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金要求收回閒置地增建公屋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明金指公屋供不應求,大批申請者無法上樓。他質詢政府如何解決問題,何時才能將「生地」變成「熟地」,收回閒置的土地,增加土地儲備,增建公屋,解決居民住屋問題。

陳明金指出,房屋局日前公佈業興大廈1,544個一房廳經屋單位的申請確定名單,共有11,942份申請獲接納,其中核心家團佔2,447份;非核心家團及個人申請分別為254份、9,241份。局方將於月底安排抽籤,根據規則,預計所提供的一房廳單位不能夠滿足核心家團的需要,其餘近9,500個非核心家團和個人申請者相信連抽籤機會都難。對這些未能上樓的申請者,當局不能只散隊了事,應分析實際需求,尋求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即使部份能上樓的核心家團,當中不乏長者及殘障人士,將面臨居住環境擠迫的問題。當局須分析申請數據,避免以後再次錯配資源。

陳明金說,出現這些問題在於公屋長期供不應求。政府一直強調從“確保土地資源,資金到位,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三個方向構思,確保住房長效機制有效運行。三個方向中,其中兩項涉及土地,但當局對於發展公屋的土地一直未有清晰的儲備及規劃。在今年度工務範疇的施政方針辯論上,官員回應問題時表示希望利用發展商或政府未用盡的土地,當“生地”變成“熟地”便逐一推動項目,適時公佈,由現時至2016年期間政府需要同發展商商討收回手頭上的“生地”。這做法表面看似務實,但實質令人質疑當局只是見步行步,完全看不到有效的土地儲備制度。事實上,政府於2009年啟動回收閒置土地時亦曾信誓旦旦,表示收回的土地可供發展公屋。但5年過去,至今未能收回一幅閒置土地,變成紙上談兵,居民漸失信心。

陳明金質詢當局:

1、據了解,此次申請一房廳經屋的人士中,不乏一批適婚年齡或新婚的青年人。房屋局於去年8月份在回覆本人質詢時表示,決定在《經濟房屋法》引入適當的政策協助解決新婚人士或核心家庭住屋困難。當局對於“適當的政策”有甚麼構想?預計有何實質的成效?

2、當局早前表示,將對有關申請家團的資料進行分析及研究,以期掌握相關數據,作為未來公共房屋規劃的參考依據。但從實際情況看,該次申請一房廳經屋單位的家團或個人,不少可能都是抱著“寧殺錯、冇放過”的心態,這種非理性的申請未必能真實反映其實際需求。相信政府今後每一次開放的公屋申請都是“僧多粥少”,勢必會造成這種不科學的情況周而復始出現,如果當局以此為依據來規劃興建公屋是否科學?將來會否造成新一輪的資源錯配?

3、香港政府早前發佈的今年度施政報告,清晰向社會公佈了未來每年公屋單位的供應量及相應的土地儲備。反觀本澳,在供應公屋建設的土地儲備上,除了遙不可及的新城填海,目前所能看到的似乎只是當局口中聲稱需與發展商商討交還的“生地”,令人質疑政府有何主動性規劃公屋土地儲備?除了上述“生地”外,特區政府是否已無其他可供發展公屋的土地儲備?倘有,是否可以清晰向社會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