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少年創意族譜“尋源尋緣”

【新華社福州7月28日電】2013年兩岸城市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28日在福州舉行。展出的93幅作品從兩岸青少年的獨特視角,通過臉譜、芒果樹、魔法家族等創意載體,演繹“尋源尋緣”主題,見證兩岸血脈親情。

“我用福桔代表尋根到福州源頭,也代表福桔播種代代相傳。”台北民生小學四年級的壟季宏向大家介紹作品《壟氏一脈福桔相傳》。他說,“祖父祖母都是福州人,他們跨海來到台灣。我出生在台北,經常聽爺爺說起福州的事情。”

“第一次參加這個比賽,我們一直追溯到祖先五代,發覺有這麼豐富的一個歷史故事。對小朋友來說,溯本求源、飲水思源的概念特別好。”壟季宏的媽媽陳文瑜說,這次孩子的奶奶、姑姑、姑丈也跟著來福州,比賽之餘一家人要去拜訪福州親戚。

此次聯展為期3天,共展出福州市作品55幅,台北市作品38幅。兩岸青少年的創意引人讚嘆:“我來自易學世家,我用指南針和八卦圖展示家族故事”;“爺爺25歲就從大陸來到台灣,我的家族就像芋頭、番薯一樣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開臺祖從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下坑社來臺,我用阿公的芒果樹形象來製作族譜。”

在展覽現場,還有來自福州的電子形式族譜作品17份。台北市文獻會副主任莊永明說:“這是我們第五次舉辦族譜聯展。展出的東西越來越活潑。今年第一次出現電子書族譜,接下來我們還計劃推出微電影族譜。”

“現在很多小朋友喜歡玩手機,如果每個人把拍的照片、素材整理剪接,做成微電影族譜,效果會很好。”莊永明說,“以前大家覺得族譜是一個冰冷、古板的東西,現在通過創意活動,全家總動員,尋找原鄉,了解家族故事,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臺辦從2009年開始與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合作,約定每年福州與台北輪流舉辦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此前已成功舉辦四屆。

福建出臺政策鼓勵臺商從事倉儲服務

【新華社福州7月28日電】記者從福建省交通部門獲悉,近日福建省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發展十條措施的通知》提出,進一步推動閩臺港航業合作,鼓勵臺商在閩從事倉儲物流服務。

通知表明,閩臺港航業合作空間巨大,是今後兩岸交流的重要領域。福建省政府提出,進一步推動兩岸滾裝運輸,爭取率先實現平潭-台北、台中,廈門-金門汽車互通行駛;支持圍頭灣港區發展全方位對臺直航運輸。

按照相關政策,福建省將鼓勵支持骨幹港口企業與台灣港航物流企業相互參股;鼓勵臺商在福建省港口物流園區從事倉儲、堆存和物流配送等服務,支持有條件的港區因地制宜建設對臺物流園區。

通知還提出,將以福建省交通集團、廈門港務控股為主,牽頭組建兩大港口集團。

高孔廉訪山西 台商關注自由行

【中央社太原28日電】海基會今天在山西太原與台商茶敘,多數台商希望能加快開放山西赴台自由行;也有台商擔心自己在大陸成長的兒子,日後回台服兵役會遭遇不當對待。

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率媒體參訪團訪問大陸山西省太原市,晚間與當地台商協會茶敘,了解台商情況與相關疑難。

在場多數台商希望儘快開放山西赴台自由行,讓台商也能招待山西友人到台灣體驗台灣特色。

高孔廉對此表示,開放陸客自由行原則上由「小兩會」(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與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討論協調,關鍵仍在於地方政府爭取的積極度。

此外,有台商舉洪仲秋案為例,擔憂自己在大陸成長、受大陸教育體系教育的兒子,日後回台服兵役會遭遇不當對待。

高孔廉則回應說,2013年開始免服兵役,改接受4個月的「常備兵役軍事訓練」,應該不用太過擔心。

服務貿易 台商盼一起做強做大

【中央社三亞28日電】兩岸甫於6月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台灣內部對於這項新協議,還存在兩極化的解讀。先一步投入中國大陸服務業的台商如何看未來商機?

社會富起來的第一件事通常會想吃好的、穿好的。上海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一帶海外人士集中居住區域,不僅有異國風情的酒吧,隔幾步路就有一家港式茶餐廳,從清晨到深夜,都可看到人們在餐廳裡悠閒看報、聊天,宛如生活在小香港。

大陸和香港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將滿10年,這10年來,香港服務業大舉進入大陸市場。

不僅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處處可見香港品牌連鎖餐廳,江蘇蘇州、四川成都等二線城市新開的大型商場內,幾乎都少不了香港品牌。

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的商機,在海南省三亞市從事飯店管理的黎客國際酒店董事長林憲治建議台商,可多到大陸看看,兩岸各有優良產品,應該多呈現在市場。

林憲治說,在大陸投資最重要的是「三本」─本人、本錢和本事,要本人來,要有足夠資本,要有本事。最重要是守法,帶來好的產品。

林憲治表示,台商未來應該是「合作大於競爭」,大陸市場太大,愈多人把好產品帶進來,「把 (三亞)旅遊氣氛做得愈大,對這個環境愈好,對我們也好。」

三亞市台商協會副會長蔡宗希指出,台商現在要在大陸做小生意不容易,大陸經濟已經起來,如今台資企業在海南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陸資企業,因為陸企有錢脈,更有人脈。

蔡宗希認為,台灣的優勢是歷史文化底蘊,看得比較遠,想得比較多。台商勢必要轉型,因為大陸對台灣很了解,很容易模仿,未來台商在大陸投資服務業要往高端走,帶來比較有內涵的產品。

對於已經走出門的台商,看到的競爭對手是來自世界各地以及大陸本地新崛起的企業。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何一起做強、做大,才是他們認為抓住未來商機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