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人事異動凸顯其轉進協調統籌階段

台灣海基會昨日舉行第八屆董監事會第四次會議,接受江丙坤辭去董事長職務,並選舉林中森為新任董事長。與此同時,又通過海基會章程案修正案,除將董事長無給職改為給為「得有給職」之外,還增設名譽董事長,並建議授予江丙坤榮譽董事長一職。由此,海基會將進入其發展史的第三階段。

海基會自一九九一年三月九日正式掛牌運行至今的二十一年間,共經歷了辜振甫、張俊雄、洪奇昌、江丙坤等四任董事長。其中張俊雄、洪奇昌是在「扁朝」內出任,且亦是民進黨「立委」,由於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陳水扁本人也以先後拋出「一邊一國論」、「終統」及「入聯公投」等來惡化兩岸關係,因而海峽兩會的會談根本無法進行,海基會只能是進行公證書認證等日常服務工作,因而此二人只是一個「擺設」而已,屬於過渡性質。只有辜振甫、江丙坤兩人才是名副其實具有「話事」實權的董事長,並也確為兩岸關係發展,推動和主導兩岸事務性、經濟性協商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倘要論海基會的發展史,只有他倆才能排得上號,並以兩人的任期內為界,呈現海基會發展史的兩大階段。

實際上,辜振甫在海基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內,以前赴新加坡與大陸海協會長汪道涵進行「汪辜會談」,實現了兩岸「第一次握手」,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及《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打破了台灣海峽的「堅冰」。隨後,還進行了七次事務性協商及三次「唐焦會談」。雖然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其實兩會已就「遣返劫機犯」及「遣返偷渡客」議題達成共識並準備簽署協議,但因李登輝—黃昆輝堅持要與尚未達成共識的「漁船糾紛」議題捆綁住一起簽署,而告功虧一簣)。後來,辜振甫還正式訪問大陸,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會面,還進行了「汪辜會晤」。這個階段,政治意義高於實務操作,因而辜振甫與汪道涵兩人都是國共兩黨內德高望重之輩,甚至汪道涵還有「國師」之譽。因此,也就予人「雲端之上」的感覺。

二零零八年,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馬英九贏得「總統」大選,奪回政權。由於馬英九承認「九二共識」,因而很快就恢復了海峽兩會的協商,進入了海基會發展史上的第二階段,亦即實質性協商的階段。因此,無論是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還是海協會長陳雲林,雖然政治地位遜於汪道涵、辜振甫兩老,但卻均是兩岸事務或經濟事務的道裡行家,可以親自站上協商的第一線,進行指揮和實際掌握協商的全過程。實際上,在陳雲林、江丙坤的率領下,在四年零四個月內進行了八次會談,先後協簽了《海峽兩岸關係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及其「修正文件一」、《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及其「修正文件一、二、三」、《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及其「修正文件一」、《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有關該協議的「人身自由與安全保障共識」、《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等共十八項協議。另外,還就「陸資赴台投資」事宜達成共識,簽署了《海峽兩岸銀行業監督管理合作諒解備忘錄》、《海峽兩岸保險業監督管理合作諒解備忘錄》、《海峽兩岸證券及期貨監督管理合作諒解備忘錄》、《關於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的共同意見》等,成績巨大。

上述協議大部分屬於經濟性及事務性的範疇。這得益於江丙坤本身就是經濟專才,先後任外貿協會秘書長、國貿局長、「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在李登輝後期,曾有意提拔他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馬英九勝選後,外間也一度傳說他將會出任「行政院長」。由此可見,江丙坤對經濟行政事務極為嫻熟,並對兩岸經貿實務瞭如指掌,因而在主導兩岸經濟性、事務性協商時,也就輕車熟路,事半功倍。因此可以說,在海基會發展史上的實質性協商的階段,由江丙坤來掛帥,確是馬英九識人適任,也是台灣官民深慶得人。

其實,江丙坤更是構築國共平臺的老將尖兵。二零零五年三月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戳破了民進黨的罩門,民進黨也就惱羞成怒,計劃於三月二十六日發動「百萬人大遊行」。而就在此時,江丙坤敢於冒著會被扣上「傾中賣台」紅帽子的巨大政治風險,毅然率領中國國民黨代表團訪問大陸,從而促成了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進行「破冰之旅」,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進行「世紀會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接替江丙坤的林中森是技術官僚,也是跟隨吳敦義多年的幕僚長,從高雄市政府秘書長,到「行政院」秘書長、國民黨秘書長,一直都是從事幕僚長的工作,對兩岸事務十分生疏,連他自己昨日也承認這一點。有人曾分析,這折射出在兩岸關係已進入「深水區」,很多重大議題都相當敏感,短期內無法取得突破,及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也面臨來自綠營和獨派強力阻撓的情況下,馬英九在餘下任期的三年多內,其兩岸政策可能不會採取較大的動作和力度,而是希望維持穩定的發展,因而海峽兩會的談判,已經轉為第三階段的務實階段。

在第一階段的政治過招過程中,無論是「汪辜會談」還是後續的事務性協商,都是由海峽兩會的成員在承擔主談責任,不假手於外人,因而是名副其實的「兩會談判」。而在實質性協商的二階段,由於議題的高度專業性,也涉及兩岸的法律政策,因而各項議題的協商都是由兩岸的相關行政主管領域官員直接上桌對談,而且還在正式的談判之外,不公開地奔走兩岸,從協議的主旨、內容到具體的文字推敲,事無钜細都直接落場參與,海基會人員只是作為現場指揮及行政支援,到最後才交由「陳江會」簽署。

現在,隨著「秘書長」林中森的入主海基會,海基會的發展史已進入了第三階段,從林中森的「秘書長」專長凸顯了其協調統籌的專業幕僚性質。實際上,由於兩岸協商已進入了「深水區」,所談的問題更為具體,而且「CEFA」的各項後續性補充協議更為專業,因而海峽兩會「一把手」的政治資歷已不重要,而是更需要其應當具有較高的協調統籌能力,統籌指揮「行政院」內各部會的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協商,並加強與「陸委會」的聯絡。因此,以「秘書長」為專長的林中森,就更能派上用場。至此,第三階段或許沒有第一階段那樣的舉世矚目,也沒有第二階段的繽紛多彩(連民進黨也來軋上一腳,演出「暴力小英」率眾暴鬧一幕),而是技術官僚式的實務作業,腳踏實地,兩岸協商成為常態的靜水深流模式,兩岸關係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