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在執政危機意識中進行

中國國民黨二零一三年黨主席和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已於前日進行。馬英九以百分之九十一點八五的得票率順利當選連任黨主席。這個結果,讓台灣媒體驚呼「跌落滿地稅玻璃」。因為按照選前估計,由於黨員們對馬英九甚有意見,並有基層黨員聲稱要以投廢票或拒投票來「教訓」馬英九,因而估計馬英九的得票率將會低於九成,甚至還有藍委聲稱「倘有七、八成就算不錯了」。然而卻超過了九成,馬英九和國民黨全黨都「飲得杯落」。

之所以會有這樣出乎意料之外的結果,其原因可能正如本欄前日的分析,前往投票的鐵桿黨員深知,倘馬英九的得票率「難看」,個人榮辱及作為黨領袖的正當性不足還是其次,影響到黨中央的權威大為受損,並使得馬政府的執政之路更為舉步維艱,甚至影響到國民黨在二零一六你「總統」大選中的選情,而且國民黨內的各大山頭和地方派系,就將會趁著黨中央的威望受損,而各自割據山頭鬧分裂,並跳出來向黨中央叫板,那才是大事。因此,他們都將維護全黨的團結尤其是爭取國民黨能夠實現長期執政的大局,置於個人的恩怨和不滿情緒之下。當然,更因馬英九本人在選前打出「悲情牌」,以製造執政危機意識,在凝聚黨內團結和拉抬黨內鬥志的同時,極力要擺脫「低民意支持度與低票率之間劃等號」的困境和迷思。當然,在投票前夕,發生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議擾攘,及洪仲丘案、大埔拆遷抗議事件,還有「日據」、「日治」的教科書紛爭,反而凝聚了黨員們的執政危機意識,紛紛出來投票,既是「挺馬」,更是「護黨」。

這些作為,也引發不少原本不滿馬英九的黨員反思:盡管馬英九在台灣內部事務上確是沒有甚麼作為,甚至在開徵證所稅、十二年國教、油電雙漲,以至年金改革等內政及黨內問題上犯了不少錯誤,導致政績欠佳,但畢竟在兩岸和對外事務上,卻是大有收獲,包括創造了六十多年來最和平安定的台海局勢,簽署了一系列的協議,也包括了得到逾百國家給予免簽待遇,及在爭取國際活動空間方面有所建樹等。全面否定馬英九是不公平的,因而還是給自己的領袖投下了「還其公正評價」的一票。

然而,嚴格來看,今次投票的幾個主要數據及現象的異常,還是需要警覺的。其一、馬英九的得票率雖然不賴,但那是建基於兩個基數之上,一是具有黨權的黨員人數比四年前下跌了十五萬二千一百九十一人,下跌了將近百分之四十;二是在此基礎上,馬英九的得票數比四年前減少了八萬二千六十四票,也下跌了百分之四十。這兩個「百分之四十」,完全無法抵消得票率「只是」下降二點三三個百分點的「成績」。

實際上,具有黨權的黨員大幅下跌,這就顯示,除了是因為違反黨紀「國法」而遭停權處分的極少數黨員之外,更多的是因為在投票日之前的四個月,沒有繳交黨費而暫時喪失黨權。這就顯示,在這十五萬黨員中,大多數人是故意以拒交黨費,主動暫停黨權而失去投票資格,來表達對馬英九的不滿。

另外,即使是具有黨權並出來投票者,也有一萬七千九百九十六人投了廢票,廢票率迫近一成。有人分析說,拒絕投票是在於表達消極抵制的意志,而下投廢票則是展示積極反對的態度。這接近一成的廢票率,創下了自二零零一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改為直選產生之後的最高紀錄。他們既然出來投票,但卻要投下廢票,甚至還讓記者拍攝到在選票上的馬英九肖象和名字蓋章,或是連蓋幾個章,這就使得故意投「爛賭票」的痕跡十分明顯,而不是疏忽所致(倘是不小心蓋錯戮印,按規定可以要求換取新選票),可見即使是在「鐵桿」黨員中,「反馬」勢力仍不小。

