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慶林主席對澳區政協委員提出新要求

賈慶林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會上所作的常委會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時指出,全國政協深化同港澳同胞的團結聯誼,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包括及時向港澳委員通報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組織開展跟蹤調研,為他們知情明政、履行職責創造條件,引導他們做貫徹和宣傳「一國兩制」的表率;加強與港澳政團、社團及代表人士的聯繫交往等。對全國政協在港澳領域後五年的工作,賈慶林也提出建議,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和基本法,密切與港澳委員的聯繫,充分發揮他們在特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和國家事務中的積極作用。

實際上,在過去五年間,全國政協及其港澳臺僑委員會圍繞「政協組織為港澳委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課題,連續三年、先後赴十個省市進行專題調研,完成多份相關調研報告,得到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二零一一年底,在深圳召開「政協組織為港澳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創造條件」座談會,這是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第一次召開有關港澳工作的專題性會議。二零一二年,結合多位委員的提案內容,就「往屆港澳政協委員過關優檢禮遇」問題進行調研,目前,相關工作正在得到逐步落實。二零一二年九月至十二月,二十八位來自澳門的青年學生在上海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實踐。此項工作在全國政協港澳工作中尚屬首次,活動著眼於“一國兩制”事業的推進、澳門未來的發展和愛國愛澳青年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去年八月,習近平在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報送的《把握新形勢、認清新使命、實現新作為——充分發揮港澳政協委員「雙重積極作用」,為港澳工作大局服務》調研報告上批示,「港澳委員人才濟濟、群英薈萃,是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重要力量。要根據形式發展需要,為他們在特區和內地更好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創造條件、提供幫助,鼓勵他們為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穩定繁榮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而在過去,由於受「守門員」思維的影響,全國政協的澳門委員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較少涉及澳門事務。即使是與澳門有關的,也是內地與澳門合作尤其是拱北口岸便利通關,內地向澳門供水等問題。二零零七年發生「五一」大遊行後,澳門特區的全國政協委員遵照賈慶林主席關於「要發揮港澳委員在港澳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及「加強調查研究」的指示,圍繞著如何在「一國兩制」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澳門和諧社會建設的議題,開展專題調查研究,為特區政府建言獻策,才扭轉了這種局面。而賈慶林主席要求港澳區委員積極發揮他們在港澳經濟社會中的作用,並以其在港澳工作、生活的便利,加強對港澳特區調查研究工作的指示,及全國政協澳區委員執行此兩項指示,圍繞著如何在「一國兩制」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澳門社會和諧建設開展調查研究,不但不是「幹預港澳特區高度自治事務」,相反還是積極協助澳門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並聽取民意,凝聚民心,改進施政,改善民生,共同建設發展穩定和諧的澳門社會的「補台」作為。而在十一屆全國政協的任期內,澳門特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在為二十三條立法、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政制發展這「四大戰役」,及其他的事務中,就都充分發揮著貫徹和宣傳「一國兩制」表率的作用。如今,賈慶林主席又提出,要充分發揮港澳政協委員在特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和國家事務中的積極作用,這是人民政協在港澳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轉變。

不過,回頭來看,依《政協章程》對全國政協主要職能的表述,是以全國性的事務為主,這是與《政協章程》中所述的「地方」是相對應的。因此,既然是全國政協的委員,就應如《政協章程》關於全國政協主要職能的表述那樣,更應在「全國」的層次上履行職務。因此,作為全國政協的委員,就應當將主要精力集中關注綜合性、全國性、前瞻性的議題,進行提案及調研。當然,由於《政協章程》又規定,政協參政議政的內容之一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而其方式之一也有「反映社情民意」,也應反映地方上的事務。但這兩者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仍有主次之分,「全國政協」中的「全國」,決定了其委員的「全國」層次。因此,作為全國政協的委員,如果只是關注地方事務,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全國性的事務上,那就是把自己的格局「做小了」。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改革開放入攻堅階段,「戰略機遇期」與「矛盾集中凸顯期」並存,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開始顯現,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涉及的領域很寬。因此,作為全國政協的委員,在參政議政中只有選擇經濟社會生活中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問題,才能著眼中心,體現大局。只有在這些重大問題上集中精力,做足文章,才能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提出的意見建議才能與全國政協的地位、作用相對稱,才能引起執政黨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從而為促進中央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作出貢獻。

就此而言,澳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具有雙重的身份。其中作為主體的是全國政協的委員,顧名思義應是站在「全國」的角度,充分發揮自己生活在澳門特區,因而視野廣闊,具有某些內地委員所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的長處,為國家發展建言謀策。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填補內地委員在「兩制」方面的不足,使得中央的決策更加全面完備。但由於他們是來自澳門特區的委員,而且在全國政協中成為一個界別--「特邀澳門特區人士」,因而其又有地方的從屬身份,是澳門各個界別的精英,也負有向國家反映特區居民願望和要求的義務。而從公開報導的情況看(或許有許多工作未作報導),全國人大的澳門代表在其建議案中,較多地關注內地的事務,而全國政協的澳門委員在這方面可能就偏弱了一些,今後應予以加強。

關心青年的愛國教育工作,這是歷任中央領導人的指示。尤其是隨著社會多元發展,境外一些並非正確的價值觀在侵蝕著澳門的青少年,甚有「爭奪青少年」的跡象。這就需要加大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力量,在近年加強對青少年愛國愛澳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澳門青少年的守法教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