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正平:心繫祖國造福澳門的「地下澳督」

澳門的百年風雲變遷,繞不過柯正平,有人說,他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澳門當代史。1943年,柯正平踏上澳門,從最開始的“地下”工作,到發動澳門社團在澳升起五星紅旗,比廣州早一個多月,後來一手創辦澳門首家中資機構南光公司、澳門南通銀行、澳門中國旅行社,又參與中葡澳門問題談判、《基本法》起草和制訂,籌建澳門特別行政區、實現政權順利交接……凡澳門的重大事件都有柯正平的身影,他也被澳門居民尊稱為“地下澳督”。

柯正平大事年表

1911年:4月出生在廣東海豐。

1929年:前往香港經商。

1938年:在香港組織東江回鄉服務團。

1941年:香港淪陷後參加抗日遊擊隊。

1943年:在澳門開辦誠益行、新中行。

1949年:任澳門南光公司總經理。

1958年:兼任南通銀行董事長。

1958年:創辦《澳門日報》任董事長。

1961年:創辦澳門中國旅行社,任董事長。

1986年:6月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參加中葡關於澳門問題談判。

1987年:9月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成立後任該社顧問,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3年:9月起任澳門基本法協進會名譽會長。

1998年:5月起任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

1999年:4月當選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2005年:9月30日在澳門病逝,享年94歲。

作為原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柯正平參與澳門當代史上的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同時,澳門的“傳統愛國愛澳基層社團組織”、“傳統愛國愛澳工商業社團組織”等,大大小小不勝枚舉的政治社團、學術團體,也是柯正平創建或推動的。

從海豐走出的柯氏兄弟

海豐,這塊紅色土地,是中國革命史中一個永遠銘記的地方。中國的農民運動就在這裏轟轟烈烈的掀起,其勢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不可阻擋!

1911年4月,一個男孩在海豐縣城的一戶普通人家裏出生了,這是柯家的第四個孩子,父親給他取名柯正平。柯姓在廣東海豐屬小姓,柯家以開染鋪為生。柯正平的大哥、二哥早亡,三哥柯麟1900年出生,是中國傑出的“地下工作者”及“紅色醫生”,反映柯麟一生的電視劇《風雨中國心——柯麟醫生》曾在央視熱播。

柯正平曾回憶說,正是在三哥的影響下,他才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0年,柯麟在海豐中學畢業後,為擺脫父母操辦的舊婚姻,決定離開家鄉,到廣州廣東公醫大學求學,臨走前,柯正平偷偷從父親的床底下拿走200元大洋給他作為遠走高飛的盤纏。1927年,柯麟隨“南昌起義”隊伍回到廣州參加“廣州起義”,負責救護傷患。大革命失敗後,柯麟在周恩來的領導下開展中央特科工作,從此拉開長達25年的潛伏生涯。

當年,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勢,柯正平初中畢業後,便在廣東海豐縣參加工農革命軍。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哥哥柯麟讓柯正平回海豐找彭湃,參加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赤衛隊,配合紅軍跟敵人鬥爭,也打了不少勝仗。1929年,柯正平輾轉來到香港,一邊學著做生意了,一邊從事愛國進步活動。

在香港,柯正平開了一家柯記煙絲店,煙絲從海豐運來,薄利多銷,生意興旺,更重要的是,做生意可以掩護身份。

1929年彭湃在上海犧牲後,哥哥柯麟奉命來到香港,計畫一邊開藥店坐診營生,一邊創造條件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由於開藥店沒有任何經費,籌錢迫在眉睫,柯正平將自己的煙絲店以3000元的價格出手,柯正平的父親得知後,賣了祖傳的染鋪,換了幾千塊銀元提供支援。

“南華藥房”既是公開的藥店,又是黨中央在香港的單線聯絡點。1935年,為了到澳門照料葉挺將軍,柯麟舉家移居澳門開闢新的“隱蔽戰線”,藥店交給柯正平負責。

抗日戰爭爆發後,柯正平在香港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為當時的東江縱隊提供後勤服務。他參加了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香港辦事處的工作,協助海外華僑回鄉參加抗戰,並按照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的指示,將“保衛中國大同盟”捐贈給八路軍的物資由香港運往內地。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柯正平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活躍在抗日前線,一大批來不及從香港撤退的幹部和進步文化人士,在柯正平等人的幫助下取道澳門轉移。

澳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3年初,柯正平受命輾轉來到澳門。從此,他的一生與澳門緊緊地捆在一起。

在澳門,柯麟利用鏡湖醫院慈善會這一機構,廣交各界朋友,特別是與何賢、馬萬祺、林炳炎等經濟界實力人物成為至交,得到他們的支持。葉劍英、張雲逸、廖承志、李一氓、陽翰笙等到澳門都曾在此落腳。而柯正平則“潛伏”在澳門商界,柯氏兄弟兩人在澳門的地下工作是“各司其職”。

