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潛成功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中國國家海洋局發佈消息稱,6月17日9時54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業區並開始下潛,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首次下潛任務。

據瞭解,17日下午17時15分左右,“蛟龍”號被向陽紅母船回收,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成功。本潛次主要目的是驗證潛水器狀態,進行潛水器長基線定位系統試驗,以及鍛煉潛航員在海山地形的駕駛技能,三大預期目標如期完成。

此次“蛟龍”號水下作業時間長達7小時,發現了海底冷泉區。專家介紹,深水冷泉區是天然氣水合物產出的理想場所,而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重要的清潔替代能源。此外,冷泉附近形成的生物群落完全不同于海洋表面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生物群,支撐了獨特生物鏈,造就了特殊的沉積岩石種類。

海洋局此前透露,“蛟龍”號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分為3個航段,歷時約110餘天。第一航段將開赴南海特定海域;第二航段預計於7月中旬於廈門起航,航渡至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海域,開展科學調查任務,完成後將停靠密克羅尼西亞的波納佩港補給;第三航段從波納佩起航,航渡至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勘探區預定海域進行科學調查,完成航段任務後回國。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計畫用5年時間實現業務化運行,以完善潛水器作業性能,擴大對深海高新技術研發的帶動輻射作用,培養專業化潛航員和操作維護應用隊伍。

18日將搭載首位“乘客”下潛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7日電】正在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8日將搭載首位“乘客”下潛,這位“乘客”是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下潛區域仍然是17日“蛟龍”號下潛的南海冷泉區。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指揮部17日晚通報,“蛟龍”號18日將進行第53次下潛,這也是“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的第二次下潛。這個潛次由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潛航員唐嘉陵擔任主駕駛,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張東升下潛繼續進行定位系統測試,周懷陽搭乘潛水器在海底觀測。

航次現場指揮部表示,這個潛次是工程和科學應用相結合,下潛任務是以長基線定位系統性能驗證為主,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採集冷泉區樣品,獲得海底相關環境參數。

據瞭解,18日的潛次預計將於9時正式開始,14時左右潛水器回收至母船,水下作業約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