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協代表的廣泛性

1949年8月18日,在中南海勤政殿,新政協籌備會各單位的首席代表會聚一堂,商討關于參加新政協的代表名單問題。出席會議的有李濟深、馬敘倫、張奚若等近30人。

負責政協代表提名的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在會上作《政協代表名單協商經過情形式的報告。他說:“新政協任務重大,籌備會規定了參加單位45個,另設一特邀單位,範圍廣,這是由於:一、此次會議是首屆會議,是一個歷史的總結的會議,故其範圍包括一切參加奮鬥的方面,直到最後對地方性的和平解決有貢獻者均包括在內;二、這次會議要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要制定憲法性的綱領與組織法。由於整個革命戰爭的發展具備了今天的條件,在去年的情況下,召集像今天這麼大規模的會議是較困難的。今天革命形勢的發展,要求我們開這個包括各方面、各地區,範圍很廣的會議,這是根據政治環境的發展和需要來決定的。”

這項複雜繁重的工作,實際上自從著名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區,即1948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了。中央統戰部是這一工作的專門負責機構,因此,李維漢擔任第一小組組長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這一工作的具體領導者則是周恩來,每遇有爭議的問題或事情,他必須親自出面協商解決。

代表提名當時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組織或個人推薦,另一種是由本人申請。最終,經過協調與說服,參加新政協的黨派單位共有14個。除了中共及在香港公開響應五一口號的10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外,為擴大廣泛性,又增加了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三個單位。

這麼做的根據來源於《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第一條的相關規定:“新政治協商會議,為全國擁護新民主主義、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及同意動員一切人民民主力量,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解放區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國內少數民族、海外華僑及無黨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所組成。國民黨反動政府系統下的一切反動派及反動分子不容許參加。”根據這樣的規定,國民党自然不在其中,而那些沒有積極響應中共五一口號、與國民黨聯系密切或者唯國民黨馬首是瞻的黨派也被排除在外。只是有些黨派的領導人在表示願意團結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後,以個人身份被列為代表。

6月19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的規定》,確定參加新政協的單位為45個,代表名額為510名。確定參加新政協單位的事情不容易,而確定參加新政協單位的代表名額就更不容易,落實起來也更加難。

7月4日下午3時,在中南海勤政殿,新政協籌備會臨時主席周恩來又與秘書長林伯渠等人一起敲定西北局、華北局、東北局、華東局、山東分局的代表名額分配。中共中央曾電示以上各局,在推選代表時,要注意有工、農、婦、文化、財經、民主人土和私營工商業家等方面的代表,以充分體現代表的廣泛性。關于農民代表,周恩來說:“農民對我們的革命事業貢獻很大,這樣吧,正武代表西北兩名,華北四名加候補代表一名,華中三名,東北三名。”最後,周恩來激情滿懷地說:“讓這些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鄉代表們,都來瞧瞧咱們這改天換地的偉大時刻!”

7月中旬一天的晚上,毛澤東在勤政殿召集了一次新政協籌備會的負責人會議。他在開場白中說:“今天晚上的議題主要是審定各界別參加政協會議的委員名單。先請(胡)喬木同志公佈一下文學藝術界的初選名單。”

胡喬木剛念完,毛澤東就大聲發問:“文學藝術界委員裏怎麼沒有梅蘭芳的名字?”胡喬木解釋說:“主席,梅蘭芳是文學藝術界的成員,但他只是一個京劇演員,恐怕資格不夠吧?”

毛澤東嚴肅地說:“誰說不夠格?梅蘭芳從南方回北平時,市民們自發到前門車站去歡迎他。你胡喬木進北平時,可有這麼大動靜?又有誰知道你胡喬木的大名,心甘情願地去迎接你?”

