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脫稿緣何讓官員不適

近日,李克強、王岐山在會議上不約而同要求“不准念稿子,要講實在話”,讓部分官員不適。這些“不適”表面上看是脫稿之後不知說什麼,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官僚主義”作祟,不良的文風會風讓領導陷入“離開秘書啥都不知,離開套話官話不會講話”的怪圈。

■ 新一屆中央領導要求開會不要念稿

最近,兩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會議上不約而同要求“不准念稿子,要講實在話”,引起媒體關注。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時,要求“不念稿”。

在那場工作座談會上,上海、湖南、成都、遼寧4省市就各自試點情況進行彙報,湖南省發言不到兩分鐘,李克強便插話打斷了他:你的彙報稿我已經看過了,稿子裏談到的對工業耗水大戶實行階梯水價、累計加價,我想問一下,加價的累進率是多少?企業承受力如何,評價怎樣?

李克強還說,你們的發言稿我都已經看過,不用再念了,我們既然是座談會,就應該多談試點過程出現的具體問題、談談你們在推進改革過程中的需求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2000年以來,中紀委幾乎每年都會邀請數十名專家參加座談會,這也是每次黨代會後中紀委的重要節點式會議。會後,接受採訪的與會專家有一個共同感受,“不准念稿子,會議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王岐山說:“參加王某人的會,不准念發言稿,要學會深刻思考。”

■ 官員緣何不適應開會不念稿

照本宣科,這是目前很多官員的做法,一些官員似乎脫離了準備好的稿子就不知道該怎麼發言、怎麼彙報了。在筆者看來,這突出說明以下兩個問題:其一是說明平時官員照本宣科慣了。能夠參與這種高級別的座談會,想來官員的職位不低,其平時的發言稿和彙報材料,相信也大多是有專人負責起草,甚至是有專門的寫作“班子”伺候,開會時官員照著稿子念就是了。或許,不少的官員早已養成了照本宣科的習慣,無論大會小會,無論發言還是彙報,只要脫離了稿子反而表述不清楚了。

其二是說明對情況知之甚少。如今有不少的官員存在著“三少”的傾向,即調查研究少、分析問題少、謀劃對策少。也就是說,由於不做調查研究、不做分析謀劃,平時腦子裏幾乎沒裝多少東西,一旦被問到關鍵問題,而彙報稿裏又沒有“現成答案”,比如,相關數字、現實狀態、應對策略時,這些官員便只能是一臉茫然,即使倉促應答,也顯現出不在狀態。特別是個別官員在照本宣科時,慷慨激昂,十分流利,而一旦脫稿彙報時,不是答非所問,就是不得要領,這只能說明他們對情況不瞭解、不熟悉。

不良文風會風是如何形成的

造成空話、套話,會長、會多現象的根由是什麼?

其一,是教條主義。教條主義這個老毛病的一個突出表現,是懶漢思想,脫離實際,“惟書惟上”,對書上的話,生吞活剝,對上邊的指示,不動腦筋研究,生搬硬套。這樣,他們在文章或者會議的講話中,就必然拿不出貨真價實的貨色而不得不用那些又空又長的東西,來應付讀者和聽眾。

而教條主義之所以猖獗,是由於一些領導成天忙於各種各樣的會議、忙於勞神費力的交際、忙於國內外考察,而無暇讀書和思考問題,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真知灼見。於是,他們就只能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空話、套話、大話來對付上級領導和下級群眾。

其二,是形式主義,一個突出表現,是“重形式輕實效”。一些單位對“開會”這件事極為“重視”:為了開某個大會,事前要開一系列的準備會議,制定詳細的會議計劃,會議的各種報告、發言都必須事先寫好並且打印成冊;開會本身只不過是按計劃走個“過場”而已;會議剛一結束,已經事先準備好的會議簡報、會議報道稿,都同時“出籠”,於是整個開會的任務就算完成了。至於這個會議是要究竟解決什麼問題、解決了什麼問題、取得了何種實效,這就不是他們所要關心的事情了。

最後,也是總根源,是官僚主義。主要表現形式則是官本位。官僚主義及其主要表現形式官本位,它的實質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相對立,是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相對立。從本來意義上,寫文章、開會,說到底,這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種形式。但是,受官僚主義影響深、官本位思想頑固的領導者,則反是,他們寫文章、開會,是為自己,也就是說是一種自我表現,而不是為人民群眾。所以,從克服官僚主義及其主要表現形式官本位入手,來整治會風,根本途徑是增強領導機關和領導者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意識。(作者:宋惠昌 來源:《北京日報》)

■ 改革會風是改革政風的第一步

開會念講話稿是很容易的事,地球人都知道,開會的講話稿,那是秘書捉筆的,並不需要領導費心。某些領導可以在中午酒後,頭腦迷糊之際照開會講話不誤,或者一天出席幾個不同性質的會議,發表“重要講話”,靠的就是秘書事先幫他們寫好講話稿的功夫。至於講話稿內容究竟講的是什麼,他們未必很清楚,有的官員甚至常常鬧出斷句不准,專業術語念錯的笑話。這樣的領導,如果你指望他能多熟悉自己的工作,能在工作上有多大的沖勁和創新,能體恤民情、關心民眾疾苦,基本上是白搭。

