」浪潮,要將澳門的政治地位定位為「獨立政治實體」,亦即一種既有別於葡國前殖民地獨立後的主權國家性質,又有悖於中葡建交時的秘密協議的規定的定位。按照這個修章法案建議,澳門總督改由在澳門的葡國公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然後由葡國總統任命,顛覆了澳門總督是由葡國總統派出特使到澳門,就未來澳督的形象徵詢包括澳門華人社團代表在內的澳門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後,由葡國總統根據這些建議委任新澳督(盡管往往就是『特使』本人)的、得到中國認可的慣例。

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傳統做法,是嚴格遵守了「澳門是中國領土,但在澳門前途問題解決前,暫時由葡國管理」的默契,也符合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討論「殖民地名單」時,根據中國代表陳楚大使的信函,將香港、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中剔除出去,並由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相應決議,確定了中國對香港、澳門問題的立場與要求的精神的。

實際上,按照聯合國非難民化委員會的文件及聯合國大會的決議的精神和規定,殖民地在擺脫宗主國的殖民統治後,是有權宣佈獨立、成立主權國家,並享有主權國家的一切權利,包括國際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有關由當地居民選舉產生領導人的權利的。

因此,盡管葡國在「四‧二五革命」後,便結束了在非洲的殖民戰爭,並從殖民地撤出,讓其各按上述精神宣佈獨立並選舉產生領導人;但在澳門問題上,卻嚴格按照聯合國的相關決議和中葡建交談判的秘密協議的精神,並不將澳門視為「殖民地」,因而不適用於在「殖民地」所使用的方法。其中最關鍵之處,是不承認澳門是「獨立政治實體」,而只是海外管理地區,尤其是將原來的「海外殖民省」改為「澳門地區」;而且也嚴格地把住澳督並非是公民直選產生的「關口」。

這裡順帶說一句,李登輝在主導「修憲」時,就是以將「總統」的產生辦法,從原來的由「國會」選舉產生,改為公民直選產生的手法,來彰顯「主權在民」,以突顯「中華民國是獨立主權國家」的意涵。因此,北京和台灣「統派」團體都認為,這是李登輝「獨台」思想的大暴露。李登輝在一九九五年訪美時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說,及一九九六年首屆直選「總統」,都被北京視為背離「一個中國」原則的重大事變,因而都予以強烈批判,並進行導彈演習以作警告。

再順帶說一句,在全國人大通過《澳門基本法》前夕,中葡兩國通過外交談判,決定由葡國宣佈將兩個國際人權公約延伸到澳門生效,以利於《澳門基本法》寫進相關條文。而中葡兩國政府則在送交聯合國備案的聲明書中,特別加上了《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有關「所有公民都有自決權」,及「通過選舉改變政府」的規定,排除在澳門適用的內容。

而「修章小組」的做法,就是要彰顯「主權在民」,效仿葡國前殖民地國家的模式,一人一票產生領導人。更嚴重的是,在一九八四年澳督高斯達修改選舉和選民登記法例之前,在澳門只有具有葡國國籍的澳門居民,才享有選舉和被舉權。而當時雖然有不少華裔居民因是在澳門出生,按照當時的葡國《國籍法》的規定,在澳門出生就自然具有葡國國籍,但因深受「一二‧三事件」所彰顯的「反殖」思潮影響,只是將葡國護照視為出外方便的旅行證件,即並不打算效忠葡國,也不熱衷於政治選舉。因此,在第一、二屆立法會選舉時,直選產生的立法會六個議席就全由葡裔居民所組成的政治體體所「玩曬」瓜分。而因為葡裔居民只有一萬多人,故當時只需幾百張選票,就可當選一席立法會議員。 

也就是說,按照「修章」建議,只有具有葡國國籍的澳門居民才有參加一人一票產生的澳督選舉,而當時持有葡國國籍的華人居民並不熱衷於政治選舉,因而澳督也將是由一萬多名葡裔居民選舉產生。

這就帶有一定程度的「澳獨」意涵了。因此,香港《大公報》就發表了題為《不允許澳門一小撮人攪變相澳督》的社論,震撼了港澳地區。澳門華人各界愛國社團紛紛舉行座談會,聲討這種「變相澳獨」的行為,而中文報章也加入了這場政治鬥爭,積極報導各華人社團座談會的新聞,也發表評論進行批判。

但「修章小組」卻一意孤行,希望能搶在第一屆澳門立法會於六月十五日屆滿,及葡國國會也將於六月中旬會期結束之前,完成立法會審議,並送交葡國國會。而伊芝迪站在了「反獨」的一方,與華人社團併肩作戰,指令官委議員以缺席會議的方式,與同是缺席會議的華人議員何賢、馬萬祺、崔德祺等人站在同一條戰線,抵制立法會的審議程序,致使立法會因出席議員不足法定人數而數次流會。

但是,《立法會章程》規定,議員凡是無故缺席五次會議,即喪失議員資格。而官委議員與華人議員已連續缺席了四次會議,真是非常危急。澳門南光公司(即現澳門中聯辦的前身)與伊芝迪合作,邀請廣東省長習仲勛正式訪問澳門,使得華人議員都以「參與接待習省長」為由,向立法會請假,具有了繼續拒絕出席立法會會議的正當性,使立法會無法繼續開會,無法審議「修章法案」。

更妙的是,在南光公司舉行「澳門各界同胞歡迎習仲勛省長座談會」時,也把那幾位本來不是「澳門同胞」的「修章小組」成員,都邀請出席。並由香港「無戰」電視駐澳記者何文傑作「媒」詢問習仲勛,這次訪澳是否與「修章」有關,而曾任香港新華社社長的副省長梁威林則以「畫公仔唔使畫出腸」作答,宣示中國政府反對「修章」的政治立場。基此,「修章小組」及直選產生的葡裔議員知道大勢已去。而且,更因習仲勛的訪澳,使到立法會停擺,無法完成「修章」,更趕不及送交葡國國會審議批准,粉碎了「變相澳獨」陰謀。伊芝迪將軍與澳門愛國華人團體一道,打了一場漂亮的政治仗。

由此,再加上伊芝迪將軍的其他對華友好行為,獲得了「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的美好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