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的“軟實力”

親民務實作風深受國際社會好評

正如評出《福布斯》榜單的一位編輯所說,“國家領導人的當選背後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世界影響力”。另一方面,有專家表示,我們常常把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來看待,實際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或許領導者才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

事實上,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習近平和李克強都屬於“連任常委”,因而兩人的影響力可謂早已深入人心,言行為世界所關注。

習近平:沉穩、平實、堅定自信

“讓大家久等了!”這是11月15日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首次公開亮相當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講話的開場白。這句誠懇的招呼,讓在場的中外記者倍感親切。在接下來的講話中,“人民”作為關鍵詞之一,出現頻率多達19次,充分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這篇不足1500字的演講充分體現了這位新任總書記“貼近人民,親近平和”的“近平”風格。

習近平十八大後首次“亮相”所展現的風格特點,引來國內外媒體的熱評。美國克萊蒙頓研究所研究員林長盛說:“習近平講話有黃土地的風格,非常坦率,讓老百姓聽得懂,沒有大話、官話、空話、虛話,這反映出他的個人風格,也反映出他將來的執政風格。”香港《星島日報》稱:“習近平的聲調、語氣平和自然,充滿自信,加上富有磁性的聲音,感染力很強。”“俄羅斯之聲”電臺援引俄羅斯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馬斯洛的話,稱習近平“是一個非常可愛和令人愉快的人……他可以說笑話,頗為開放,整體而言產生了一種愉悅的印象”。

對於“近平”風格,香港人有著近距離的感受。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港3天,考察香港協辦奧運會和殘奧會馬術比賽的準備工作。他和普通市民打成一片,讓人毫無距離。他處事沉穩,態度和善,給港人留下了極佳的印象,贏得一片好評。香港報紙形容習近平“敦厚、祥和”,評價他自然隨和,格外有人氣,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不凡的氣度。

美國媒體在報道關於習近平的“新風格”時,更是把他與今年2月的訪美聯繫起來,認為他已將“習式風格”展現給國際社會。在那次為期5天的訪問中,習近平和美國政要交流,與中美企業家座談,與多年前的老友舊。他考察農場,參觀碼頭,深入普通美國家庭……他在密集的外交場合所表現出的沉穩、開放、睿智、親民的風格贏得了國際輿論的稱讚。有專家分析稱,中國領導人一系列人情味濃厚的外交言行成功塑造了一個開放自信的“中國形象”,展示了嶄新的“中國魅力”。

習近平的施政新舉措,是當前國內外媒體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習近平指出:“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盪、政權垮臺,其中貪汙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從11月15日第一次“亮相”,到這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短短幾天內“兩談”反腐敗問題,無論是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還是引用古語“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都顯示出黨中央決心狠抓黨內廉政建設,堅決懲治腐敗,“確保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決心。習近平還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國外媒體稱習近平已著手大動作,以身作則反腐倡廉。

12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到基層調研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精簡會議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精簡文件簡報,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規範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改進警衛工作,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厲行勤儉節約,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八項規定”立即引來海內外的熱議,路透社評論文章認為,中共推出的“八項規定”,首先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體現了“身先士卒轉作風,親民務實的特徵”。

12月7日,習近平到深圳視察,當天下午3點半,由8輛車組成的車隊進入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但現場沒有任何的歡迎橫幅,也沒有列隊迎送的環節。習近平坐在透明玻璃的中巴車裏,不時向外面的民眾揮手打招呼。車隊行進中,沒有封閉任何道路,公交、出租、私家車與車隊並行,道路暢通如常。這是深圳首次對高級別交通勤務不封路。習近平在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的過程中,現場也沒有鋪設紅地毯。現場的群眾說,看來中央高層是說到做到,網友則稱“歡迎習總書記有空常來”。

國外媒體評價說,習近平的言行表明,中國新領導人沒有忘記領導幹部一貫堅持的公平正直口號,承諾要更加清廉節儉,結束政府活動浮誇講排場的現象,這是他就任總書記後帶來的改變之風。

前不久,習近平等中央領導集體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了重要講話,而他深情闡述的“中國夢”,更是引起廣大網民的強烈共鳴,一時成為網絡最火的話題。他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他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他還特別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輿論認為,“中國夢”的提出,彰顯了新一代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美國《華爾街日報》評價稱,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努力將党打造成“同人民緊密相連的集體”。此外,“中國夢”還傳遞了新一屆領導集體在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上的取向和承諾,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對民族復興、國家發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

李克強:果斷、智慧、開放務實

2007年,52歲的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入選中共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登上中國最高政治舞臺。當時,他即被視為一顆政治新星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今年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李克強再次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行列。5年來,李克強以其鮮明的個人風格,獲得國內外的好評。

力求轉變會風的細節,體現了李克強務實求真的風格。今年11月21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有關省市負責人發言不到兩分鐘,李克強便插話說:“你們的發言稿我都已經看過,不用再念了,我們既然是座談會,就應該多談試點過程出現的具體問題。”當時,多家海外媒體都關注到了這一細節,在報道中稱讚李克強聽彙報展開“打破砂鍋式”的追問,所問問題之准、之深、之專業,都是官員們手中的彙報材料裏沒有“現成答案”的。

5天后,李克強再次身體力行轉變會風。在11月26日與民間預防艾滋病組織代表的一場座談會上,李克強打破既定安排,鼓勵參會者自由發言。由於他一一滿足了每位與會代表的發言請求,使得座談會延長了一個多小時。外界認為“官方會議”為“草根會議”讓路,從“人性關懷”升至“制度關懷”,折射的是領導人將民眾“置於心中”的民生情懷。

李克強擁有北京大學法律專業和經濟學專業教育背景,使得他在處理國家重大經濟社會問題上,表現了出眾的經濟判斷能力和果敢的決策能力。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危難之際,李克強擔起主管發展改革、財政等工作的副總理一職。李克強通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著重改善民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企業改造等措施,有效地刺激了經濟增長。同時,又審慎地將赤字率控制在國際通行的3%的安全線以內,使中國避免了其後歐洲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的“財政懸崖”。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重大改革,同時也被稱為“世界性難題”。李克強擔任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組長。2009年,他啟動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央政府先後出臺14個相關文件,圍繞“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根本目標,明確了“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確立了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清晰路徑。3年來,新醫改舉措有序推進,基本實現了醫療保險的全覆蓋。世界銀行首席衛生經濟學家藍根博讚歎說:“中國醫改取得的成果史無前例。”

“十二五規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李克強在領導和指導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制定時,多次到各地及各部門考察調研,分片主持召開各種座談會,廣泛聽取地方、專家、企業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對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經過兩年多的攻堅,一份深受各方關注的“十二五規劃”終於面世。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評價稱:“‘十二五規劃’是一項非常複雜但極有條理的計劃,如果得到有效的實施,在未來一段時間裏,在改變經濟增長模式、調控全球經濟的過程中,中國將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

李克強善於思考,博聞強記,給周圍人留下極深印象。他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密切跟蹤國際上最新的經濟科技動態。幾年前,他就批示國務院研究部門,要求大家深入研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增長”等問題,華盛頓特區經濟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