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臺聯辦兩岸歌手選秀比賽 

新華社南京7月21日電(記者蔣芳)江蘇廣電總臺、台灣中天電視、台灣正聲廣播21日在南京宣佈啟動“2013首屆海峽兩岸歌會”。該項賽事自4月開始在兩岸選拔歌手,從千餘名選手中產生30強,其中台灣選手7人。主辦方希望通過時下熱門的選秀歌唱節目,進一步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近年來,《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我是歌手》等各種音樂類綜藝節目熱播,台灣歌手和音樂製作人也在這些節目中頻繁亮相,同樣引起島內觀眾的關注。今年4月起,江蘇省廣電總臺與台灣中天電視、正聲廣播在兩岸同時舉辦歌手選秀活動。

據悉,從海選初賽中產生的30強選手將在7月22日至8月4日舉行的比賽中再決高低,前六名將有機會參加8月13日“七夕”舉行的2013年首屆海峽兩岸歌會。此次歌會還將匯聚多位兩岸知名歌手演繹經典情歌。

富士康第四代產業基地將落戶貴州

【新華社貴陽7月21日電】台灣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在此間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表示,下一步將選擇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作為第四代產業基地,並將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建設。

郭臺銘表示,像貴州這樣的大陸西部省份,過去沒有工業發展的機會,尤其受到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制約。如今隨著交通“瓶頸”被打破,並且當地擁有豐富人力資源,西部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和前景。

據介紹,第一代“富士康”誕生於深圳,為當地GDP作出貢獻,但當時對環保缺少關注;第二代“富士康”落地環境優美的煙臺,企業開始重視環保,儘量做到不污染海洋資源;第三代富士康走進天津後,積極發展像雲端網絡等高端產業,硬件生產只佔小部分,軟件技術佔主流。目前,富士康也開始致力於有機生態等環保產業。

郭臺銘說,第四代富士康將在貴陽市貴安新區投資,並走產業研發、軟件研發、雲端網絡等高端發展路徑,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精神融入到整個投資中。

港澳協會 以小兩岸維繫大兩岸

【中央社台北21日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自1991年成立,從原先的「爭取港澳民心」演變為兩岸僵局下的民間接觸管道之一,2008年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制度化,港澳協會仍持續為深化兩岸關係努力。

港澳之友協會前身為「港澳之友委員會」。前“教育部”部長杭立武發起成立的「支援香港居民之友運動委員會」,於1989年更名為「港澳之友委員會」,1991年以「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立案成為財團法人。

委員會設立之初,原意在因應香港、澳門形勢的變化。之後隨著兩岸情勢演變,港澳協會轉向為平台角色。

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張仕賢說,2000年政黨輪替後不久,兩岸官方交流幾乎停擺,但民間經濟、社會等交流卻開始熱絡;2002年後,時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翁松燃接任港澳之友協會第3屆會長,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接任秘書長後,轉變思維,專注於台港澳交流,讓港澳協會維繫「大兩岸關係」中的「小兩岸關係」。

港澳協會也在2000年由前“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出任會長一職、去年由張五岳接任會長,張仕賢出任第5、6屆秘書長至今。

當年,還在淡江大學念書的張仕賢,因張五岳推薦進入港澳協會,他說,進入港澳協會時正逢民進黨執政,台灣、大陸政府因官方不便往來,遇到必要商討的業務時,都以香港、澳門做為溝通協商的平台,那時的港澳協會,即便是處理台港澳交流,「做得更多的其實是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自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局勢改變,也建立許多官方背景的管道;但同時,台灣與香港、澳門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進展,相繼成立辦事機構,來往更加頻繁,港澳協會的業務量也開始大增。

張仕賢說,兩岸關係特殊,且習慣多講人情,因此,在兩岸相關議題間處事,更需要專職、專責,經營也要深入長久,港澳協會歷經十數年的經營耕耘,可望在現在的港澳關係中,扮演協調、溝通、諮詢的角色,協助兩岸關係走得更平更順。

張仕賢深耕港澳 也盼有助兩岸

【中央社台北21日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張仕賢投入兩岸交流事務,是計劃中、也可說是意料之外的人生之路。

1999年張仕賢考進唯一志願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卻在因緣際會下投身港澳交流事務。現今已是政治學博士、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專任助理教授的他,仍持續在台港澳交流領域投注心血,也進一步為兩岸交流貢獻心力。

長時間在港澳經營,澳門特區政府於去年底頒發「2012年度勳章、獎章及獎狀」給張仕賢,表彰他過去「長期協助溝通台澳各項合作交流事務工作」。這也是首位台灣人士獲得澳門政府頒發此獎項。

張仕賢回憶自己第一次到訪澳門時,澳門面積是23.5平方公里,現在「澳門面積已經30平方公里了」;這幾年來,在港澳協會的平台下,他學到許多寶貴經驗,也累積許多人脈。一個朋友,背後牽引的是10個朋友、10個機構,來往交流程度密切,他一個星期就能發完一盒名片。

2008年馬英九當選,兩岸交流形式有了改變。過去官方管道不暢,民間機構管道因此備受重視;但兩岸逐漸破冰,開啟制度化協商等多方向溝通管道後,民間管道的重要性降低,分享的資源也愈來愈少。

現今港澳協會一年約接待150個團,甚至負責這些團體的接送與拜會行程。2012年“總統”大選前2週,張仕賢等人就接待40多個觀選團,加上為了籌措經費所接的各種活動、計劃,負擔不輕。

張仕賢因此另外成立民間性質的「中華領袖菁英交流協會」,明確走兩岸路線,且沒有官方色彩的包袱,「我們依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走行政程序,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困擾,向外開展上也可以更加靈活與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