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逞“個人英雄主義”並不可取

劉紹滿

本澳年青人成長的問題,一直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及重視的,筆者亦是多次就年青人成長的問題撰寫一些較為膚淺的見解及看法,一方面是希望本澳在社會經濟發生高速發展的同時,年青人亦應與時俱進,做一名有遠見及有抱負的社會未來主人翁,並且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污染;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本澳的年青人都能夠成為社會的棟樑,以讓未來能更好的薪火相傳下去。其實,年青人根據基本法的規定而履行自身表達言論或訴求,這不是錯或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因受到某一些團體或外來勢力的影響或教唆之下,而做了一些有違也背社會公義或恐天而不亂的事情,公然,這則屬於不理智的做法。

某些年青人真是需要認真辨析社會的真與偽、善與惡、好與壞,若借著大眾的旗號來做與社會發展有違背良心的事情,或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而搞一些個人“英雄主義”的事情,恐社會大眾都不會認同或支持的。最近就有很多網民在互聯網上罵本澳有團體的年青人借著大眾的旗號到立法會“亂來”,有失本澳社會的和諧及澳門人的良知。其實,對於本澳而言,廣大市民都十分清楚,在回歸前與回歸後的今天,無論是經濟或民生或民主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變及進步,同時,廣大市民的收入或生活環境或社會福利都有前所沒有超越性的變化。正所謂,前人種樹而後人乘涼。對於本澳的年青人而言,他們較附近地區的同齡人,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或可以講是幸福得多了。或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許是正是人的習性,不知足而以。對社會或政府有需求,或這也是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可是,人的觀點或思想方向走向極端或反方向,就正如船在大海沒有方向標一樣。或者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也知道,任何地方若出現社會不和諧或不穩定,對於任何市民或社會的發展都沒有好處。相信年青人成長的人生觀亦是如此,應有辯析是非之智。

本澳可以講是屬於社團的社會,小小的澳門地區就有五千多個大大細細的社團,各個社團都有其不同的利益或目標。年青人加入社團或某些組織,相信其中的目的就是能在該社團中鍛煉自己,或讓自己的人生在成長過程有更好的發揮空間。就出現有不同理想或人生觀的年青人,而加入了他們各自不同需求的社團之中。但不管加入那個社團或組織,其中的目的是很清晰的,相信很多年青人都是希望他們自己都能在屬於他們的團體或組織中學習更多有用的知識或做人的道理。其實,犯法或違法往往只是人生一個短短時間的理念而以。年青人參加和平遊行及表達訴求,這也本澳賦予的全體居民的權利,但是受到某些團體或組織的擺佈,或受到不利社會和諧的外來勢力影響,在遊行過程中公然做出不利社會發展的言行,或在莊嚴的立法會殿堂上做出有背於社會和諧的歷史性“紀錄”,香港與本澳的社會氣氛或議會殿堂模式都有差別,年青人為了某種目的而若顯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或在議會殿堂上大喊大叫或掉紙飛機的事情,太不理性的做法。也相信,這或許就受到廣大市民的質疑或篤罵,若和平與理智的方式表達意見,相信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其實,做年青人思想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應在政府教育部門的主導下,建立起教師與家長、社區工作者密切聯絡,學校與家庭、社區經常溝通的管道,進一步調動各類社會組織力量,共同促進的工作,關心幫助年青人健康成長。對於年青人的人生價值觀的問題,首先要高度重視家庭德育的重要功能,加快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明確家庭教育定位,鞏固年青人思想建設的家庭基礎。同時,是需要整合行業系統資源,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的社會實踐示範性基地,推動社區公共資源更好為年青人服務,要努力為年青人營造良好社會文化環境。對於還在校讀的年青人,所有學校都要積極主動地把德育工作落實到教學、管理、服務各個方面,全體教師都要自覺提高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質和道德風範影響教育學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學校管理和服務人員也要在嚴格管理和優質服務中體現育人導向,在關心人幫助人中教育人引導人。從人的成長規律來看,年青人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愛國愛澳情感和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及養成良好道德品質、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意識,是一個通過社會發展的共識或校園、校外的自我教育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有學者就指出,本澳的將來有賴居民風雨同舟,更有賴全社會關心培育具全人素質的下一代。在博彩業高速發展的環境下,社會希望青年具有良好的品德及判別力,在不受賭博風氣和病態賭博行為的影響下強壯成長。同時,有社會學家研究發現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對年青人而言固然重要,但在年青人方面都認為得到同輩群體的認同就更為重要,尤其是當年青人缺乏父母師長的關懷和教導時,往往轉而尋求同輩群體的支持,尤其是叛逆期的年青人受同輩群體的影響更大,研究同時發現犯罪年青人受同輩影響較大,但家庭系統健全與無犯罪經驗的年青人受同輩群體影響則較小,此外同輩群體也常是年青人逃離家庭和學校壓力的支持系統,年青人常從朋友、同輩之間互相學習行為以獲得認同,尤其是在群體壓力之下,年青人能做出在一般長輩面前不敢做的行為。其實,年青人的行為問題可以有許多的表徵,如欺淩、吸煙、吸毒等等。從社會學、心理學、社區衛生等不同的學科去看,可以產生出不同的理解角度和學術理論。青少年的問題是有其社會性及可以預防的,年青人往往是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採取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產生出種種的不良行為。而且,某些所謂的不良行為,也是一個不完全確定的概念。首先,這是一個漸進的概念。例如,吸一口煙的行為不一定是問題行為,但每天吸煙就可能是一個問題行為。其次,這是一個有文化差異的概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會認同相關的行為是對年青人本人的健康和成長構成危機或危險的行為。使用“危機行為”的用詞,可能比“不良行為”、“問題行為”、“邊緣行為”等更準確。某一些年青人大顯“個人英雄主義”或行為,或許這也正是其的人觀已經走向另一個目標。 一直以來,本澳都缺乏有關年青人問題的研究數據,令政府和青年社團無法開展對應的輔導工作,學聯建議政府定期進行更全面、更科學的關於青年學生危機行為的調查研究,重視對危機行為的早期發現及預防,公開調查結果,讓社會能及時瞭解時下年青人的意識、行為,再根調查報告的結果對症下藥,在相關的範疇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年青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政府亦能適時制定及調整政策。

