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政制不能走激烈對抗之路

普選不是萬靈藥,並不是一實現普選了,甚麼經濟社會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普選一方面能夠推進民主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卻容易引發社會問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證明,如果普選的步伐過快,“為普選而普選”,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筆者認為,澳門要充分吸取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教訓,走可持續發展的政制發展道路,在推進民主政制發展的同時,鞏固發展成果,維繫社會穩定。

普選有風險

普選是一種理想的民主形式,由全民一人一票選擇公共管治者,的確是人類社會追求的一個發展目標。但是,普選並不能與民主劃等號,普選只是民主的一種形式。實現了普選,並不等於實現了高品質的民主;沒有普選,民主也可以在諸如公民參與等方面取得發展。

民主有多種表現形式,實現甚麼樣的民主,需要與地區的實際相切合,視實際情況釐定民主的發展階段,確定民主的發展形式和發展目標。民主也有條件的,包括經濟的、文化的和法治等條件。如果不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不客觀評估民主發展的前提條件,民主發展就會存在內在的風險。

在各種民主形式中,“一人一票”普及選舉權的圖景最為誘人,但其條件也最為苛刻。筆者認為,普選制度與人類社會現實有所偏離,是理想化的理論假設,比如普選制度假設選民都是理性的政治人、候選者都是政治合格的理性政治人、普選制度假定資訊對稱,選民能夠真實把握候選者的知識水準等等,都和現實情況有差距。從操作層面上看,普選對社會經濟、居民的參政意識、居民的參政能力、政治團體成熟程度、法治化程度等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在上述條件還不具備的條件下,硬性人為地強行普選,其結果只能是社會陷入動盪。

因此,過急推進普選,會帶來巨大的社會風險。在不具備相應條件下推進普選,各參選團體往往能只顧在選舉中獲勝而罔顧社會整體利益和公眾利益,結果多會拖累經濟,消耗社會資源,最終的“普選”帶來的“民主”,只是為少數政客獲取公共權力提供了舞台,而受損害的是整體社會的利益。

過急普選的經驗教訓

環顧世界,特別是中東、東南亞地區,急速地走上普選之路的,無不造成災難性後果,造成社會動蕩、矛盾激化和族群分裂。有些依靠普選當選政治領導人,為了從少數集團手中獲得經濟利益,同少數集團官商合流,形成裙帶關係,於是腐敗滋生,國家政策實質上由少數人操縱,普選的結果實際上架空了民主保護多數民眾利益的最初願望。

泰國、菲律賓的一人一票選舉制度,導致政局不穩,經濟倒退,人民生活水準不斷下降。泰國、菲律賓在法治與公民社會還不是特別完善的情況下過急推行普選。選舉失敗的人往往不甘心選舉結果,結果導致了激烈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政治的不穩定影響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特別是像泰國是以旅遊經濟為主體的外向型經濟,政治的不穩定使得遊客銳減,對泰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在盧旺達和前南斯拉夫等多民族的國家和地區中,普選實踐的更大風險在於加劇民族矛盾,引發社會動亂和屠殺,比如種族清洗及針對少數民族的暴力運動。

以台灣地區的普選為例,普選也沒有使台灣社會得到真正的民主,反而使台灣社會陷入動盪不安,政治更加腐敗、黑暗。在某種意義上看,台灣民主已經逐步失去了本來應有的基本精神、價值與內涵,擺脫了法制的約束與規範,走向空洞化、工具化和民粹化。有人指出,普選使台灣社會被分化、被撕裂,台灣的選舉文化也早已走調,甚至動輒帶來社會動盪不安。在此情況下,台灣民主不再是尋求共識的過程,而是割裂社會的利刃。

確保澳門民主政制的可持續發展

政治發展需要遵循增量改革、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是漸進式的、積極穩妥的、有計劃的、有步驟的發展民主之路。如果發展過於急速,就可能引發難以意料的社會變故。

一直以來,本澳推進政制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在基本法的規定下循序漸進地推動。這個原則和立場,應該值得充分肯定,它就是一條走可持續的政制發展之路。漸進式、可持續的政制發展道路的要旨在於,要走一條和平穩定的民主政制發展道路,避免暴力事件頻發,社會動盪;要走一條統一和諧的民主發展道路,避免民族分裂,社會分裂;走一條繁榮發展的民主之路,避免經濟停滯,民生倒退,居民生活水準下降;走一條高效廉潔的民主發展之路,避免腐敗橫行,社會公義喪失。

走可持續發展的政制發展道路,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關鍵在於從本地區實際出發,不能簡單照搬照抄其他國家地區的經驗,避免不顧自身條件限制而追求政治發展的高消費。回歸以來,在澳門居民的共同努力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這個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澳門推行政制發展的目的之一,在於更好地捍衛和鞏固這些發展成就。如果無視澳門本地的實際情況,過急地追求超過本地區實際承受力的政制發展目標,必定存在社會動盪和經濟倒退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