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海峽兩岸積極獻策建言一一全國政協十一屆第五次會議台籍委員採訪記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3月3日正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17名台聯界別委員和21名臺盟界別委員懷揣著厚重的提案和發言稿,在全國最高的參政議政殿堂,為臺胞傾訴心聲,為兩岸關系發展貢獻良策。盡管年齡不同、專業不同、經歷不同,卻同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事業傾盡全部的心力。十多天的會期,不僅是一年來深入調研和思考的總結,更凝聚了35名台籍委員數十載的海峽之情。

融合感情讓心靈交流更普遍

委員們認為,兩岸關系正處于深化和平發展的歷史時機,如何在這一大好時機下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最關鍵要融合兩岸同胞的感情,深化文化交流。

史茂林委員說,兩岸同根,同源,剛中,心靈上的溝通是最重要的,在文化交流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比如書法、繪畫,兩岸的語言研究,工藝美術的造詣等等,有很多平臺可以搭建。他提議兩岸藝文界的朋友都拿出精品來共同磋商,借此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這對於消除隔閡是很有好處的。

蔡國斌委員則再次提議要建立兩岸三地青少年培訓基地。他說,近幾年,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類似千人夏令營,大陸學生到台灣讀書這樣的活動越來越多,但兩岸青少年還是缺乏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他提倡兩岸學子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在一個基地裏,圍繞一個課題一起進行研究,這樣更有利於在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交流。他建議中央能加大扶持的力度,盡快建立一個交流的載體,從而進一步加大合作的力度。

王二虎委員也表示,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特別是青年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在推動兩岸關系發展上是非常重要的,應多通過一些活動,加強互動。他舉例說,陝西每年都邀請台灣同胞到黃帝陵祭祖、進行夏令營活動,特別是到壺口瀑布去看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很多台灣青少年用瓶子裝著黃河水、黃河沙子帶回台灣去,因為他們說這是祖宗留下的東西。因此他提出陝西省作為文化大省,應多發揮文化資源的優勢,多舉辦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促進兩岸的交流勾通。

建言海西探經貿合作深水區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海西經濟區的建設可謂是兩岸經貿深入交流合作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意義非凡,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臺盟、台聯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紛紛就海西建設問題以發言、提案的方式建言獻策,希望能夠推進海西經濟區的快速發展。

林文漪委員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區位優越,對台合作優勢獨特,生態環境良好,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具備先行先試、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為了深化和拓展推動「海西經濟區建設」,臺盟中央今年將著重就贛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以及江西4個相關地市融入海西發展的情況,展開紮實深入的調研,爭取形成一批高質量的政策建議,為海西經濟區建設發揮應有作用。

作為來自福建的台籍委員,葉露昆一直關注海西建設,他表示,海西經濟區的建設將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增進兩岸同胞福祉起到重要作用。海西建設離不開兩岸的密切合作。台灣在技術研發、市場營銷方面有其優勢,大陸在市場規模、資源含量等方面優勢突出,隨著兩岸交通不斷發達,物流成本不斷降低,兩岸優勢互補的情況將更加明顯。

「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都發源在海西,共同的文化傳承,使海西建設中的兩岸交流合作障礙更少、便利更多。」同是來自福建的駱沙鳴委員說,閩台之間「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的密切關系將成為兩岸共同打造海西經濟區的天然紐帶。

蔡勉委員認為,目前福建周邊地區已納入海西經濟區的覆蓋範圍,但海西政策僅賦予福建省,周邊地區屬於從屬地位,且區域定位、規劃範圍和優惠政策尚不明確。海西經濟區的建設將帶動福建省周邊地區的共同發展。她建議,海西經濟區除福建省以外的地區應享受與福建省同樣的政策,明確這些地區與福建省都是兩岸經貿交流的「橋頭堡」,是海西建設中兩個並駕齊驅的經濟增長極,從而共同構建具有活力的「海峽西岸經濟區」。

文化交流 拓和平發展新局面

如果說經貿交流惠民生,那麼文化交流則聚民心。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要打開新局面,就必然要進一步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大繁榮、大發展。

2011年6月,分藏兩岸60餘年的曠世名作《富春山居圖》首次在台灣合璧展出,簡少玉委員對此感觸頗深。她在提案中提出,支持福建構建閩台「共同文化區」。她說,文化的「合璧」最能拉近心的距離,文化交流最「給力」,要喚醒兩岸同胞對于中華文化的自覺和自信,才能共同打造中華文化的自強。祖國要統一,構築兩岸共同文化區可先行。

委員駱沙鳴認為,文化繁榮才能使經濟的發展更加紮實,才能不偏離社會的核心價值理念,才能讓兩岸同胞共享繁榮、共享中華民族的自尊自強。他說,「在兩岸關系發展的新階段,期待兩岸能夠在文化的層面上,共同塑造中華文化的時代形象。」

