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戰折射馬英九要結束「連戰時代」

盡管海峽兩岸大多數人都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日前的大陸之行,及分別與中共現前任總書記習近平、胡錦濤的會面,賦予「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但中國國民黨的真正當家人馬英九卻不這麼看,卻是將連戰此行定位為其單純的個人行為,並不代表國民黨和馬政府,他在北京所發表的任何言論,都與馬政府無關,甚至還大有埋怨連戰私自提出超逾自己可以接受的新概念,並將之強加於自己頭上之意。由此看來,馬英九早就佈局的結束兩岸層次「胡連會」的部署,隨著胡錦濤的卸任,更趁著今次的「馬連口水戰」,而正式落實完成。

實際上,本來應該可以在台灣地區形成較大輿論效果,並促成新一輪兩岸交流熱潮的「習連會」,原來就被李安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所大為掩蓋,再加上「總統府」先是強調連戰此行只是單純的民間交流,不代表國民黨及馬政府(「陸委會」也加上一腳「勿過度解讀」),後是聲稱連戰的「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說,並沒有預先向馬英九報備,與「習連會」進行切割,其刻意將連戰此行的定位及意義壓低的意圖十分明顯,也就使得連戰和北京所精心準備的「習連會」,其效果被大打折扣。而馬英九更是透過此次「馬連口水戰」,乾脆告訴連戰,也是乾脆向世人宣佈,今後連戰繼續登陸訪問並與中共高層接觸,只是連戰的個人行為,並不代表國民黨和馬政府,連戰所開創的「國共平臺」,今後再也沒有連戰的分兒。也就是說,連戰要繼續發揮作用推動國共交流和合作的作用,必須要等到馬英九卸任之後。而在北京方面,雖然可以繼續借助連戰的影響力推動兩岸交流,但倘要指望連戰繼續推動和主導「國共交流」,則有可能會陷入過高估計的誤區和盲區。

本來,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是在二零零五年的「和平之旅」中,透過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而建立來「國共平臺」,也創辦來「國共論壇」。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連戰改任榮譽主席,仍是「國共論壇」的參與者,並繼續進行「胡連會」。但在吳伯雄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國民黨出席「國共論壇」的角色則改由吳伯雄擔任。而在馬英九當選「總統」後,連戰則被馬英九指派出席「APEC」非正式領導會議,為馬英九開拓「國際活動空間」的訴求進行活動,並在國際活動場合進行「胡連會」。也就是說,馬英九對黨的兩位榮譽主席的分工,就有了一個「不成文規定」,就是由吳伯雄繼續擔任其在主席任內所擔任的代表國民黨出席「國共論壇」的角色,而連戰則去為馬英九的「國際地位」開疆闢土,最主要的是代表他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峰會,並籍此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也就是說,由吳伯雄、連戰兩人,分別在國內兩岸和國際場合與當時的大陸領袖胡錦濤會晤。因此,從此時開始,馬英九就不願見到連戰摻和「國共交流」的活動。

但即使如此,馬英九仍未有將自己的這一想法宣諸於口,可能是出於尊重連戰是「國共平臺」的締造者,及還有「敬老」的原因。但這次「馬連口水戰」,則不單止是像台灣媒體所慨嘆的那麼,竟把一場兩岸對話的歷史大業,給搞成了「小兒拌嘴的意氣之爭」,而且更是馬英九籍此宣示,「我才是兩岸關係政策的當家人」,除了是要與連戰作出切割之外,還要與習近平「保持距離」。不要說是因為他目前的「總統」身份,受法律限制而無法與習近平會面,即使是不受法律限制,也將是與習近平「不相往來」。

透過這場「馬連口水戰」,折射出馬英九的心理極為複雜。其一、是不滿連戰老是要吃「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老本」,並因此而懷疑連戰要在自己的兩岸決策中發揮「垂簾聽政」的作用,至少是要做自己的「指導者」;其二、是不滿連戰在自己已作出「分工」,即由另一位名譽主席吳伯雄主打兩岸關係,參與「國共平臺」,出席「國共論壇」,而連戰則是主攻「國際空間」之下,卻仍然「越位」,繼續沉醉於兩岸關係,等於是無視自己的決策權威;其三、即使是連戰以個人身份到大陸參訪,也不能造成其所發表的超逾自己政策底線的言論,是「代表馬英九」的假像,尤其是連戰的「十六字訣」,及「進行兩岸政治對話是時候了」的談話內容,在馬英九來說,卻是「禁忌」。

如果說,去年吳伯雄在與胡錦濤會面時提出「一國兩區」,遭到馬政府否認,那還只是馬吳兩人的理念分歧,較為單純的話,那麼,今年的「馬連口水戰」,則除了是理念分歧之外,還多了一個「組織原則」的問題。畢竟,吳伯雄的作為國民黨代表的身份,是得到馬英九承認及委派的;而連戰則如前述,已被馬英九剝奪了參與「國共平臺」活動的權利,馬英九並未委派他國民黨前往大陸參訪,更沒有委託他帶話,他此次及此後的大陸之行,都只是一個國民黨黨員的個人行為,是屬於民間交流,並不負有「為馬英九帶話」的任務。因此可以說,馬英九是要籍著這次「馬連口水戰」,乾脆把話挑明,馬英九早就佈局的結束兩岸層次「胡連會」的部署,隨著胡錦濤的卸任,而正式落實完成。而且,今後即使再有「習連會」,也不具有公權力。國民黨在兩岸關係層面的「連戰時代」,已經正式結束。

如果說,馬英九去年否認吳伯雄的「一國兩區」,還只是單純的理念分歧,並未摻有馬英九的個人私心的話,那麼,今次的「馬連口水戰」,除了是理念分歧之外,還加上馬英九的自信兼自大情緒大發作。實際上,去年「胡吳會」之時,是馬英九最受挫折之際,因而雖然對吳伯雄千般不滿,但也不敢做得太絕。但現在馬英九的信心又回來了,一方面,搞掂了陳沖,推出了既是自己也是民眾最滿意的江宜樺內閣,使自己得分不少;另一方面,江宜樺不負馬望,搞了個「核四公投」,使民進黨陷於困局,這是國民黨近年來難得的主動出擊。這就使得馬英九認為,他不再用依靠國民黨的元老,而只是依賴新生代,甚至是國民黨的圈外人,也可以駕馭台灣政局。在此情況下,更不把連戰看在眼內。

既然如此,馬英九是否仍然信任因提出「一國兩區」而令到自己老大不高興吳伯雄,繼續主持「國共平臺」,就很有疑問。因此,「沒有聲音」的蕭萬長,可能就是最佳接替人選。而蕭萬長籍著出席「博鰲論壇」與習近平會晤,可能就是「實習試用」。倘滿意其表現,就不排除會藉著今年九月的國民黨十九次「全代會」,向其委以國民黨榮譽主席的職銜。當然,除了是蕭萬長「沒有聲音」讓馬英九放心之外。其「亞太營運中心」主張,更是符合馬英九「以我為中心」的潛意識,亦即在兩岸四地中,台灣地區才是「中心」,「中華民國」才是代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