其二、越是國民黨的大票倉,投票率和馬英九的得票率就是越低。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歷來是藍大於綠的大票倉,但投票率都偏低,臺北市的投票率更是僅得百分之四十六點八八,為全島最低,馬英九在臺北市的得票也僅為一萬七千五百九十九票;反而是作為「泛綠大票倉」的高雄市是馬英九得票最高的縣市,得到二萬七千一百六十票,兩者相差近一萬票。台南市新營區的公教人員較多,但馬英九在此區的廢票率竟然高率達百分之十二點六一;南投縣國姓鄉四年前馬英九開出九成四選票,是其在全島得票率最高的鄉鎮,此次也有百分之九的廢票率。

不過,從具有黨權者人數大減的情況看,卻反襯了國民黨沒有民進黨的「人頭黨員」問題。實際上,正如前述,雖然導致不具黨權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投票前四個月未有繳交黨費。這就說明,國民黨沒有那種在黨內選舉或初選之前,出現「突擊入黨」的情況。而民進黨卻是在黨內投票前夕,有人以代交黨費的方式發展大批「人頭黨員」,甚至還把黑道人物拉近黨內,作為自己的「投票部隊」。而國民黨則不但是沒有此情況,相反還故意以不繳交黨而失去投票資格。

如果說,這種故意喪失黨權的情況,僅僅是為了應對黨主席選舉,還可以說得過去的話,那麼,前日同時也進行黨代表選舉,而為爭取成為一千一百七十六名黨代表之一的黨員,大多是黨的基層工作者,本來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是會千方百計動員相熟的黨員繳交黨費,以增加自己的勝選係數的;但具有黨權的黨員人數還是減少了,這證明那些基層黨務工作者,並沒有象民進黨那樣以「代繳黨費」方式大量吸收並掌握「人頭黨員」。由此,並沒有玷污馬英九的廉潔清名。

馬英九要在二零一六年之前改變自己民意低迷的現象,看來就如台灣不少有識之士所說那樣,必須加大力度拼經濟,並處理好黨內各方面的關係。當然,還有一個「高招」,就是進行「習馬會」,以提振士氣和聲勢。反正他的民意支持度已跌到谷底,有如烏龜,伸首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那就不如乾脆伸頭,或許還有生機。或許,這就是馬英九近來頻頻放風不排除「習馬會」的背景。倘此,明年秋季的上海「APEC」峰會,就是絕佳的機會,可以避過「陸委會」主委王鬱琦所說的「必須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因為按照「APEC」的制式,台灣的會員地位並非是「中華民國」,而是「中華臺北」,王鬱琦的「中華民國總統」本來就沒有制式依據,馬英九可以「中華臺北領袖」的身份出席。

但必須注意兩點,其一是修正「西雅圖模式」,讓「中華臺北」的領袖也可出席,而不單止是局限於主管經濟事務的「領袖代表」。其二是雖然馬英九可以籍著各會員體領袖大合照與習近平碰面,但兩人的正式會面不能在「APEC」的場合,因為這不符合「不要在國際場合會面」的要求。最佳安排是在「APEC」峰會結束後,馬英九繼續在上海多逗留一兩天,然後與習近平以「兩岸領袖」的名義會面。

或許,這可提振馬英九的聲勢,為其解除執政危機。實際上,最近的民調就顯示,有四成七民眾贊同馬英九在二零一六年之前與習近平會面,另外,說不好也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為全台灣及國民黨增光,有利於國民黨在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選情,更有利於馬英九建立歷史地位。當然,這存在著諾獎評委會是否願意「配合」的問題,或許在外交運作下,讓其作為對達賴喇嘛和劉曉波頒獎的「平衡」。就像當年諾獎評委會高行健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後,惹來北京抗議,而諾獎評委會後來則以向莫言頒獎,以作「平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