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問題簡介

“核四”為第四核能發電廠的簡稱,位於新北市貢寮區龍門裏研海街62號。因地處“龍門”,該電廠於2009年被正式命名為“龍門核能發電廠”,但其原名簡稱“核四”仍較為常用。廠區面積480公頃,規劃可供六部核能發電機組使用,現有兩個發電量各135萬千瓦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堆”。

“核四”大事記,

1980年5月,台電提出興建“核四”計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選址於貢寮;1982至1986年,台當局為籌建“核四”在總預算中編列110億元(新台幣,下同),並執行31億餘元。1985年5月,因貢寮鄉民強烈反對,蔣經國指示暫緩興建。1986年發生“切爾諾貝利事件”後,未執行的79億預算遭凍結。1992年李登輝決定恢復“核四”興建計劃,後通過1126億佘元預算。1999年3月17日,“核四”正式動工,原計劃一號機于2004年商轉。

2000年陳水扁決定停建“核四”。2001年“核四”復工,計劃完成日期延至2006年。2006年確定無法如期完成,計劃延至2009年,後延至2011年。因為美元匯率、准備金漲價、復工修約等因素,陳水扁當局於2006年又追加預算543億元,投資總額達2431億餘元。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馬當局決定對“核四”行檢視和補強。2011年6月,追加預算140億元,投資總額已達2800億元。2012年10月,第一反應堆首度公開露面,官方宣稱“核四”已近正式發電。2013年1月,台電表示“核四”仍需增加預算約460億元,投資總額最高達3300億元,比原計劃的1697億元高出近一倍,且最快也要到2015年完成商轉。

“核四”與藍綠博弈

國民黨主張通過發展核能解決台灣的能源困境,力主興建“核四”。民進党以安全為由反對發展核能,要求徹底廢除“核四”。雙方各不相讓,致使“核四”問題延燒30多年,歷經4任“總統”、兩次政黨輪替,成為困擾台灣社會的痼疾。

“核四”問題某種程度上成為藍綠黨爭的縮影。1986年民進党成立,即以反核為主要的政治訴求,加上當年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使得“核四”預算被凍結。1996年,民進黨“立委”張俊宏、翁金珠、顏錦福等提出“廢止所有核能電廠興建計劃案”,5月24日在“立法院”通過;時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拒絕接受並提出“核四”覆議案,10月18日獲得通過。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指示緩建“核四”,主張續建的“行政院長”唐飛於10月16日辭職,張俊雄繼任;10月27日,為達成“政黨和解”,陳與國民党主席連戰舉行會談,但會後隨即指示張停止執行“核四”預算案。12月22日,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發起“罷免總統副總統案”,藍綠對抗格局由此形成。

2001年1月,在“釋憲”決議和巨額違約金的壓力下,“核四”復工續建。

藍綠在“核四”問題上的攻防與“公投”緊密相連。民進党向來主張通過“公投”廢除“核四”,處於攻勢地位。1991年,民進党前主席林義雄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1994年,林發動第一次“公投”千里苦行。同年,臺北縣貢寮鄉政府發動“核四公投”。1996年臺北市政府發起“核四”市民投票,與“大選”合併舉行。1997年,林發動第二次“公投”千里苦行。1998年宜蘭縣政府發起“核四公投”,與地方選舉合併舉行。2002年,林發起第三次“公投”千里苦行。2003年,陳水扁宣佈通過“公投”解決“核四”爭議,研擬制定“公投法”,國民黨被迫跟進,“公投法”獲得通過。2012年前“副總統”呂秀蓮發起“核四公投”連署。2013年2月25日,“行政院長”江宜樺宣佈接受“核四停建公投”檢驗,一反國民黨先前對‘核四公投”的消極態度。

“核四”爭議焦點

“核四”爭議主要集中在工程本身是否安全以及台灣是否必須發展核能。

“核四”工程的安全問題一直備受質疑。具有“核能教父”之稱的“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前委員林宗堯於2011年發表了“核四論”一文,揭露“核四”的安全隱患,具有典型意義。林從“核四”的理念、設計、設備、施工及試運轉方面進行批判:“核四”原以世界最新理念規劃,但台電與經驗薄弱的石威顧問公司共同設計、自行采購、獨立施工:“核四”設計問題多達數百項,台電自行變更設計,又與顧問公司解約,未得到原設計公司支援:延宕十多年,設備已相對老化,其中以數位電子設備為甚:施工前期工地負責人毫無核電經驗,缺乏環保概念,問題不斷;試運轉測試的完整及嚴謹取決於測試程式書,但台電卻讓無核電經驗的人員自行編寫程式書。台電雖對此一一進行回應,但難以取信於民眾。

台灣是否必須發展核能也是朝野爭執的焦點。國民黨表示,核能是無二氧化碳排放的幹淨能源,煤、天然氣等成本較高,而再生能源技術尚不成熟,都不能完全替代核能。江宜樺指出,核電占電力基載容量約6%,發電量則占18%,若“核一”、“核二”、“核三”除役加上“核四”停建,未來電價有可能上漲3到4成。“經濟部”則警告說,若“核四”不商轉,2015年電力備用容量率可能降到7.4%,扣掉沒有風力、水力不能發電及機組年修等因素,隨時有供電危機。民進黨則認為,馬當局只是在嚇唬人民,20年前就說台灣缺電、電價要大漲,結果証明是危言聳聽。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指出,馬當局高估天然氣的成本,又低估核電成本,所以才會高估了電費的漲幅。反核團體也指出,四座核電站的發電總量約17%,而台灣的備用電量為20%,就算停掉四座核電廠,電力供給還是綽綽有餘。在詳細資料沒有公佈之前,有關核能的爭論只能是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胡萬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