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臺北市長選舉的怪像與困境

民進黨2014年臺北市長初選程式尚未正式啟動,但各路人馬對參選資格的爭奪,從最初的冷冷清清,突然變得熱鬧非凡、怪像紛呈。這種反常態勢既是民進黨各股勢力基於自己的利益考量所致,也與國民黨執政績效不彰,讓他們看到希望有關。但客觀而言,只要國民黨不出現太大失誤,民進黨在臺北市勝選的可能較小。

三大怪像

與以往党內初選相對單純不同,民進黨2014年臺北市党內初選呈現出“A角”不願戰、“B角”鬧翻天的局面。

“兩個太陽”避而遠之。党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是民進黨內最有實力的兩大“A角”,蘇當過兩屆臺北縣長,蔡則在中間選民中較有市場,且在民調中是唯一能與連勝文抗衡的人,以他們的政治實力,打贏這場選戰有一定希望。因此黨內一直有勸進蘇、蔡的聲音。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中認為,臺北市和桃園市都是典型的“藍大於綠”的城市,面對不利的局面,民進黨應該派出蘇、蔡兩大最強“A角”迎戰,以“開拓疆土”。臺北市議員李建昌表示,如果蘇能夠參選臺北市長,既可串聯南台灣與北台灣,帶動綠營2014年整體選情,又可順帶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拉抬臺北市議員選情,更能彰顯党主席勇於承擔的形象,建議蘇貞昌“考慮禦駕親征”。臺北市議員許淑華則稱,目前表態的人選都不符合選民認同,她認為“蔡前主席能拿到不少中間選票,最有希望當選”。不過,蘇、蔡對參選臺北市長都明確拒絕。蘇貞昌表示,自己目前擔任党主席,應帶領民進黨好好打選戰,參選市長恐怕不妥。蔡英文也稱,“沒准備參選臺北市長”。

“B角”“五搶一”場面熱鬧。雖然“A角”不願戰,“B角”們卻是擠破頭。目前綠營浮上臺面的人選有台大醫師柯文哲、前“副總統”呂秀蓮、律師顧立雄、“立委”許添財、臺北市副議長周柏雅5人。其中,柯文哲是5人當中唯一不具民進黨籍的綠營人選,卻在民調中屢屢遙遙領先。呂秀蓮政治資歷最老,但因年齡太大,又是“極獨”分子,不太符合臺北選民“口味”。顧立雄以“黑馬”之姿第1個正式表態參選,且已獲得蘇貞昌、蔡英文、“新潮流系”等各方支援,民調已趕超呂秀蓮。許添財10月3日就宣佈“准備接受黨的徵召”,並提出“施政三箭”的競選政見,但聲勢一直沒有提升,被譏為“陪太子讀書”。周柏雅12月22日才宣佈參選,僅提出“開放政府”參選口號,屬臨時插一腳。

柯文哲與民進黨“互動”局面詭異。民調長期領先的柯文哲,本是綠營提名臺北市長的不二人選,甚至被黨內一些人視為攻佔臺北的希望。但數月以來,柯文哲與民進黨在 “入不入黨”的問題上僵持不下,甚至與民進黨火辣對嗆。民進黨一再表示,“一定會推出黨的候選人”,表明柯文哲不入黨就不能代表民進黨參選。但柯文哲對入黨態度消極,還提出“民進黨內有‘兩個太陽’、入黨不知道要找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何必把雄獅關進鐵籠”等說辭。對此,民進黨一再隱忍,蘇貞昌與柯已經進行過兩次會面,並表示“歡迎入黨”,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也宣稱,“黨員接受民進黨徵召參選直轄市長,可不受入黨2年的限制”,可謂是“網開一面”,而柯文哲仍“不著急決定”。對柯的態度冷淡、言語“侮辱”,民進黨內早已按捺不住。呂秀蓮自宣佈參選以來就不斷對柯開炮,批評其“光說不練”、“糟蹋唱衰民進黨”、“外星人攪亂民進黨”,質疑其對民進黨的“忠誠度”。顧立雄也稱,柯是否入黨對他影響最大,給他帶來困擾,並諷其是“馬戲團的獅子”。民進黨臺北市征詢小組組長段宜康也憤怒質問柯,“是候選人還是政治評論員?”

各有權謀

民進黨臺北市長選戰的種種怪像看似匪夷所思,實際上透視這些人的利益權謀,便能知其所以。

蘇貞昌、蔡英文“借亂謀利”。蘇、蔡之所以不出來選,主因是“個人利益高於黨的利益”。一方面,蘇、蔡都把目光定格在2016年“大選”,如果現在參選臺北市長,選輸了不僅沒有人念“母雞帶小雞”之功,反而會引來各界的冷嘲熱諷。萬一選贏了,則可能就此綁在臺北,屆時還必須給另一方的2016年選舉抬轎。另一方面,蘇、蔡樂見臺北市“參選爆炸”,顯示民進党“人才濟濟”的假像,減輕基層拱蘇蔡參選臺北市長的壓力,從而可按之前的節奏部署2016年選舉。

