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兩岸關係與臺灣局勢述評

今年以來,國共兩黨、兩岸雙方繼續深化互信、累積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基礎得到全方位鞏固,兩岸關係前景光明。與此同時,馬英九當局仍深陷執政困境,國民黨中生代卡位戰提前上演;民進黨派系鬥爭激烈,兩岸政策調整依舊窒礙難行。

兩岸關係平穩務實向前發展,二軌政治對話持續開展

兩岸繼續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累積互信,“一中”認知更加清晰。

—— 國共兩黨高層頻繁會晤,“一中框架”認知更加清晰。半年來,國共兩黨高層密集互動、持續溝通,確保兩岸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為兩岸關係平穩向前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4月8日,習總書記在博鼇亞洲論壇會見了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理事長蕭萬長。6月13日,習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與此同時,國共兩黨、兩岸雙方繼續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強化“一中”的認知。大陸多次強調,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下尋求連接點、擴大共同點、增強包容性,對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馬英九當局的回應則在維護“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更加明確表達堅持“一中”的意涵。吳伯雄6月13日首次提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使兩岸政治基礎更加彰顯,為兩岸政治對話提供了契機。

——兩岸制度化協商全面推進,互利合作深入人心。6月16日,第五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行,論壇繼續彰顯民間性、草根性,共發佈31項對台惠民措施。6月20日,海協會長陳德銘和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上海舉行第九次會談,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同時,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也進入實質協商階段,將以服務兩岸同胞為設立宗旨。

——兩岸以學術探討方式,嘗試民間形式的“二軌政治對話”。“習吳會”達成“政治對話、民間先行”的共識,馬英九表示對“二軌或一點五軌對話”持開放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陸續展開。3月22日,第11屆兩岸關係研討會在福建平潭舉行,探討如何穩步推進包括政治關係在內的兩岸關係全面發展。6月20日,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與臺灣兩岸統合學會聯合主辦的“北京會談”兩岸關係研討會在京舉行,主題為“強化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民進黨內開明派代表應邀參加。

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遇,兩岸經濟、文化、社會層面交流全面深入發展

——經濟上兩岸和平紅利繼續擴大。其一,ECFA後續協商及貫徹落實進展順利。1月1日,臺灣輸往大陸的火龍果、自行車橡膠輪胎等31項產品為零關稅,自此,ECFA早收清單中全部806項產品均為零關稅。2月1日,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相互完成生效通知,正式生效。6月21日,兩會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本著互惠互利的精神,貫徹落實ECFA。其二,兩岸金融合作表現突出。1月28日,大陸證監會負責人赴台與台“金管會”負責人共同主持兩岸首次“金證會”。同日,台“中央銀行”核准大陸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為臺灣地區人民幣清算行。2月6日,島內的外匯指定銀行(DBU)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本地、外資共46家銀行同時展開人民幣業務。4月1日,兩岸銀行業監管機構在臺北舉行第3次會議,達成多項共識,並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次日,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首批不經第三地銀行而直接“登陸”的新臺幣在臺灣銀行上海分行正式開啟現鈔匯兌。自此,兩岸貨幣互通成為現實。

——文教上兩岸交流合作廣泛進行。其一,兩岸故宮互訪持續開展。1月2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率團訪問大陸,舉行“2013年兩岸故宮未來合作計劃會議”,達成多項具體合作計劃。4月19日,兩岸故宮在臺北舉行會談,商議臺北故宮10月舉辦的“乾隆皇帝的藝術品位”特展之借展事宜。其二,臺灣刮起一陣“哈陸風”。上半年以來,大陸製作的電視劇《甄嬛傳》在臺灣掀起收視熱潮;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風靡臺灣。在兩岸影視交流持續深入的情勢下,台“文化部長”龍應台也稱,未來將檢討對大陸進口的連續劇和電視劇進行思想審查的不合時宜作法。其三,兩岸教育交流持續深入。兩岸教育界自發交流持續進行,兩岸雙方也分別發佈有助於教育交流的措施。3月12日,台“教育部”發佈公告,將承認大陸高校學歷範圍在之前的41所“985工程”高校基礎上新增70所“211工程”大學。6月16日,國務院台辦宣佈,將增加對臺灣同胞開放10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支持大陸大學臺灣畢業生自主創業,且參加創業培訓可比照大陸學生享有補貼。

