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雖畫一個大餅台灣也將無錢購買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本月一日通過由共和黨籍議員羅斯雷‧提南提案,二十二位議員聯名簽署支持的《二零一三年台灣政策法案》,該法案的條文規定提高台灣當局與美國高層互訪待遇及提供多項防禦需求,包括在政治上美方應鼓勵美國和臺灣當局官員互訪,允許雙方官員在所有美國政府部門辦公室會面,允許台灣駐美機構懸掛「國旗」等;在外務上增訂美國貿易代表全面利用「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咨商的機會,並在適當時機尋求與臺灣當局進行「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並除了支援臺灣當局加入「國際民航組織」(ICAO)之外,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還應發揮影響,確保臺灣當局「有意義」參與多個聯合國相關組織;在軍事上授權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意出售4艘「派裏級」導彈巡防艦給臺灣當局,增強台灣當局的防務能力。奧巴馬接受臺灣當局對F-一六C/D戰機的要求,並在規定時間內,向美國國會做簡報,提交各項有關台當局防務安全事務的報告。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羅艾斯強調,將全力協調參議院完成對該法案的立法。

盡管按照美國的立法程序,雖然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了這一提案,但只是表達了該內設委員會的立法意向,不能代表美國眾議院的意見;而要形成最終立法,還需要經過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通過,並最終交由總統簽署,才能生效。因此,該提案能否形成法律,首先是要看眾議院是否會支持並通過這一提案,隨後還要經過參議院的外交委員會和全體會議的議決。而在過去二十年間,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雖然曾經通過了不少關於臺灣問題的法案,但最終均難以形成有約束力的立法。何況,即使是參、眾兩院取得一致的法案,美國總統也擁有否決權。而從奧巴馬剛與習近平進行氣氛良好的「陽光農莊會晤」,及美國在不少國際事務上仍需要中國的支持,還有目前台海形勢相當和緩,沒有發生兵戎相見前景的態勢看,奧巴馬政府或許不會理會國會通過的法案。因此可以說,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這一提案,對美國政府並無法律拘束力,其象徵意義遠高於實質意義。但畢竟其所折射的某種政治心理變化動向,卻是值得關注。

實際上,過去長期以來,美國國會一直是扮演著中美關係中「麻煩製造者」的角色,屢屢通過不利於中美關係的法案。此其中的因素頗為複雜,但與在美國政壇的意識形態有密切關聯,尤其是在冷戰尚未結束前最為明顯;也與李登輝時期,由劉泰英主導,向美國公關公司「卡西迪」購買遊說國會議員的服務密切相關,及國會的一些議員出於自己的經濟利益,而積極推動所謂「友台」法案,甚至是催使克林頓總統批准李登輝「私人訪美」,而國會內也以金裏奇為首,成立「台灣連線」。

但在陳水扁撕毀美國參與制定的「四不一沒有」,及大搞「一中一台」、「入聯公投」等嚴重抵觸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分裂活動,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而且當時的國民黨「立委」堅決抵制美國政府的「向美軍購案」之後,美國國會的「友台」惡潮已經消寂了下來。而在馬英九推動「外交休兵」之後,更是陷入低迷。同是一個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推出的《二零零一年台灣政策法案》,其軍售數量和質量都遠低於內容比《二零零三年台灣政策法案》,而且也沒有附帶政治、外務等方面的內容,也沒有獲得通過。而為何在中美關係相對緩和的今日,美國國會內卻會有「逆轉」的事態發展,確是值得認真探究。

有人認為是馬英九的親信金溥聰調任駐美「代表」後,改變其前任的「無所作為」作風,積極出外活動,廣結人緣,雖然獲得了不少成績,但卻也有越界並違背馬英九「外交休兵」政策底線的跡象。不過,從《二零一三年台灣政策法案》的某些具體內容看,卻又並非如此。因為金溥聰和「國防部」前部長高華柱已經吊高了胃口,要的是F—三五戰機,而放棄了此前要求的F-一六C/D戰機,甚至還沒有為採購這種戰機編列預算,但該法案給的卻偏偏就是F-一六C/D戰機,似乎金溥聰的遊說能力仍然有限。

也有人認為有美國軍火商人和軍火企業在向國會議員施加壓力而致。實際上,近年支撐美國經濟的重工業運行低迷,汽車城底特律就被迫宣佈破產。為了挽救業績,這些軍火商必須擴大向外推銷出售產品,其中一個對象就指準了台灣。而一些議員,在競選過程中得到軍火商的鉅款資助,現在是尋求回報的時候了,而且加大了對他們的壓力。但是,此舉是一把雙面刃,只要北京拒絕購買波音客機,以戰機為主的軍火商們就將面臨更大的「得不償失」壓力。而且,在奧巴馬總統與習近平的「陽光農莊」會晤之後,盡管中美之間的分歧仍大,但也取得了避免衝突的默契,而且在目前而言,台灣問題並非是美國的頭等大事。既然該提案不具法律拘束力,美國政府也將懶得理會,以避免得罪北京,破壞平衡。

但從另一方面看,北京卻也有輕敵,放鬆對美國國會議員進行遊說的跡像。實際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李登輝、劉泰英收買「卡西迪」公司,先後成功遊說國會通過批准李登輝訪美及軍售台灣法案之後,北京意識到「遊說國會」的重要性,因而在駐美大使館設立國會處,並委派曾在《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一書中分析台灣當局「遊說國會」手法的蘇格教授出任主管,對國會議員進行遊說工作,大規模邀請國會議員及助理訪問中國。但後來可能是由於陳水扁成了「麻煩製造者」,也由於馬英九奉行「外交休兵」政策,這項工作有所放鬆,因而使得某些「友台」思緒又再抬頭。

不過,即使如此,這個《二零一三年台灣政策法案》,對台灣馬政府來說,只不過是畫了一個無法「充飢」的「大餅」。除了是該提案對美國政府不具法律拘束力之外,還因為台灣當局拿不出錢來購買這些武器。這有兩個因素,一是預算不足,馬政府近年連編列象徵性軍購預算,連向美國採購精密先進武器的預算都沒有,甚至「國防」預算低於GDP的百分之三,高華柱就曾聲稱此不足以應付軍購需要;二是台灣計劃從明年起全面實行「募兵制」,必須拿出更多的金錢來應對軍隊的人事費用,而致嚴重「擠壓」作戰費用及投資和軍購費用。何況,《二零一三年台灣政策法案》的軍售安排,並非是馬政府所渴望的,因為按照台灣軍事戰略部署的需要,目前急需的是潛艇,而這四艘導彈巡防艦上即將退役的「破銅爛鐵」。馬政府必須把有限的軍購預算用在「刀刃」上。

即使如此,此一動向仍值得注意。必須搶在眾參兩院通過之前施加壓力,尤其是針對波音飛機廠,以及在美國急需中國幫助的國際事務上,應當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