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書院還有一段長路

三處書院列出零星幾個活動,教授武術、現代舞,隔週一場台灣新浪潮電影,只有作家黃春明的創意課和一場漢學講座對應了“書院”的稱謂

台灣書院多少沾了林懷民的光。

一個月前,台灣書院在紐約、洛杉磯和休斯敦三地同時風光開幕,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親自飛到紐約主持典禮。那時舞蹈家林懷民的“雲門舞集”正在紐約演出新作品“屋漏痕”。台灣書院開幕後的首場專題演講就請來了林懷民,講的大都是雲門38年以來的老故事。

書院啟用特展是書法家董陽孜的新作。董跟林懷民是舊相識。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四個大字,也是因為早年林懷民在紐約結識董陽孜,邀請董為雲門題字,這四個字沿用至今。林懷民特別懷念董陽孜早期書寫“雲門舞集”時筆法的純粹,但也欣賞董陽孜作品中的自由奔放。

舞蹈家的明星效應過後,台灣書院多少有點後繼乏力。疏朗的書院主頁上宜傳片一遍遍地重複。繁體的“漢”幻化成山谷裏紫色蝴蝶振翅,台南孔廟飛出白羽信鴿。三處書院列出零星幾個活動,教授武術、現代舞,隔週一場台灣新浪潮電影,只有作家黃春明的創意課和一場漢學講座對應了“書院”的稱謂。

擱置華語教學

台灣書院揭牌時間比預定時間整整晚了一年。

2008台灣“大選”前夕,台灣作家龍應台在媒體撰文呼籲兩個候選人應該更加重視台灣的軟實力問題。龍應台認為,“用軍備和金錢外交去和中國大陸做國際上的競爭,猶如矮子比高、才女競美。”

當時的候選人馬英九喊出將台灣打造成“中華文化的領航者”的口號,並承諾當選後將推動在海外設立台灣書院。

在馬英九的授意下,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簡稱“文建會”)開始籌辦台灣書院.2010年,“文建會”選定在洛杉磯和休斯敦的“駐美代表處僑教中心”開辦“台灣書院”,井打算在當年12月18日掛牌。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洛杉磯“台灣書院”表示連匾牌都准備好了,“只等接獲指令即可掛牌”。但書院成立儀式一拖再拖,仍是只聞樓梯響。

今年4月,台灣媒體爆料說,台灣書院之所以一直沒搞起來,是因為至今“未獲美方同意”。據瞭解,“美國在 台協會”執行理事施藍旗2月9日致函台當局,提出三項說明:強調組織、架構完整的語言教學不被美國視為“文化活動”。華語教學不能直接由“駐美代表處”人員處理,不能使用“駐美代表處”場地設施辦理,更不能收取費用。

被美國潑冷水後,台灣當局不得不改弦易轍,包括華語教學計劃暫時擱置,改以書法、茶藝、花藝與太極拳等課程取代。經過密集溝通,在瞭解台灣書院運作程序後,美方於今年上半年正武去函華盛頓威斯康辛大道上的“台灣駐美代表處”表示同意。

在夫人周美青見証下,馬英九重要的文化政見台灣書院,10月14日終於在紐約開幕。馬英九用錄像致詞強調,設立台灣書院不是與大陸孔子學院抗衡,而是要讓國際分享“悠久、醇厚而具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預算捉襟見肘

位於艾爾蒙地市的台灣“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簡單改造了原來的民眾閱報區,新掛上“漢學書房’的指示牌。傢具也變化不大。沙發、電視、書櫃還是原來的式樣,只是在一側的陳列櫃放人近來最熱門的的電音三太子玩偶。

現有三個台灣書院並沒有重新尋找辦學地點,而是在台灣地區駐美國的辦事機構內部開辟場所,“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還有“休斯敦僑教中心”。