——兩岸人員往來持續深入發展。其一,赴台旅遊量質齊升。針對陸客赴台遊存在質量不佳的問題,由海旅會與台旅會組織的兩岸觀光交流會議“小兩會”2月26日登場,確定改善陸客赴台遊質量。此後,台推出“陸客優質團”審核標準。4月1日起,大陸觀光客團體遊每日赴台人數上限由現行的4000人次調高至5000人次,個人游由原來的1000人放寬到2000人。6月16日,台“交通部觀光局”宣佈,將於6月28日與8月28日起分兩批共新增13個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城市。其二,兩岸互訪持續進行。2月28日,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率團赴台展開媒體交流。3月26日,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率團訪問湖南、湖北。4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率團訪台,在花蓮深入交流。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張志軍會見新同盟會會長許曆農率領的16位退役將領參訪團。5月22日,饒穎奇率領的臺灣民意參訪團以及王文杉率領的臺灣聯合報系訪問團來大陸訪問。5月13日至19日,貴州省長陳敏爾訪台。5月27日,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率團抵台展開“荊楚風兩岸情寶島之旅”。

馬英九當局仍未擺脫執政困境,民調支持度低迷

馬英九當局極力挽救執政困境,但民調未見好轉。

——馬英九當局進行“內閣”改組。1月31日深夜,馬當局宣佈由原“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接替陳沖升任“閣揆”,“副院長”由“交通部長”毛治國接任。江宜樺“組閣”後,最受矚目的“經濟內閣”也進行部分調整。由於江與馬關係密切,能夠貫徹馬的意志,而新“內閣”重要成員又大都是前“行政院長”劉兆玄部屬,相互合作早有默契,被稱為馬上任以來“最有執行力的團隊”。

——馬英九當局加強危機處理。在與民進黨的政爭中,馬當局提高了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並開始主動出擊。在“核四公投”的攻防戰中,江“內閣”反向吸收民進黨長期主張的公投議題,直擊民進黨所謂的環保核心理念,在“核四”存廢問題上先聲奪人。在“立法院”密室協商的政治醜聞中,江宜樺先是堅持“行政”與“立法”的分際,將主要的政治壓力丟給民進党,接著馬英九又果斷道歉,避免事態繼續延燒到自身。此外,針對開徵“證所稅”引發的負面效應,馬當局嘗試進行部分政策調適;針對年金改革,也改變急於求成的心態,爭取事緩則圓。

——馬英九民調依舊持續低迷。雖然馬當局應對民進黨制衡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臺灣經濟被稱為“悶”經濟。馬當局之前推出的“經濟動能提升方案”以及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等措施並未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根據半年來多家民調公司調查結果,馬英九民調滿意度僅剩兩成左右,不滿意度則高達65%以上,而江宜樺的不滿意度達45%左右,為滿意度的兩倍。

馬英九競選連任國民黨主席,國民黨上演中生代接班卡位。

一是馬英九在黨內的權威受到挑戰。繼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涉貪後,前馬英九辦公室主任賴素如於今年初涉貪遭起訴,嚴重破壞馬堅持的“清廉”招牌,也直接損害馬團隊的領導權威。加上之前如年金改革等措施忽視支持群體利益,導致部分黨籍“立委”壓力增大,在民調不見起色的情況下,黨內批評馬、要求馬放權的聲音加大。黨內大佬王建批評馬的“歷史定位”就是無能,高育仁也公開轟馬無能不適任,中生代中常委謝坤宏更是公開挑戰馬連任党主席,讓馬在競選連任党主席時如臨大敵。

二是國民黨中生代卡位戰提前上演。面對馬英九執政不佳的現狀,以臺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朱立倫等為代表的中生代產生能否延續執政的集體焦慮,並針對可能的競爭對手江宜樺、吳敦義等馬團隊親信展開政治佈局,關於下屆臺北市長、新北市長人選的各種猜測不斷出現。

民進党權鬥激烈,兩岸政策檢討缺乏空間

——民進党醜聞接連曝出,政黨形象不斷惡化。今年3月以來,民進党接連曝出黑道入黨、“立法院”密室協商、邱議瑩踢破“法務部長”大門以及數起民代貪污案等政治醜聞。而民進黨中央的處置方式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事發之初,都是漠視問題,或轉移焦點或栽贓對手;待事態擴大後,相關責任方又互相推諉,以程序性或技術性理由卸責;到了事態嚴重不得不面對時,卻往往偽裝解決,缺乏誠意。民進黨這種消極應對的做法導致其所標榜的“民主、進步、清廉”等價值更加虛無,從而喪失擴大支持群體的機會。據臺灣旺旺中時追蹤民調顯示,不滿民進黨表現者,從1月1日的50%,到5月20日升至53%,到6月13日更增長至61%。

——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合縱連橫,派系鬥爭空前激烈。蘇貞昌、蔡英文圍繞2016年“大選”之爭是民進党權鬥主線,蘇貞昌、謝長廷圍繞下屆党主席選舉暗中角力也是一大看點。5月25日,民進黨召開15屆2次全會,確定2014年“直轄市”議員及2016年“總統”及“立委”選舉提名辦法維持全民調製。該辦法的確立,維持了現任黨公職民代的利益,更被視為蔡英文在未來初選中佔據先機。上半年來,蔡、謝暗中聯手,圍剿蘇貞昌及親蘇的“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蘇則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