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兩難困擾中小企 破解困境仍需新思維

陳觀生

農曆新年期間,本澳發生了幾件博企員工不滿加薪不夠或分紅縮水的勞資糾紛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升職加薪肯定是所有打工仔的新年願望,社會關注博企是否每年都加薪反映了這種心聲。同時博企加薪也引起連鎖效應,引發中小企一片叫苦之聲,有中小企團體指,本澳整體通脹高,僱主向員工加薪可能超過5%都未必滿足到僱員需要,不利中小企生存。多年以來,店舖加租和人資短缺是中小企面對的兩大難題。博彩業一路高歌猛進,將來路有新博彩項目落成,薪酬愈托愈高,中小企如何破解兩大難題,當局在當中發揮什麼作用,十分值得研究。

政府優惠難敵店舖加租

自從實施自由行政策後,令澳門遊客持續增加,帶動本澳各行各業特別是旅遊業高速發展,支撐商舖租金持續上升。近年澳門樓價、租金大幅飆升,開鋪難問題越來越凸顯。臨近歲晚,不少店鋪更因“難頂”貴租,索性關門結業,令市面空置鋪位大增。

面對這些問題,特區政府幾年來採取了很多的優惠措施,如行政長官崔世安宣佈,政府在2014年繼續實施稅費減免措施。所得補充稅可課稅的年收益豁免額將由200,000元調升至300,000元,以減輕中小企業的稅務負擔;減收全體就業居民職業稅的30%,免稅額為144,000元;免收所有營業稅、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人壽及非人壽保險印花稅及銀行手續印花稅;各商戶免納廣告牌照稅,各酒樓、餐廳免納旅遊稅;澳門居民免收房屋稅首3,500元稅款;豁免表演、展覽娛樂項目入場券及觀眾票的印花稅。

但這些優惠仍難敵店鋪加租,據傳媒報導,有本澳地產公司表示,一三年工商舖租金呎價較一二年升15-20%;舊區舖位租客簽新租約時,租金升幅達30-40%。舖租飆升,紅街市周邊商戶難逃加租命運。有涼茶店東主慨嘆業主加租五成,被逼由街舖遷入內巷;也有中小企抵不住貴租離場。

地產仲介表示,工商舖呎租因區域而異,皇朝東區近金沙、文化中心一帶呎租30-50元;皇朝西區近凱旋門呎租300-500元;仔區呎租70-100元。以1,000呎舖位而言,面向大街的舖位呎租約80元,內巷的舖位呎租約50元。一三年整體工商舖的租金呎價較去年升15-20%,不少舊區舖位的舊租約早在五、六年前簽署,到近年租約期滿,業主加幅達30-40%,不少租客感加幅太大。地產仲介指出,工商舖貨源趨缺,加上物業造價仍高企,投資者買賣意慾下降,非住宅物業成交同步跟隨大市回落。數據顯示,去年共有2,388宗買賣,較一二年的3,380宗跌29%;涉及總值約227.78億元,較一二年的232.95億元則減2%,跌幅較成交量少。

當局為減輕中小企負擔,亦出臺了一下措施。一是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計劃於03年推出時是因中小企受“沙士”衝擊,之後一直延續至今,最近立法會全體會議一般性表決通過修改特區政府承擔債務法案,將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的擔保上限由5億元提高至9億元。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表示,每個個案最多獲批500萬元,政府為此擔保7成即350萬元,按此估算新增4億元最少可多擔保約110個案,預計可應付未來2年多的申請。列席會議的經濟局局長蘇添平稱,截至2013年底共接獲399宗申請,376宗獲批,涉及金額6.5億元,其中1宗政府需理賠264萬元。不過譚伯源強調這個計畫只是協助中小企較易向銀行融資,以及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更易透過政府擔保向銀行融資,並非協助因財務困難陷於倒閉危機的企業。因此對中小企面對的店鋪加租並無解決之道。二是中區經常逼爆,社會希望政府做好旅客分流工作,當局推出四條路線分流旅客至舊區,以達到發展舊區經濟,營造較好的中小企營商環境。政策動機雖好,但社區各有不同反映,中小企則憂租金上漲。有中小企商會負責人認為,措施有助對中小企生意,但會否成為業主加租理據,則要視乎措施實際成效。自由經濟下,旅客為舊區商舖帶來新收入來源,業主見狀,加租可以預期。但有地產業者認為,會否刺激舊區租金上幅言之尚早,主要視乎分流計劃成效。單靠旅遊業發展刺激租金上揚的幅度相當有限,主要是一線區域舖租被國際品牌扯高,原有的中小企要退居二、三線區域,帶動舊區租金升勢。

此外,社會人士亦提出其他的措施建議。一是公屋舖位營運發展模式,建議設最高投標價,類似限價樓的模式,同價者抽籤決定,減低中小企負擔,鼓勵進駐。招標時清楚定明投標者必須為居民,且有在澳門登記的公司,甚至規定不得轉股等,減低外資大企壟斷的機會。又有建議根據公屋入住率按比例收取租金。 二是透過網上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擴展市場,避過店鋪加租。

不過,一般認為,政策帶動本澳舖租飛升的情況較罕有,主要是經濟增長帶動租金上揚。受惠於內地自由行政策,澳門旅遊業發展持續興旺,入境旅客人數逐年遞增,令一線旺區商舖租金升勢持續。同時隨著不少國際知名品牌及連鎖品牌商店進駐,舊式店舖將續步被淘汰。相信未來開設的商舖主要為出價較為進取的連鎖品牌為主,料進一步搶高租金。