但是,如果要官員用幾分鐘來發言,高度概括他的工作情況和工作思路,要求他在會上互動,講出點有深刻內涵的話語,或者像回答李副總理式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問話,那恐怕他就不敢在會前先喝上二兩,而是要好好地熟悉和總結自己的工作,深入思考工作要點和創新之處,深入體察民情和社情,而不敢靠著臨時抱佛腳或者秘書的講話稿來混會了。

會風本身是政風的一部分,這種會風的改革,從本質上講是改革政風的第一步;同時,通過會風的改革,可以倒逼官員政風的改革,各級官員要把會開好,要不在會上出洋相甚至丟官,那麼,他們在平時的政務工作中,就要更加熟悉情況,勤於思考,更深入體察民情,追求求真務實的作風,也就是推進了政風的改革。

而且,我堅信,目前會風的改革,不過是新一屆中央領導求真務實改革新風的一小步,而對於政風改革的步伐將會從方方面面啟動,最終蔚然成風,形成波瀾壯闊之勢。但是,還是讓我們從紮紮實實地抓好會風改革開始,讓每一個混會的官員再也難以維續。

改革會風文風才能離民眾更近

領導人不約而同地在會風、文風上打破慣例,令人感覺耳目一新。會風、文風問題,如今是造成官民隔閡重要因素,一些官員張口滿是官話、套話,各種會議搞形式主義等不良習氣,屢屢引起民眾的反感,既不愛聽,也不愛看,正是這些細節,讓官員和民眾之間生分、產生了距離感,導致社會話語系統的分裂。

政府所有的權力都來自人民,官員理應和民眾說著一樣的話,用民眾喜歡的文風表達。這個事情雖小,屬於細枝末節的問題,但就是這樣的細節,能夠給民眾留下最為直觀的印象。

很多時候,民眾對具體政府部門、官員的評價,都是感性的,直接打印象分。所以,繼續深化改革這樣的宏大命題,也需要從小事做起。因為,就是在會風、文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當中,民眾直觀感受到了執政者理念的改變。

習近平總書記此前強調,“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不良會風,無疑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大表現,改革會風文風不是件小事。要進一步擴大和鞏固社會共識,官員和民眾不能生活在兩個話語系統當中。以會風文風之變拉近官民距離,領導人開了個好頭,接下來,公眾期待,這種會風文風的改革能通過細節的改變,讓政壇風氣為之煥然一新。

其實,只要官員盡心盡力,一心一意謀工作,實事求是抓工作,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和信息是不難做到的,此時任憑上級領導怎麼發問,也都是會“問不倒”的。

官員講稿來源不同

一位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士介紹,官員的稿件是否自己撰寫,主要看他們自身的行事風格和工作特點。

這位領導介紹,官員們講稿來源千差萬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素質。有的官員是習慣自己列提綱,讓秘書先起草,自己再做修改,也有官員直接讓秘書寫稿,自己照本宣讀的,當然也有官員更喜歡即席演說的。

和一般的會議講話不同,地方主政領導要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是由一個工作班子起草的。一般是草稿出來後,要經過向專家咨詢、政府常務會議和人大常委會初審、徵求人大代表和民主黨派意見、黨委常委會討論等多道程序,反復修改、審閱後才能形成報告。

秘書捉刀多因官員太忙

官員們不親自寫稿的原因主要是時間精力有限。一位省部級領導介紹,即使國外的一些高官,如奧巴馬等人的多數文章也先由秘書起草,主要是因為官員們日常事務太多。一些高明的官員會在秘書寫稿前先定下文章主導方向,並提煉出觀點,向秘書交代行文風格。

一位某地市級官員的秘書也告訴編者,“領導們事情確實多,他們根本沒時間自己寫稿”。這種情況下,秘書們自然要為領導分憂,按照領導意圖寫稿。

稿子寫完後,一般官員們會在發言前看下講稿提下修改意見,當然也有官員事先不看講稿拿過來直接讀的。

說別人的話“沒有靈魂”

據一位官場人士介紹,不管秘書是否給你寫稿了,在發言時都要想起到好的效果,必須要善於臨場發揮、見機行事,這就有了脫稿的要求。而有些所謂的脫稿,其實是背誦,和照本宣科無異。

那麼秘書起草的稿子和領導自己寫的稿子能聽出來嗎?能。

這位官場人士說,官員的發言稿是自己寫的還是秘書代筆的,一聽就能分辨得“一清二楚”,“說自己的思想,有鮮明的個人色彩,往往很鮮活。死讀別人的文章,則如沒有靈魂的軀殼。”

目前有些官員在發言時空話、套話太多,有不少是照著秘書給的稿子讀,但是離了秘書的講稿他們自己也沒辦法,“自己不會炒菜,即使廚子再差,也只能將就了”。

這位官場中人稱“稿子是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