“B角”趁機積累政治資本。“A角”們的好高騖遠,恰好給“B角”們“拾遺檢漏”的機會。一年來,年金改革、“油電雙漲”等政策引發民怨,“洪仲丘案”、“九月政爭”等事件讓民眾不滿情緒高漲,國民黨當局的施政滿意度已跌落穀底。“國民黨鐵票都已生鏽”,再加上臺北市長郝龍斌施政平平,很多人認為藍營基本盤已經松動,“說不定可以一舉翻盤”。民進党前主席謝長廷就宣稱,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支持度已經超過國民黨2到3個百分點,雙方基本盤接近,民進党“大有可為”。同時,藍營民調最高的連勝文遲遲不表態參選,連勝文以下缺少強棒,也給了民進黨一些想像空間。退一步講,以臺北市的重要性,只要代表民進黨出戰,就能增加曝光率,抬高人氣和聲望,就算競選失敗,至少也撈個“為黨犧牲、雖敗猶榮”的好名聲。這些都足以讓“B角”甘之如飴。

柯文哲和民進黨互有戒備。一方面,柯擔心背上綠營包袱。柯的最大優勢在於無黨籍、政黨色彩較淡的“非典型性”。柯雖與綠營理念較接近,且是陳水扁醫療團隊成員,但他曾為遭遇車禍的胡志強妻子邵曉玲以及遭槍擊的連勝文治傷,“好醫生”的口碑跨越藍綠。同時,柯文哲經常以超脫藍綠政治屬性的言論針砭時弊,“挺扁也能批扁、批藍卻不逢馬必反”,因此深受中間以及淺綠甚至淺藍選民的歡迎。但是,一旦柯代表民進党參選,在藍綠對決的現有“二元結構”下,必將失去超越‘藍綠惡鬥”的政治優勢。屆時,柯再怎麼號稱“在野黨大聯盟”、“超黨派市府”,恐怕也難有中間、淺藍選民買賬。另一方面,民進党擔心柯超出控制。柯一向是“隨心所欲”,現在還有求於民進黨時,就已經公開與民進黨叫陣,日後若代表民進党出戰,恐怕也難被民進黨駕馭。但柯的民調支持度在綠營當中遙遙領先,民進黨又不可能繞開柯。因此,民進黨一再爭取柯入黨,並強調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一定要認同民進黨的理念,試圖對柯加以掌控。

機會渺茫

目前看,民進黨人選眾多、企圖心強,但要實現臺北市“藍天變綠地”,仍面臨重重困難。

其一,民進黨很難突破臺北市“藍大綠小”的選民結構。民進黨內早就有人指出,綠營推誰參選都沒有用,“國民黨就是找個猴子來參選都能選上”。這種說法形象地說明瞭臺北市穩定的“藍大於綠”選民結構。從歷屆臺北市長選舉結果也可看出,國民黨的基本盤遠大於民進黨且相當穩固。1994年,陳水扁初次參選臺北市長,在國民黨分裂的情況下,僥幸以43.67%的得票率當選。而1998年、2002年、2006年、2010年的4次選舉中,綠營在藍營團結的情況下都無法取勝,且得票率都不超過46%。歷次選舉結果顯示,綠營的基本盤充其量4成5,藍營的基本盤應在5成1以上。因此,在藍綠對決的態勢下,只要藍營能夠成功催出基本盤,綠營基本上沒有翻盤機會。

其二,綠營尚無制勝的悍將出馬。歷次民調結果顯示,除柯文哲外,綠營其他4位角逐者的支援度很少能達到過藍營連勝文的一半,根本沒有代表綠營出戰的實力。而柯文哲雖有挑戰連勝文的希望,目前卻正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柯入黨,選情勢必會像柯擔心的那樣,變成藍綠基本盤的對決,勝算很小。如果柯不入黨,屆時很可能是柯與民進黨分裂綠營選票,情況只會更糟。加之連勝文實力出眾,目前只是在藍營基層力拱之下,民調支持度就一直讓除蔡英文以外的綠營人選難以企及,未來“真打起來,柯很可能處於明顯劣勢”。此外,連勝文參選的意圖也越來越濃厚,綠營寄望連勝文不參選,有點不切實際。

其三,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難以獲得臺北市中間選民信任。臺北市是台灣的“首善之區”,全台主要企業總部、高校、傳媒、行政機關集中在臺北市,中間選民的比例也較高。對綠營來說,在基本盤占劣勢的情況下,只有爭取更多中間選民,才有勝選機會。但民進黨迄今並未提出令中間選民信服的兩岸政策,加之其一年來反兩岸服貿協議、反兩岸正常交流的“逢中必反”姿態,更加重了中間選民的疑慮。這些中間選民,特別是一些台企、台商,不會願意看到民進黨入主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臺北市。更何況,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已獲得台灣主流民意認可,更是其執政亮點,民進黨想要搶爭這塊民意難度不小。

其四,綠營面臨整合難題。綠營目前的5位角逐者雖實力不強,但背後都各有一方人馬力拱,有些甚至還代表了某個特定派系。隨著党內初選的推進,他們相互較勁的態勢必會越來越激烈。在蘇貞昌、蔡英文、“新潮流系”都支援的情況下,顧立雄出線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屆時,若顧代表民進党出線,民進黨中央如何安撫、協調各勢力、各派系之間的關系,是一大難題。如果民進黨以民調方式不得不推出柯文哲,如何撫平黨內“反柯”力量一致對抗國民黨,也會讓民進黨中央很頭疼。總之,民進黨在綜合實力不濟的情況下,只有先進行有效整合,才能談到勝選。

(張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