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實現連任的原因及影響

1月14日,戰況空前激烈的第13屆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大選」)和平落幕,爭取連任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領先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近80萬票的顯著優勢順利當選,對今後四年島內政局及兩岸關系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以來的首次台灣「大選」,馬英九的連任,既是對馬上臺以來兩岸政策及人格的信任投票,也是對近四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信任投票,對推升兩岸關系進一步前進意義重大。

勝選原因

此次「大選」投票率為74.3%,其中馬英九得票數689.1 139萬票,得票率為51.6%:蔡英文得票數609.3578萬票,得票率45.63%;親民党主席宋楚瑜得票數36.9588萬票,得票率2.76%。一如外界預期馬英九成功連任,但讓外界意外的是,馬在背負執政包袱、內有宋執意分裂、外有蔡強力挑戰的情況下,還能以領先80萬票的優勢勝出,顯示馬英九勝選實至名歸。

一、從戰略層面看,「兩岸牌」是馬英九的制勝法寶由於多種因素,馬英九三年多來執政滿意度始終低谷盤旋,成為民進黨長期的「打馬」利器,也致使國民黨士氣在此次選舉中居於下風,但馬的兩岸政績在島內滿意度最高,支持度始終在50%以上。這為馬主打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牌」和「穩定牌」、充分發揮主場優勢以爭取連任提供了充足的「彈藥」。相對於馬執政近四年給島內各界帶來的「和平紅利」,民進党及蔡英文的「真台獨、假和平」的「中國政策’伽深了選民對重回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高度對峙」的憂慮,而蔡所鼓吹的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以及所謂的「台灣共識」,也因內容空洞更增加了選民對兩岸未來發展的擔憂。選戰最後兩周,包括曾支持民進黨的本土企業家在內的島內工商企業大亨一面倒訴求「穩定」而非「改變」,公開為「九二共識」背書,對中間選民、經濟選民的投票取向產生重大引導作用,致使避戰兩岸議題而猛打階級、民生議題的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強烈企圖心最終破功。選後民調亦顯示,馬英九獲勝的首要原因是其兩岸政策受到認同,而蔡敗選的前兩項原因分別是政策說不清楚及不認同蔡的兩岸政策。

二、從戰術層面看,國民黨的選戰策略發揮重要作用。第一,打誠信牌。誠信對政治人物尤為重要,尤其是在攸關台灣未來前途的「大選」中,政治人物是否值得信任,是選民頗為重視的指標之一。蔡英文一度因形象清新、理性溫和令不少中間選民充滿期待,對同質性較強的馬造成重大威脅。為凸顯「雙英」天壤之別,馬團隊圍繞蔡的「十八趴」、「兩元柿子」、「陳盈助風波」,以及「國光石化」、「核四」和「ECFA」立場反復等議題展開一系列攻勢,最終戳破「夢幻小英」假像。第二,打清廉牌。2008年,清廉牌是馬的勝選王牌,此次馬團隊鎖定蔡的「宇昌案」及其副手蘇嘉全的「農舍醜聞」等議題,揭露蔡團隊隱含「扁團隊班師回朝」跡象,強化了選民對民進黨貪腐形象的記憶。尤其是,相較於吳淑珍的炫富與貪婪,周美青的低調和樸實更夯實了藍營打「清廉牌」催票的基礎。第三,打改革牌。國民黨整場選戰頂住巨大壓力,繼續貫徹馬英九黨務改革的路線,採取多重措施提升政黨形象,包括推出亮麗的不分區「立委」名單,放棄與派系妥協、以刺客戰術推出青年連線參加「立委」選舉,啟用全新年輕發言入團隊等,都展現出大膽用人、敢於突破的新氣象,雖然引發地方勢力不滿甚至反彈,但從選舉結果看,國民黨的政黨轉型與蛻變得到了基層選民的認同,成為馬實現連任的助力之一。

三、從基本面看,「棄宋保馬」發酵,泛藍基本盤成功凝聚。歷次「大選」,首先是雙方陣營基本盤的較量,若基本盤穩不住,一切都免談,2012年「大選」亦不例外。由於同屬藍營的宋楚瑜於去年9月意外加入戰局,導致2012年「大選」呈現分裂的泛藍對決團結的泛綠態勢,加上宋在多次「大選」民調中多保持5%一10%的支持度,而馬與蔡的民意支持度始終無法拉開明顯差距,甚至在誤差範圍內,致使外界將宋視為拉馬下臺,蔡因此僥幸上臺的最大變數。但在藍營大老大局為重、深藍選民先後歸隊,以及宋楚瑜愛將、花蓮傅萁呼籲「總統票投馬英九、政黨票投親民黨」後,藍營選民「向心力」不斷升高,「棄宋保馬」效應發酵成功,致使宋最終只拿到2.7%的選票,對馬拿到相對多數選票助一臂之力。

四、從外部因素看,美國「挺馬」立場至關重要。雖然美方表面上做出不介入台灣「大選」姿態,也從未對台灣「大選」候選人明確表示支持或反對立場。但此次「大選」,美國「挺馬」動作罕見明顯。去年9月和12月先後派高官入島活動,不斷刷新近年來美國高官「訪台」新紀錄,12月22曰「美國在台協會」宣佈將台列入免簽証計劃候選地區,再次被解讀為美國暗中「挺馬」的重要舉措。選前兩天,前「美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公開就「雙英」兩岸政策發表看法,指出「九二共識」是非常有創意的模式,符合多方利益,並強調「美方懷疑‘台灣共識’代表的是蔡英文毫無意願與對岸達成共識」,成為在選戰最後關頭助馬連任的最大外部因素。