簡少玉委員說,福建一直以來在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兩岸大學生交流、小學生交流等方面都開展了類似千人夏令營、兩岸小天使等活動,通過這樣的接觸,擴大了交流,促進了溝通。葉露昆還提出閩台有很多相同的民俗,應共同來做好媽祖文化、關帝文化、保生大帝文化、陳靖姑文化的保護工作,以利於文化的傳承。

王松委員提到,兩岸的有些用語不相同,特別是文字上識繁書簡,台灣學生到大陸就讀,對橫排的簡體字不適應,大陸學生去島內,也不大適應台灣的豎排繁體字,這些都有待于雙方進一步探討。他認為只有雙方通過多種途徑共同努力,兩岸人民才能真正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推動者、擔當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深入研討 矚台企發展新趨勢

台灣農民創業園作為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受到了台籍委員們的普遍關注.創業園建設雖成績喜人,但委員們的建議、提案則提醒:台灣農民創業園的發展依然面臨挑戰。

黃志賢委員在經過深入調研後認為,台灣農民創業園在發展方向、投資力度、融資方式、市場通路等方面,需要政府予以更多的引導和支持,尤其是在法律咨詢、報關報檢等方面,應給予台農、農企更多的服務。他說, 「對於符合國家政策來大陸投資的台灣農業企業,應實行優先審批、優先驗收,優先辦照的制度,進一步優化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投資環境」。

紀斌委員一直關注台資中小企業的發展,在采訪中他特別提到一個例子,江蘇省無錫有一家台資企業,注冊資本金2000萬美元,規模還可以,但是融資難等問題仍困擾著他們,由於兩岸銀行的征信系統等很多方面都不配套,導致企業貸款困難。他認為,委員們的責任其實很重,要找到問題的症結並提出解決的建議,以此來改善台資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

葉惠麗委員幾年來持續關注台資企業經營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台資企業如何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她說, 「一些中小型台資企業大多資金有限,對於融資、貸款等金融服務的需求迫切,對于如何開展轉型升級的目標還存在種種困惑,需要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此次她提出協助解決台資企業經營困難的建議。

楊健委員關注的是創業園的資金問題,他認為, 「要推動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深入發展,就要加強對入駐園區的台灣農民、農企的金融支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以推動創業園的深入發展,加強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李鉞峰委員提出,要支持台資西進,密切兩岸合作,助推西部地區建立健全現代產業體系。他說, 「我希望大力促進台商西進投資,盡快形成台資企業在大陸沿海與內陸‘並蒂開花’的雙贏局面。」他介紹,台商西進大陸,可先期在基礎條件比較好的重慶、成都與西安等西部重點中心城市投資興業,進一步優化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區域佈局,開辟兩岸密切合作的新領域,形成東、中、西部梯度推進、銜接發展、均衡佈局的區域開發態勢。

情牽兩岸 履職認真建善言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期待,更是35名台籍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履職的不竭動力。他們履職經歷各不相同,履職時間也有長有短,但情牽兩岸、心系統一的精神內核卻高度一致。

陳傑,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台聯副會長,作為此次會議台聯界別的召集人,每次主持會議總是讓委員們感到既輕松之有節奏,整個會場的氣氛很活躍,對於部分委員對報告中提出的專業簡稱,諸如「五位一體」、 「三下鄉」等的指代內容有困惑時,總是悉心回答,讓討論順利進行。

「作為一個台灣同胞、一個台聯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要履行好職責,通過全國政協這個參政議政的平臺,反映台灣同胞的聲音和利益訴求,不辜負社會的信任和期待,這是一種責任的驅便。」林賢順委員說。 楊思澤委員表示,今年可能是自己履職的最後一年。以後雖然不能再寫提案,但還會積極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獻策。 「政協委員是一份承載著社會、民眾熱切期望的重任,不能做‘花瓶’,要做一些實際工作,要有所作為。」這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如是說。

「這次參加政協會議,我作為一個台灣省籍的委員,對兩岸的合作交流非常非常重視,在兩岸和平發展當中,一定要有更多的參與者、推動者,還有更多的受益者。」張嘉極委員表示,他今年的提案聚焦使經濟軟著陸。

黃植誠,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空軍少將。作為一名老委員,他認為政協委員不僅是榮譽,更多的是責任。他說,大家的發言很多都是圍繞著台灣同胞在大陸的現狀、生活等方面展開,很多方面都很有預見性和前瞻性,這是多思考並勤調研的結果。 「現在政協委員的發言質量越來越高,也非常有內涵,作為一個老委員,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他由衷地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政協委員,是榮譽,是責任,同時也是歷史擔當。」吳國禎委員說。他表示,政協委員的言行代表著人民的形象,這就要求委員要深入到基層調研,甚至是島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