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琦謁祭南京中山陵 張志軍籲牢記民族苦難

【本報綜合】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於南京中山陵祭拜國父孫中山先生時,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則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張志軍稱,兩岸是命運共同體,應堅決回擊日本右翼挑釁行為。

王郁琦祭文稱“兩岸人民同屬中華”

香港中通社2月12日電,正在大陸訪問的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一行12日上午拜謁南京中山陵。王郁琦在向孫中山先生獻祭文中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

南京中山陵當天開放天下為公靈門的正門,以高規格接待。王郁琦經登行階梯約20分鐘抵達中山陵前,向中山先生坐像鞠躬行禮,敬獻花籃、瞻仰石棺,並在陵前獻祭文。

王郁琦在祭文中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中山思想,共同資產”。“‘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共創雙贏”。

王郁琦隨後在中山陵博愛廣場向媒體發表談話時表示,過去他只能在台北遙祭中山陵,但今天能以陸委會主委身分親臨致敬,內心感到非常高興和感動,“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相信先生在天之靈也應該會感到欣慰。

他說,兩岸過去60多年來,最嚴重的時候曾經兵戎相見,但在2008年之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以制度化協商及交流合作,促進了和平穩定發展。今後,雙方要務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建構長遠穩固的兩岸關係,增進人民的福祉,將台灣海峽建構為和平及合作之海。

對於王郁琦在講話中,談及“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國台辦對此有何評論?

身在南京的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答說,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尊敬。他103年前領導辛亥革命、開中國前所未有社會變革的那段歷史,其豐功偉績已經載入史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王郁琦講“中華民國”,馬曉光講“中華民族”,一字之差,同異自現。

在拜謁中山陵後,王郁琦當天下午到南京大學演講。特別的是,他的演講題目“一誠天下動”,取自南京大學的校歌內容。

王郁琦24年前曾在新加坡與南京大學學生進行辯論比賽,這段影片12日也在大陸各大網站流傳;他當天特別以“一誠天下動”為題演講,就是希望將“真誠交往,正視彼此差異才能繼續往下走”的想法,傳達給南大的學生。

王郁琦在1990年亞洲辯論大賽中協助台灣大學打敗了南京大學,辯題是“人類和平相處是可能實現的理想”,台大作為反方得到冠軍。然而,該辯題像是一個命運般奇異的巧合,當年他一再辯述的“不可能”,如今證明當年是錯的。

馬英九12日表示,王郁琦訪問大陸,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這是兩岸從1949年以來,第一次有主管兩岸事務的官員會面,是兩岸交流重要的里程碑,替兩岸關係長期發展奠定歷史性基礎。

王郁琦一行13日將轉赴上海,當天下午先到上海社科院與大陸學者座談,並參訪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台商子女學校,張志軍及王郁琦將在當晚再次會面;王郁琦14日返回台北。

張志軍籲回擊日本右翼挑釁

香港中通社2月12日電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12日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表示,兩岸同胞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要對日本右翼危險勢力的挑釁行為予以堅決回擊。

他說,南京大屠殺是所有中國人心中永遠的歷史傷痛。當時中華民族積貧積弱,慘遭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和蹂躪,億萬同胞家破人亡。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同時光復被日本殖民統治長達50年之久的台灣。

張志軍指出,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民族貧弱時就會挨打。雙方都要牢記這段民族苦難史,對日本國內那些企圖翻歷史鐵案、仍在向中華民族歷史傷口上撒鹽、公然挑戰抗戰勝利成果和戰後秩序的右翼危險勢力大聲說“不”,對其挑釁行為予以堅決回擊。

他表示,兩岸之間縱然有再多的分歧和差異,但在涉及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都要表明共同的立場和態度。兩岸同胞更應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設雙方的共同家園,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這是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最好告慰。

張志軍此次來南京是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有關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了積極共識。

王張會後綠兩岸交流待起步

中央社台北12日電,「王張會」讓國民黨的兩岸交流從黨對黨,提升到政對政,但民進黨目前僅智庫交流,黨對黨的兩岸交流,千呼萬喚卻還沒出來。

民進黨自2012年“總統”大選後,就積極修正對中政策,黨中央恢復設立中國事務部,也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在1月通過「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當中就包括民進黨與中國大陸間要進行智庫與城市交流。

雖然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的台灣維新基金會,兩年前就啟動登陸,以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首的小英教育基金會,1月間也由執行長林全率團訪中,不過民進黨中央的兩岸間智庫交流,迄今尚未啟動,仍處於構思階段。

面對「王張會」順利舉行,國民黨過去黨對黨的兩岸交流模式,已經開拓出新的政對政關係,反觀民進黨目前黨對黨的智庫交流都還沒有開始,只有周邊智庫與城市交流,步調明顯較慢。

這對於一向力拚重返執政的民進黨來說,如果執政前無法與中國大陸互動,並取得兩岸間的互信,能否在2016年拿下執政權,恐會令外界有所疑慮。

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表示,「王張會」不只是黨對黨變成政對政的問題,而是馬英九為了「馬習會」,提早啟動兩岸政治談判。

他說,民進黨如果跟上國民黨的腳步,會變成兩黨競標的結構,民進黨應該要持續守護台灣民主,並反映出台灣不希望兩岸進行政治發展的現實。

政治大學國發所所長童振源表示,「王張會」是大陸先改變,接受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推動的兩岸關係正常化,因此民進黨願意給予肯定。

至於民進黨推動兩岸交流,童振源認為,民進黨只要凍結台獨黨綱、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就可以推動黨對黨交流,只是黨內意見還沒有統一,但如果要推動兩岸間長久性的發展,就必須進行推動「憲法各表」等其他工作。

童振源說,民進黨建立兩岸間互動的基礎與互信是必要的。他表示,民進黨是可能執政的政黨,因此需要推動兩岸間的互動,如果民進黨在執政前沒有建立兩岸互信,那麼執政會有困難。

重返執政是民進黨內從上到下最希望達成的目標,但在過去幾次選舉,兩岸政策上的左支右絀,讓民進黨的選戰往往打來格外辛苦,在國民黨開拓出兩岸間「政與政」接觸後,民進黨如何發展出自己的兩岸交流路線,又不與國民黨競相加碼,並贏得選民的認同,將是民進黨內下一階段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