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的香港故事

2012年7月1日,胡錦濤出席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這是香港回歸15年來,胡錦濤第三次蒞臨香江,充分顯示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重視。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幾代領導人都心系香港,有不同的香港故事。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解放軍勒馬深圳河畔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香港門戶洞開。10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兵團揮師南下直抵香港北部邊界後,按兵不動。此前,駐港英軍集結了4個旅的兵力,戰戰兢兢地準備打一場“沒有可能取勝的防禦戰”。此刻,他們望著深圳河畔秩序井然的解放軍,松了一口氣。隨後,港督葛量洪收到了中共通過秘密途徑傳來的維持香港現狀的“三項條件”:(一)香港不能用作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基地;(二)不許進行旨在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威信的活動;(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港人員必須得到保護。英國政府十分欣喜,決定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新中國,並在香港《華僑日報》上刊登了“毛澤東已保證香港地位安全,英國年內承認中共”的消息。

其實,早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在延安的窯洞裏思考著香港的未來。他提出要充分尊重香港地區的歷史與現狀,最終以協商、和平的方式解決。1946年12月9日,毛澤東與哈默、羅德裏克、陳依範等3名西方記者會談,哈默問:“在香港問題上中共的態度如何?”毛澤東回答:“我們現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中國那麼大,許多地方都沒有管理好,先急於要這塊小地方幹嗎?將來可按協商辦法解決。”

毛澤東與希思談回歸

1974年5月25日,在周恩來、鄧小平的陪同下,毛澤東會見了剛卸任的英國首相希思。在談到香港問題時,毛澤東說:“很久以前中國害怕歐洲,但這些現在都成為歷史了。”接著,他對希思說:“你們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說到這裏,毛澤東問周恩來:“香港是割給他們的,九龍是租借的,還有多少時間?”周恩來不假思索地回答:“是1898年租給他們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期滿,距現在還有23年掛零。”希思馬上說:“1997年香港會有一個平穩的交接。”“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到那時,”毛澤東指了一下周恩來,“我們就不在了。”隨後又指了指鄧小平等人:“具體事情由他們年輕人去辦了。

鄧小平對陣“鐵娘子”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英國人不願和中國談香港問題,因為不好談,無法談。他們就像偷了東西的房客,處處回避主人的正常目光。

1982年素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海戰中取得軍事勝利。她信心十足地來到中國,就香港前途問題與鄧小平進行會談。中英雙方的正面較量開始了。

1982年9月24日一大早,會談一開始,她就先發制人,要求在1997年後繼續維持英國對整個香港地區的管轄不變。

鄧小平立刻針鋒相對地頂了回去。他指出: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是明確的。這裏主要有3個問題,一個是主權問題;再一個是1997年後中國採取什麼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保持香港繁榮;第三個是如何使香港從現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現大的波動。他強調: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的餘地。他斬釘截鐵地申明: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和九龍半島。

撒切爾夫人用威脅的口氣說:“要保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由英國來管治。如果中國宣佈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和後果。”鄧小平回答道:“我的看法是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著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接著,鄧小平又講了一句很厲害的話:“我們還考慮了我們不願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怎麼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

撒切爾夫人聽懂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當會談結束她重新出現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時,臉色已經變得凝重。儘管她下意識地對記者綻開了笑容,但走到倒數第二級臺階時,她突然一腳踩空,栽倒在地,連手袋都摔到了一邊。多年後,柯利達在回憶錄裏談到,那天晚上到釣魚臺賓館後,撒切爾夫人對他說:“他(鄧小平)這個人好冷酷無情呀!”

江澤民智勝英國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巨變。英國政府改變了對港政策,企圖故意為香港政權交接製造障礙。

1989年12月4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派外交顧問柯利達作為首相特使秘密訪華,轉交她給江澤民總書記的正式信函。時任外交部長的錢其琛清楚地記得:“撒切爾首相致江總書記的信相當長。她在信中表示,希望雙方扭轉兩國關係惡化的趨勢,恢復過去的良好溝通,並重申了英方的立場:信守聯合聲明,特別保證‘無意讓香港被用做進行顛覆的基地’,也不試圖使香港問題‘國際化’。然後撒切爾夫人筆鋒一轉,提出英方面臨著‘大大增加’香港1991年立法局直選議員名額的巨大壓力,對此不能視而不見。她要求中方起草基本法時,能與英方的安排保持協調。”

第二天,江澤民會見柯利達,會談進行了近兩個小時。柯利達說:“雙方如能就基本法和香港直選問題達成諒解,恢復兩國良好關係的大門就是敞開的。”這顯然是把香港選舉問題當做恢復雙邊關係的先決條件。江澤民當即頂回了英方這種施壓的手段。