柯正平的女兒柯瓊回憶說,父親柯正平性格熱情外向,伯父柯麟則內斂穩重。在地下工作期間,他們兩人所屬領導不同,伯父柯麟對自己的工作守口如瓶二十多年,以至熱心的弟弟對他反復試探,甚至產生誤會。

國共全面內戰爆發後,為支援北方解放區的經濟恢復和建設,柯正平、柯麟兄弟二人與馬萬祺組建中共在澳門公開合法的商貿公司——新中行。新中行當年代理的是英商屈臣氏藥品、飲料、洋酒。香港淪陷時,中共廣東東江縱隊拯救了屈臣氏高層負責人,戰後,這位英國人特以此表示感謝。由於新中行以合法的進出口商行作掩護,成為中共一個新的工作據點。

1948年,周恩來、陳毅相繼派遣朱慎修、蘇樹德等同志來到澳門,在柯氏兄弟和馬萬祺的全力支持下,開闢了一條從山東、蘇北解放區至澳門的海上秘密航線,將解放區的大豆、花生、中藥材等土特產運抵港澳,再購進解放區急需的西藥、布匹、紙張、儀器設備、大小五金器材。航線開通後,供求兩旺,運輸繁忙,有力地支援了北方解放區的經濟重建工作。

1949年新中國成立,柯正平發動澳門的社團在澳門升起五星紅旗,時間比廣州升起五星紅旗還要早一個多月。

由於長期從事地下工作,有關柯正平史料非常罕見,更別說有個人傳記流傳世間。

“父親是個保密性很強的人,他在澳門工作幾十年,大大小小的事件都參加過,而且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他幾乎隻字未提。作為子女知道的很多事情,都是現在已公開、見諸報端的內容,其餘也是一無所知。”柯正平的女兒柯瓊回憶說。

創立南光支援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等國開始對中國實行“封鎖”。為支持解放海南島和廣西,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指示柯正平和柯麟在澳門成立貿易機構——南光貿易有限公司,公司公開註冊時間為1950年5月,後來澳葡當局承認為中國在澳門的代表機構。

創辦初期,柯正平以5萬元起家,條件十分艱苦,公司只有七八個人,兩三張辦公桌,借用新馬路新中行的閣樓,開始了南光公司不平凡的創業歷程。

澳門南光集團的史料記載,當時南光公司所肩負的政治經濟任務繁重,最開始的任務就是為迎接全國最後解放,支援解放區人民所急需的物資,包括糧油、煤炭、鹽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資。

雖然叫南光貿易公司,但大部分工作是做貨物轉運,並不直接做貿易。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當時貨物轉運量比香港還要多,而且很多香港貨物也要從澳門轉運,成為抵達中國內地的一條重要轉運線。

由於需要轉運的物資比較多,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在貨運量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南光公司自建的碼頭、倉庫放不下,就放在臨時租借的倉庫內,在那些緊張繁重的日日夜夜裏,柯正平帶領員工晝夜工作,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南光公司作為中國出口商品的總代理,到上世紀60年代,柯正平又大力宣傳“愛祖國,用國貨”,當時澳門糧油食品、土畜產品等大部分貨源主要來自祖國,隨著制衣和建築業的發展,紡織面料、建築材料也大部分從祖國組織貨源。

這樣不僅打開了澳門市場,繁榮了市民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南光的知名度。南光公司在逐步打開局面的同時,也為解決澳門廣大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做出了不懈努力,不斷擴大了南光的影響力。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經營,南光公司逐漸從單一的貿易公司成長為一個多元化經營的集團公司,並且成為內地產品出口澳門的最大供應商和代理商,在為國家建設引進技術和資金、進出口急需物資、開拓出口市場等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

聯手霍英東打破美國“禁運”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由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美國宣佈自1950年12月3日起,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出口實行全面的許可證制度,凡是士兵可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中國。

不過,由於葡萄牙政府對朝鮮戰爭持觀望態度,澳葡當局也沒把“禁運”太當回事,澳門也成為打破美英“禁運”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葉劍英指示加快南光公司的發展,公司很快由原來40多人發展到70多人。儘管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中共在澳門有組織的活動逐步半公開化,但南光公司為內地收購及運送“禁運”物資的過程,仍採取單線聯繫、各管一段的秘密工作方式。

具體來說就是,每個人負責一部分工作,接收貨物的是一批人,運輸的是另一批人,負責聯絡搞情報的又是一部分人,他們之間相互保密。

接收物資的辦法,一是用小船從大船上卸貨;二是在倉庫直接接貨。運輸則由專人和專門的船隻運到廣州,有解放軍的武裝力量參加運輸護航,以對抗蔣介石的海軍及海盜。南光公司的船有特殊標誌,有特殊記號,如掛什麼樣的旗有規定,因此南光公司的船進入廣州是通行無阻的。

1950年下半年的一天,霍英東獲悉澳門許多家公司正在大量收購汽油、煤油、柴油以及五金、麻包等物資,便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和幾個朋友合夥,開始用一條帆船往澳門運輸柴油。由於當時南光公司出的價格比其他商行高,霍英東就選擇了與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