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蔡英文的政治前景

近來,因敗選辭去民進党主席的蔡英文又放話稱「有責任把隊伍維持住」,並在一些重要場合頻頻露面,展現較強的政治企圖心。雖然蔡仍不願退出民進黨的政治核心圈,但想東山再起,甚至「再戰2016年‘大選’」,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與挑戰。

有利條件

蔡英文之所以仍在民進黨內保持一定影響力,並有可能重整旗鼓,是因為具備以下有利條件:

一是過往戰績受黨內廣泛肯定。在素以戰績論成敗的民進党內,蔡之所以贏得尊重,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她在党主席任內取得不錯成績。2008年蔡英文擔任民進党主席後,帶須民進黨連續在「立委」補選、2009年縣市長選舉、2010年五都選舉等多場局部性選舉中馭得不俗戰績,幫助民進黨徹底走出2008年「大選」失敗陰霾、樹立重奪政權的信心。同對,蔡英文還以其「清新」、「理性」的個人形象,引領民進党進行政黨轉型,一定程度淡化了民進黨長期以來的負面形象。2012年「大選」,蔡英文雖然落敗,但將民進黨得票數從2008年的556萬增加到609萬,得票率也從2008年的42%成長為45.6%。這些成績不僅讓她避免在敗選檢討中遭到清算,而且樹立起党內威信,並成為其東山再起的最大政治資本。

二是「英系」勢力初具規模。2008年,蔡英文接任党主席時,因加入民進黨時間較短,尚無自己的人馬。經過四年培植,蔡英文身邊逐漸聚集一批党內精英。目前,蔡英文本人雖一再否認有自己的派系,但島內媒體仍將與其互動良好的核心幕僚及其任內提攜起來的青壯派「立委」稱之為「英系」或「蔡系」。被媒體點名的成員包括民進党副秘書長洪耀福、劉建忻、民調中心主任陳俊麟、發言人羅致政、前党主席特別助理張祥慧、林德訓,以及不分區「立委」陳其邁、蕭美琴、鄭麗君,區域「立委」蔡其昌、劉棹豪等。在「英系」勢力漸趨成型的情況下,蔡英文近期還成立自己的辦公室,繼續培植自身勢力。未來,蔡英文將依靠自身辦公室以及黨中央、「立法院」內的支持力量,基本構建起自己的班底,這批人馬將是蔡英文未來爭取更大政治利益的黨內人脈資源。

三是綠營支持者中存在一批忠實擁躉。蔡英文雖在2012年「大選」中落敗,但民進黨內始終彌漫「不希望蔡英文離開」的氛圍,有人呼籲她留任党主席:黨內青壯派又放話希望她以「最高顧問」和「政策會主委」身份繼續領導民進黨;更有人期待她繼續代表民進党出征。這說明蔡英文在黨內擁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其政治實力和路線已贏得黨內各派系的廣泛支持,尤其是獲得中生代及年輕世代的多數認同。在此情況下,綠營支持者群體中出現一批所謂的「小英迷」。當然,這些擁躉中不排除有一些基於派系利益考量而選擇「挺蔡」,但總體而言,他們的存在為蔡英文繼續發揮影響力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基礎。

不利因素

蔡英文的政治前途雖充滿機遇,但也布滿艱險。擺在蔡英文面前的,既有失去政治舞臺與媒體寵愛的挑戰,也有黨內競爭者的防範與壓制,更有基層實力不足等硬傷。

一是政治熱度可能降溫。蔡英文卸任黨主席後,多次強調「大選」期間累積的人氣不能消散,自己有責任把隊伍維持住。這一方面表明蔡英文有延續政治生命的主觀意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蔡英文對「如何保持人氣」充滿焦慮感。事實上,蔡英文目前沒有任何黨公職,僅憑辦公室及智庫的平臺,以及對外發布新聞稿、赴大學演講等方式,維持政治熱度恐怕存在不小難度。況且,2012年「大選」落敗後,媒體對其關注熱度日益減退,籠罩在其頭頂的政治光環正在消褪,倘若蔡英文無法為自己創造更大的政治舞臺,極有可能出現媒體所形容的「從天上掉落人間」結局。

二是基層實力有待補強。蔡英文因加入民進黨時間不長,加上學界精英階層出身,使得她與基層民眾的連結並不深厚。2012 年「大選」期間,蔡英文雖通過「三隻小豬」等造勢活動以及「台一線」、「台三線」、「台九線」等掃街行程,在基層累積起頗為可觀的人氣,但這些活動屬於選舉期間造勢,與平日的基層深耕效果相去甚遠。況且所謂的「英系」,成員以幕僚型、學者型人物居多,缺少與基層連結較深的地方黨部主委、地方縣市長。在此情況下,蔡英文不僅在黨內競爭中與蘇系、謝系競爭時處於下風,更難以與基層滲透較深的國民黨相抗衡。