眾所周知,年青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學校、家庭、政府及社會服務機構應加強合作,共同負起應有責任,宣揚正面的資訊,教育及引導年青人樹立正確觀念,健康成長,使其樹立更積極的人生,令澳門擁有更美好的明天。例如,議員梁安琪日前認為,當前有必要強化學校的教化功能。但學校教育仍過分偏重應試教育,缺乏向素質教育模式及思維的轉變。她指出,學校需增強道德及生命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並鼓勵學生多與家長溝通,以預防各類青少年行為偏差問題。特別是學校應強化生命教育課程,並納入必修課程,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質素。而學校亦應加強與社團的合作,致力為青少年多提供參與社會服務的機會,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愛、責任感及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鍛鍊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學校可聯同社團舉辦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前往內地貧困山區探訪和體驗生活,讓青少年珍惜學習生活,增強自信心。

也正如,中聯辦主任白志健日前認為,要讓“一國兩制”薪火相傳,必先更好地提高年輕一代素質,好讓將來晉身管理階層時,能適應“一國兩制”社會的需要。白志健坦言,世界正不斷發展,任何國家、社會都須高度重視青少年發展問題。澳門回歸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但人會老,要讓這種制度薪火相傳,必先更好地提高年輕一代素質,好讓年輕人將來當家作主、晉身管理階層時,能適應“一國兩制”社會的需要。

年青人亦應有自己的理想及理智,不能有跟風就隨風的理念,否則亦會成為某一些用心團體或組織的一個“棋子”,任人擺佈,做一些毫無意義或有違社會和諧的事情。這樣的年青人,可以講屬於不理想或不理智,或沒有正確人生觀的。年青人剛剛走入社會,本來就較為清純,一張白紙,對社會的認識,不應只聽唯一或某一種言論,應多加思考或多觀察或多動腦筋,客觀地看問題或看社會,而選擇正確的方向。例如,今次政府當局收到的十六萬多份的政制發展咨詢意見,有八成六以上都是支持或是講有共識,支持“2加2及100”的建議,這也是顯現了廣大社會居民的共識。可是,還是有團體或個人對這樣的建議不足或稱有水份,或者是見仁見智,即使有水份,當中也不會全部都是啊。本來推動本澳政制發展是一件好事,也是符合本澳社會發展的需求,理應全部廣大市民能支持政府當局工作。少數人服務多數人的決定,這是社會發展或選擇的固定不變的理念。

政府當局在是次推動政制發展的方案上,對於最終的提案,政府當局是取決於廣大市民的共識及支持,並不有違立法的原則。對於政制發展的事宜,筆者有位土生土長的前輩就話本人知,若是在葡國時代,就根本不需要什麼真正的勞師動眾咨詢工作,現在特區政府都好,任何重大的法律或法規推出之前都會向廣大居民咨詢,也是體現本澳的民主發展進程。因此,對於某些年青人而言,他們對民主的理解或對社會發展的理解,還是有待提升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