主要影響

馬英九成功連任,加之同時舉行的第八屆「立委」選舉,國民黨也穩定過半,顯示國民党再次完全執政,對穩定島內政局及推動兩岸關系繼續和平發展意義重大。但此次馬領先幅度明顯縮水,國民黨席次也大幅壓縮,顯示馬的內政及兩岸政策都將面臨更多挑戰。

一、「北藍南綠」二元對立結構更加穩固

一是「北藍南綠」結構依然.2012年「大選」各縣市開票結果顯示,藍營仍固守2008年「大選」的過半縣市,從北北基到中彰投一片藍天,花東及離島也都是藍營天下;民進黨除在嘉義市和宜蘭縣實現翻盤外,得票率綠大於藍的其他縣市還包括高雄、台南、雲林、嘉義縣和屏東等。換句話說,馬在全台22縣市中有15縣市呈現「藍天」,多集中在中北部和東部,而蔡的基本盤則主要在南部,這一結果顯現藍綠政治版圖未明顯位移,加上此次「立委」選舉也呈現「北部愈藍、南部愈綠」趨勢,致使島內「北藍南綠」結構更難撼動。

二是藍綠對峙更趨激烈。無論從「大選」還是「立委」選舉結果看,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實力仍在不斷拉近,第三勢力空間不大。相對于馬英九近52%的民意支持,以及蔡英文近46%的選票基礎,宋楚瑜只拿到2.7%的選票,政治影響邊緣化,無法撼動國民兩黨二元對立結構。在「立法院」,國民黨下降至64席,民進黨則大幅上漲至40席,親民黨和台聯黨雖跨過成立「黨團」門檻,但無法改變「立院」藍綠對決基本態勢。與2008年國民黨在兩項選舉中均占絕對優勢相比,此次雙方堪稱勢均力敵,預料未來四年藍綠圍繞馬英九施政、「立院」法案、兩岸關系等展開的攻防更為激烈,成為島內政局穩定甚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大變數。

二、馬英九第二任期續推改革的方向不會改變,但發展經濟的壓力很大

其一,圍繞黨、政兩大軸線施展改革魄力。一方面,國民黨再次實現全面執政增強了馬續推改革的動力和實力,另一方面,馬在勝選感言中強調「未來四年不會辜負大家對台灣改革的期待」,讓台灣「脫胎換骨」。從執政角度看,最重要的觀察點是即將進行的「內閣」改組。據媒體報道,為展現「新政府、新氣象」,「換血」幅度將會不小。另外,馬的領導風格、處事決策、用人方式、執政手段等會否明顯改進,也是外界普遍期望並關注的重點。從黨務改革看,國民党改革初見成效,但距離將國民党打造成選舉機器目標尚遠。未來,包括落實党內民主、推動世代交替、人才培養、組織架構等方面,馬都將有所作為。

其二,推動經濟複蘇轉向「有感」面臨挑戰。馬之所以選戰打的艱辛,在於受全球金融海嘯沖擊等因素影響,執政四年政績亮眼但民眾複蘇「無感」,馬被扣上「無能」帽子。目前看,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持續,如何在第二任期進行大刀闊斧改革,展現執政魄力,妥善應對歐債危機對台灣經濟的沖擊,逐一落實「黃金十年」競選政見,解決公平正義、貧富差距、失業等民生問題,讓老百姓從「無感」變成「有感」,是馬面臨的首要課題也是最大挑戰。

三、民進黨面臨權力結構及路線調整兩大棘手問題

其一,黨魁之戰引發派系新角力。蔡因敗選請辭,讓党主席職務無可避免地再次成為各「天王」卡位的戰略要地,以謝長廷、蘇貞昌以及其他派系臺面下暗潮洶湧,狼煙四起。以綠營的慣性以及目前各方態勢看,黨內已浮現「天王再起」與「世代交替」的不同聲音,可見一連串的派系鬥爭山雨欲來。長遠看,無論誰擔任党主席,蔡和蘇仍是黨內最具實力的代表,雙方在黨內的權力競爭勢將更為激烈。

其二,兩岸政策調整方向決定其執政前途。目前民進黨內已出現各種反省兩岸政策的聲浪,但在「是否修改黨綱」、「面對九二共識」方面分歧較大.主流聲音認為,民進黨既有的兩岸論述始終維持40%左右的民意支持,若改弦更張,等於棄守基本盤,但未來有必要強化兩岸經貿策略,提升選民對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能力的信任度.由此可知,將來民進黨「台獨」底線不可能放棄,整體兩岸政策可能朝向「政經分離」、「政硬經柔」、「政暗經明」的「柔獨」轉化,但能否就此擺脫兩岸政策罩門尚待觀察。輿論認為,民進黨2008年和2012年「大選」連敗,敗在兩岸政策上。民進黨此刻再次站在十字路口,下一個四年的兩岸政策如何變,誰都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逆勢而為,走回頭路已是死路一條。

四、兩岸關系再獲黃金四年,和平發展必將開創時代新局

一是揮別「台獨」夢魘,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望邁向新階段。由於此次「大選」蔡英文選情強勢逼人,「台獨政權」席捲再來的可能性不能排斥,兩岸關系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新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馬英九有驚無險最終勝出,不僅強力防止「台獨」政權由夢魘變成現實,防止兩岸和平發展的勢頭被中斷,而且,未來四年兩岸關系也將因此而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