大約半個月後,江澤民正式復信撒切爾夫人。1990年3月20日,在會見新加坡國會議員、總理政治秘書吳博韜時,江澤民回憶了這封信的內容:“我在給撒切爾夫人的回信中說,保持香港穩定繁榮是我們的基本國策,香港穩定繁榮對雙方都有利。英國打‘民主牌’,這是玩火……有人曾醞釀花10億英鎊在1997年後繼續租香港。我看,不要說10億,就是100億、1000億,我也不會出賣香港。我絕不做第二個李鴻章!”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港英政府大搞基建項目,企圖花空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1989年底,港英當局不跟中方打任何招呼,突然提出要花1270億港幣建一個新機場。

“這些建設大約要20年的時間。起初幾年要做可行性研究和設計,然後英國人就撤走了。這等於‘你請客、我付錢’。我沒說絕對不行,但要雙方商量。”江澤民說。

原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透露,中央領導認為,如此大一筆款項,任何一家政府都不可能拿出來,必須向銀行貸款。當時特區政府還沒成立,必須由中央政府代特區政府擔保。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這個錢就借不到。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先不吭聲,等著對方來找我們。

事情果然不出中央所料,很快,豐銀行等就到大陸來做工作,談貸款事宜。魯平回復銀行:我們對新機場不瞭解,無法承諾。把他們都打發回去了。

英方騎虎難下,1991年,接替撒切爾夫人的梅傑首相又一次派柯利達秘密訪華。魯平說:“柯利達就像一個老太太在菜場買菜一樣,跟你討價還價,還來還去,最後他說250億,到頂了。”

“250億”這個數字最終得到了中央的同意。準備草簽備忘錄時,江澤民特意交代魯平:一定要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簽署才生效。“我們為什麼堅持這一點?1989年後,西方國家封鎖我們,一個領導人都不來,我們要打破這個僵局。備忘錄不僅是解決香港機場問題,也要解決國際封鎖的問題。”魯平解釋。

胡錦濤走進尋常港人家

冒雨瞭解民生訴求

2012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赴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這是胡錦濤第三次蒞臨香江。

6月29日中午,胡錦濤乘專機抵達香港。當天,香港股市恒生指數大漲2.19%。16時左右,胡錦濤前往石崗軍營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由陸、海、空各軍種部隊組成的15個方隊,共計3000多名駐軍官兵,在雄壯的軍樂聲中接受了胡主席的檢閱。當天下午,受颱風“杜蘇芮”的影響,香港時時風雨大作,但在銅鑼灣一帶,當大屏幕播出胡錦濤檢閱駐香港部隊的新聞時,行色匆匆的人們還是停下了腳步,駐足觀看。

6月30日上午,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胡錦濤視察了香港啟德發展計劃。該計劃是香港十大基建項目之一,包括新郵輪碼頭、公共房屋(簡稱公屋,即廉租房)、香港鐵路沙田至中環線、多用途體育場館、都會公園醫院等。10時30分許,胡錦濤身穿便裝、頭戴安全帽來到啟德新郵輪碼頭工程工地,仔細聽取了港方有關啟德發展計劃、九龍東計劃和新郵輪碼頭建設情況的介紹,並與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和建築工人交流。離開時,胡錦濤走到了媒體區前,對記者們即席講了一番話。“剛才看的這個項目,是香港的十大基建項目之一。從他們的介紹來看,這個項目既考慮到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考慮到改善民生的需求,同時在建設過程當中也充分考慮到對環境的保護。這個項目還是很有意義的。”胡錦濤說,“我剛才也講了,希望他們要保證工程進度,保證工程質量。更重要的,要重視工程的安全。”

隨後,胡錦濤前往啟德公屋建設現場,這牽動了眾多香港市民的心。近年來,香港中低收入市民的住房需求旺盛,申請公屋者眾多。啟德公屋發展項目包括15幢住宅大廈,建成後可為約3.3萬人提供居所。在施工現場,胡錦濤詢問了項目建設、公屋租金等情況,隨後走進幾個公屋的樣板間,仔細察看房屋的佈局、設施。

視察中,胡錦濤還表示,時隔5年再次來到香港,我感到很高興。從昨天到現在,時間還比較短,我想更多地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香港的發展與進步,瞭解市民的心聲。

這些視察活動在香港引起熱議。粵人“以水為財”,不少香港市民認為,胡主席選擇啟德發展項目並冒雨視察,顯示了中央政府重視港人房屋、就業、環保等民生訴求,“是個好兆頭”。

7月1日上午9時許,在胡錦濤的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