三是面臨黨內其他勢力的激烈競爭。首先,將面臨蘇貞昌的強力挑戰。作為蔡在爭取2012年「大選」提名時的黨內最大競爭對手,蘇貞昌依舊保持著強大的政治實力。經過長期耕耘,蘇貞昌已形成自己的派系,在基層擁有紮實基礎,並在黨內擁有一批長期盟友。若蔡、蘇再為2016年「大選」提名權競爭,「挺蘇」勢力仍將是蔡的最大障礙。況且一旦蘇貞昌在即將舉行的党主席改選中獲勝,不排除「挺蘇屍勢力「整碗捧去」的可能,屆時蔡英文若想爭取2016年「大選」提名,難度將更為加大.其次,將面臨賴清德等黨內「中生代」的威脅。隨著民進黨權力格局的演變,「挺蔡」勢力雖可用「世代交替」口號為蔡掃除「天王」阻礙,但面對同為「中生代」的黨內實力戰將,蔡英文壓力不小。近期有傳言稱,秉承「老二哲學」的新潮流系不排除在適當氛圍下,推出台南市長賴清德出馬參與2016年「大選」提名權的競爭。再次,目前民進黨內還同時存在一批不滿蔡英文從政風格及相關作為的人物,他們未來即使不轉向蘇貞昌,也會對蔡英文的再起形成一定阻力。

未來努力方向

綜合以上因素看,蔡英文黨內地位並不穩固,若想回到2012年「大選」前的「黨內共主」狀態,甚至爭取更高政治地位,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需在兩岸路線上有所突破,取得相關方面信任。2012年「大選」中,蔡英文雖提出所謂的「台灣共識」,試圖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進行一定程度策略調整,但這些措施因未放棄「台獨」路線、不承認「九二共識」,不僅未能取得大陸及美國的信任,也未能消除島內民眾的不安與疑慮。「大選」過後,外界普遍希望民進黨能夠在兩岸政策上進行務實調整,也冀望熟悉兩岸事務的蔡英文能夠在沒有黨公職束縛的情況下,扮演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引領者角色。面對這種民意,蔡英文需充分利用其党內威望,在兩岸政策上尋求更大突破,降低民眾疑慮。一方面拋棄「台獨」主張,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鼓勵支持者,尤其是鼓勵黨內務實派大膽與大陸交流,真正落實「在互動中瞭解大陸」。

二是真正做到「少一些政治,多一些民生」。第一,認真傾聽民眾聲音,掌握基層實際動向。盡管蔡英文在群眾中有一定的鼓動力,但她本質上是非常自信的「上層貴族」,對庶民需求瞭解並不深刻,總是基於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的一些做法,常常將基層民眾所關心的民生議題「泛政治化」,從而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無助民眾實際問題的解決。因此,蔡英文需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掌握基層政治具體問題,真正為島內民眾利益著想.第二,去除「南部思維」,爭取北部民眾認同。過去,民進黨為了煽動民粹,常批評國民黨人有「臺北思維」、「天龍國思維」,但自己卻陷入「南部思維」,人為炒作南北政治對立,因而引起北部民眾,尤其是北部工商業者的反感。因此,未來蔡英文也需傾聽北部民眾的心聲,關切他們的利益。

三是需讓媒體能聽懂其政策主張。在島內政治發展中,媒體往往扮演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島內歷次選舉實踐証明,能引起輿論媒體共鳴的候選人總能占得上風。而蔡英文在與媒體溝通時,其發表的政策主張常被媒體批為「高來高去」、「說了等於沒說」。比如,其在2012年「大選」期間提出的「十年政綱」等政策主張就被媒體評價為「等於一盤盤的空心菜」。因此,未來蔡英文應在與媒體溝通時,多說一些媒體大眾能聽得懂的話,少一些花裏胡哨的言辭,唯有如此,才能獲得媒體贊賞。

四是需繼續團結黨內其他勢力。盡管蔡英文辭去党主席後,無法統領党內各方勢力,更談不上拿政治利益與黨內其他派系進行交換,但蔡英文仍需繼續維持與黨內其他派系的關系,並努力化解往日造成的心結矛盾,爭取更多黨內支持。

總之,蔡英文只有在上述問題上做出重大改變,今後才有可能爭取更多民眾認同,然後再通過外部來影響黨內,提高自身實力,進而在今後的政治競爭中獲得有利的位置。

(陳桂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