博企需求引中小企人資短缺

社會不少聲音認為,博彩業開放對本澳社會帶來正面和負面影響,在增加稅收同時,導致中小企經營困難、土地緊缺、青少年人生觀、通脹及置業難等最深層次矛盾。有飲食界人士形容飲食業難請人,“就算有人返工,返兩日都會失蹤”。他認為政府不能削減博企外僱名額,否則博企便會從中小企挖人。他又表示,政府必需政策支持中小企,否則中小企沒法抗衡博企,做成企業“貧富懸殊”,產業無法多元,認為輸入外僱是唯一出路。

有人將中小企人資短缺歸咎於博彩業發展,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區宗傑認為,本澳最終不應依靠博彩業作為龍頭產業,博彩業的高峰期已過去,本澳應準備好作出轉變。區宗傑稱有信心本澳能發展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他認為現時博彩業獨大,無空間給中小企發展小規模的旅遊休閒業務。但有人就認為,現時本澳4分1居民直接或間接為博企工作,政府財政收入8成2來自賭收,博彩業在本澳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產業,社會不斷有聲音要管好博彩業和產業適度多元,

有議員形容本澳中小企是弱勢社群,得不到政府扶持,敦促當局公開透明聘用外僱審批依據,讓公眾瞭解。有商界人士對於外界提出“外勞額多到用唔哂”的言論表示,有關情況可能是僱主在6個月內無法請到外僱,導致外僱名額失效;或因外僱正在辦理證件、外僱處於替換過程等。

商界議員高開賢稱,行政長官已表明一些沒本地人願意從事的職種可以輸入外勞,高開賢認為中小企若申請外僱,從事沒本地人願意擔任的職種,當局應放寬審批,尤其是減免申請外僱的前期手續。

行政長官崔世安就此的表示是,將持續在人力資源等方面扶助中小企。崔世安稱,特區政府將深入分析如何透過培訓等方式鼓勵本地人加入中小企,並向上流動,若工作非本地人願意從事,則以輸入外僱處理,兩方面均會加大力度。他指出,中小企除面對人力資源問題外,本身的生意經營方式亦需與時俱進。特區政府會持續透過各項措施,包括中小企申請外僱時採取傾斜性支持政策。

有學者指出,本澳大部分中小企已經錯過了首輪黃金發展期,未能分享經濟成果,又面對急速發展帶來的租金和成本增加。由於博企和公共部門對本地居民人力需求旺盛,導致中小企面臨嚴重人資不足,若隨市場薪資水漲船高,中小企又難以負擔,不少老店更因此結業。

中小企加薪的兩難

針對人資短缺問題,企業使盡解數,普遍的做法是加薪。年近歲晚,博企宣佈加薪,有中小企團體形容,現時中小企“唔係加唔加人工問題,係加幾多人工問題”,剛過去1年,中小企普遍加薪5%至7%,有部分甚至加薪超過1成,但仍留不住人,僱員都要求“人工高又唔太辛苦”;中小企協進會約有3分1會員已轉型或結業。

有人力資源公司顧問透露,近月透過求職網招聘人手的多為會展及博彩公司。他又表示,非博彩企業若不提升人工福利難留人才,他預測新一年企業加薪約5%至10%才較有吸引力留人,他稱初次求職的大學畢業生普遍要求月薪最少1萬,一星期工作5天,較多選擇文職,因需在晚上進修。

本澳中小企人資短缺現象已經持續多年,並似乎越來越凸顯。令本澳的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與回歸前相比出現了顛覆性變化。勞動力市場由買方市場轉向賣方市場,買方市場必須通過提高勞動力價格來獲得勞動力。勞動就業關係經濟發展、民生與社會穩定。所以,人資短缺現象,政府和企業須高度重視,科學分析其原因,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人資短缺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是勞動力供需之間的結構性不平衡。從勞動力供給角度看,近年本澳勞動力大軍數量、文化素質、就業要求發生了變化。過去本澳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失業率較高,就業人口教育水準不算太高,但身強力壯,吃苦耐勞。如今,老一代就業人口已過知天命之年, 80後、90後的新生代居民成為勞動力主力。由於本澳回歸前後逐漸重視教育,並實施了十五年免費教育,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他們找工作注重工資福利、工作環境,並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對就業崗位的要求更高。從勞動力需求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增加了大量中小企業,需求方在量上大大增加,令居民失業率下降到基本全民就業,甚至輸入成十萬外地僱員亦未能滿足需求。

一般認為解決人資短缺問題的當務之急是為員工漲工資,不少中小企業已經這樣做了。但據調查瞭解,相當部分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是被迫無奈。因為大部分本澳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博企相比根本無任何優勢,企業發展未能分享本澳整體經濟成果,企業利潤增長未能跟上通脹和整體經濟發展水準。有調查顯示,面臨店鋪加租壓力之下,本澳中小企業平均可以承受工資漲幅為3%—5%,最好的企業也只能承受10%左右。利潤過薄,加薪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人資短缺”洶湧而來,如果不漲工資或漲少了,就招不到員工,中小企業照樣活不下去。長此以往,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