聽到毛澤東的這番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都會心地笑了。

胡喬木當即意識到自己的疏忽,連忙說:“是我考慮不周,我們立即把梅蘭芳顯示補進名單。”

周恩來說:“一時疏忽,難免疏漏。梅先生抗戰時期‘蓄須明志’,堅決不為日本人唱戲,其愛國精神是有代表性的。”

毛澤東說:“是啊,政協代表就講個代表性嘛!解放戰爭時期,我們把‘進北平聽梅蘭芳唱京劇’,作為鼓舞廣大幹部戰士的一個口號。這次北平和平解放,戰士們因為忙於南下作戰沒有聽到梅蘭芳的京戲,很多人都心有不甘啊,這就是梅蘭芳的代表性嘛!再往前推,在延安的時候,我看不到梅先生的戲,但我有百代公司錄制的他的全部京劇唱片。休息時放上一段,不僅精神和身體都得到很好的放鬆,而且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我和普通百姓一樣,都愛聽梅蘭芳先生的戲,那梅蘭芳就是京劇界的代表嘛!”

周恩來要求說:“協商新政協的代表名單是一件極為複雜繁重的工作,有遺漏,有爭議,甚至有反復也是正常現象。但這也提醒我們,在做這件工作時,要盡可能地做到細心細致,耐心全面,徵求意見的範圍越廣泛越好。”

毛澤東說:“開國大事,首先是更多地團結人,要避免一人向隅,舉座不歡哪!”

可對于黨外人士的備受重視,黨內就出現了不理解的聲音。拿傅作義來說,幾個月前他還是戰犯,在解放軍的強大壓力下,他才不得已選擇了和平,又有什麼資格被推選為政協委員?一些人對民主人士一到解放區就享受部長級待遇也頗有微詞,我們血雨腥風在戰場上拼殺的時候,他們在哪里?可解放了、和平了,人家不僅出現了,而且待遇居然比我們還要好上不少。他們是大米加豬肉,我們仍然是小米加青菜。個別人甚至極端地說,什麼民主人士?不過是敲敲邊鼓,可有可無嘛!什麼民主黨派,不過是滿頭黑發中的幾根白頭發,拔就拔掉了,有什麼了不起!

對於這種不顧大局、不負責任的說法,毛澤東批評道:“在各個歷史時期,民主黨派都與我們有密切合作,對我們的支持是巨大的。民主黨派雖然人數很少,但是他們社會聯系廣泛,影響很大。如果我們共產黨員不能學會同民主黨派一起工作,那麼我們將會失去執政的廣泛基礎,失去更大範圍的支持。”具備豐富統戰工作經驗的薄一波,還現身說法做党內高級幹部的工作。他坦言承認,在剛進北平的時候,為了工作上的事,他硬著頭皮請傅作義吃了一頓飯,心裏還隱隱有老大不痛快。可經過一番思考以後,他轉過了彎子。因為道理很明顯,傅作義所起的作用和能起的作用,有好多是我們無法辦到的。比如,傅作義簽訂了和平協議,這是雙方談判合作的事情,僅僅靠軍事壓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做工作就能讓20多萬軍隊接受改編,這個作用我們能不能起到呢?肯定地說,不能!團結人才能辦成事,團結的人越多越能辦成大事,如今建國就是這樣的大事。所以說,我們共產黨人的胸懷要廣闊一些,氣派要宏大一些。搞一黨一派只能是自毀毀前程!

對於這樣那樣的牢騷,劉少奇也嚴肅地指出:“共產黨人要坐穩江山,就要用統一戰線的形式團結所有的民主人士。”

1949年7月11日深夜,周恩來趕往北平新聞電影製片廠,審看紀錄片《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成立》。

據當時的北平新聞電影製片廠編輯高維進回憶,在影片裏,稱共產黨的代表為同志,稱民主人士的代表為先生。總理覺得這樣不合適,這個片子要公開放映給群眾看。民主黨派是共同執政的同志,當然應該用同樣的稱呼。這一方面說明,對民主人士代表和共產黨的代表平等看待,另一方面也說明,要讓群眾清楚地瞭解整件事情的本來面貌,不能造成不應有的誤解。

(孟昭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