書院分成“漢學書房”及“數位典藏”兩個區域。“漢學書房’提供傳統書籍和影音出版物,向海外宣揚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台灣書院沒有開設定期的課程,而是以展覽,講座等為主。“駐紐約辦事處”也規劃設立展覽廳,讓對此有興趣的外國人能到此借閱書籍、欣賞藝術創作。

台灣書院的理想定得很高,但預算並不寬裕,初步規劃以4年為一期。總經費新台幣36億元(約合8億人民幣),其中30億從現有各機構預算中調整,平均一年僅有9億,以如此微薄的預算,要推動很多大型計劃,並不容易。

“在經費有限情況下,台灣書院只能重質不重量,長期計劃是希望與當地民間力量結合。而設立書院的地點,也不局限全世界各地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據點,因地制宜的彈性策略,是台灣書院設立的未來走向。”當時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

臺北方面也有學者建議,台灣書院可以採取與美國相關中文學校合作的形式,到校園內開設流動的台灣書院。還有官員建議,效仿美國名校公開課的形式,在網絡上開展臺灣書院的活動。

據台灣媒體報道,為了讓書院辦得紅紅火火,台當局曾承諾為台灣書院的人事,行政及業務費用提供1.5億元新台幣的特別補助。但現在的情況卻是人錢俱缺。

台灣書院標榜由14個機構“整合運作”,調子雖高,但官僚系統的合作表現並不令人樂觀。目前,台灣書院在美實際運作由“文建會”主導,“文建會”還須兼管加拿大的其他機構,人力捉襟見肘。

就連最誘人的獎學金,也有畫餅充飢的嫌疑.按照“文建會’的設想,台灣書院將設置台灣獎學金,整合“外交部’與“教育部”等五個部門原先辦理的9項獎學金,並未全為新增的項目,經費約6億多元新台幣,藉以鼓勵國外大學生及學者到台灣攻讀學位或從事研究。

網絡書院的吸引力

廖茂俊是南加州大學的中文教授,他的美國學生已經開始上網使用台灣書院的資源。

“台灣保留著最傳統、最固有的中華文化,大陸現在是想要再重新恢復過來。我相信大家是在文化上做良性競爭,我樂觀其成。”廖茂俊說。

台灣書院計劃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迄今最成功的是台灣文化數字圖書館,也就是所謂“數位典藏”。

過去10年,台灣“國家科學委員會”(簡稱“國科會”)一直在推動龐大的數位典藏計劃,其目的在於將文化網絡化後,更能容易地流傳與運用,提升社會整體的文化水平。目前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台灣故宮博物院、台灣歷史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中央大學等台灣學術與博物館機構,投入到這一計劃中。

台灣數位典藏成果可分為生物、考古、人類學、檔案、漢籍、新聞、影音、建築等共15項主題,並且已有瀏覽網站可供一般網絡使用者針對個人有興趣的資料進行檢索。

文化數字圖書館將台“國科會”已有的數位典藏計劃予以轉型,囊括目前當局各部門的既有數據庫,門戶網站,對於漢學研究、台灣研究,及台灣多元文化內容有興趣的人都可以進行無距離且免費的使用平臺。

“並非因為大陸設置孔子學院,台灣才要設台灣書院,大陸以教學為主,台灣則結合了交流和展示功能,這兩者本質上是不一樣的。簡單說,‘孔子’重推廣漢語,‘台灣’重推廣文化。”新任“文建會”主委、台灣書院召集人曾志朗接受采訪時說。

盡管國際間簡體字仍是主流,但多數學者並不否認台灣書院推廣的繁體字,比起簡體字而言,對閱讀歷史文獻更有幫助。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已成立數年的孔子學院,雖接受中國漢辦資助。使用簡體字教材,協助培訓教中文的老師,但孔子學院主任簡蘇珊說,他們並不特別提倡哪種教材,加州2009年通過的外國語文教學標准也沒有規定中文必須教簡體字或繁體字。

“我們會留給老師去選擇。一本教科書從頭教到底,已經不是現代語文教學的方式。老師可選擇任何他要的教材。”簡蘇珊說。

(張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