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垃圾的澳門經驗:技術領先 管理嚴密

400萬噸垃圾若填埋面積堪比澳門全島,技術要先進管理更重要。

開篇語

“垃圾圍城”的風險,不單是中國內地城市才有,廣州只是一個縮影。

如何解決垃圾問題,走出“垃圾圍城”困局?近日,本報記者先後奔赴澳門、首爾、新加坡等地,考察這些城市的垃圾焚燒的做法和效果。

走出“垃圾圍城”困局?

對於面積狹小、人口不斷增加、垃圾日益增多的澳門來說,垃圾焚燒似乎是一個合適的選擇。澳門作出這一選擇的時間很早,上世紀80年代末就已經確定,在那個年代,垃圾焚燒方案引發的反對要小得多。

如今,內地許多城市也遭遇“垃圾圍城”的困境,也在尋找突圍之路。

對此,澳門有人士認為,垃圾焚燒廠除了技術先進外,管理也非常重要。

先進技術加嚴密管理使得垃圾焚燒在澳門行之有效。

在澳門的離島——仔島北安填海區一條不起眼的小路上,坐落著一間工廠,其間兩個幾十米高的大煙囪令人矚目,縷縷白煙從中緩緩飄出。這就是澳門垃圾焚化爐 廠的所在地,澳門每天產生的大多固態垃圾就在這裏處理。“澳門垃圾焚化爐主要處理城巿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商業廢料及可燃廢料等。”澳門環保局方面對記者 表示。

時間:1992年是轉折點

“以前只有一個大煙囪,後來工廠擴建,增加了一個。”澳門環境咨詢委員會成員黃就順對記者介紹說。早在澳督時代,黃就順就是澳門環境委員,可謂見證澳門城市垃圾從填埋到焚燒的歷程。

澳門垃圾焚化爐廠建成於1992年,這是一個轉折點,澳門垃圾處理方式由填埋轉為“焚化為主,填埋為輔”。澳門大街小巷的固態垃圾從居民的家中、樓盤垃圾房,經過垃圾車的運送,集中到焚化爐廠進行處理。

焚化爐廠遠離居民區,離澳門本島大約5公里,它背依大潭山,近靠大海,澳門國際機場近在咫尺,四周大多都是工廠。

程序:垃圾車進入先過磅

一輛接一輛的垃圾車從廠區進進出出,顯得十分忙碌。標有“CSR”(注: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是澳門固體廢料回收專營權持有者)的大型垃圾車的車鬥是全封閉的。

這些垃圾車進入廠區前,先在焚化爐廠閘口前過磅測量重量,垃圾數量由電腦自動記錄,以便日後計算。

隨後,垃圾車駛入廠區,到達一個專供卸貨的平臺,把垃圾傾倒到垃圾存儲坑。兩個垃圾儲存坑共可容納約6500噸垃圾,每個儲存坑設有兩個強力吊臂。在巨大的垃圾存儲坑內,這些垃圾等待著它們的毀滅和重生。

困境:填埋不是長久之計

在1992年之前,澳門的垃圾處理都採用填埋法。不過,“由於人口較少,當時垃圾的處理尚未成為問題。”黃就順說,“澳門最早的市政垃圾站是沙梨頭垃圾站。1925年多宗類似霍亂的疾病相繼出現,醫生認為是與垃圾堆有關。為此,這個垃圾站就被關閉。”

1948年以後,澳門的垃圾在鴨湧河填埋,這裏毗鄰珠海。1983年,鴨湧河填埋區的容量已經飽和,不宜繼續使用,珠海拒絕為澳門設置固體垃圾填埋區。隨後幾年間,澳門的垃圾先後被運到仔雞頸山和石排灣填埋,而鴨湧河填埋區被建成孫中山公園。

不過,隨著人口的增加,無論是仔雞頸山填埋區,還是石排灣填埋區,對垃圾的處理往往會走到無能為力的地步。面對大量增加的城市垃圾,澳門行政當局在1987年決定,以一個長遠而持久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抉擇:焚燒占地少可回收

“由於澳門面積小,沿用垃圾填埋法已不適用。改為焚化法,既清潔又減少了對土地的壓力。”黃就順分析說,“填埋區的占地面積大,使用壽命有限,且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與澳門面積細小、地價高昂產生極大的矛盾。”

考慮到地理面積的細小、地價的高昂、環保的需要以及至少維持20年的效用,澳門一家公司受命在技術經濟層面對四個方案進行比較:填埋區、堆肥化、回收多種 能源或不回收能源的焚化、機械再造法。最終,澳門政府選擇了回收能源的固態垃圾焚化廠,因為相比其他方案,它顯現出更多的優點:工廠占地小,符合澳門的地 理條件;能源的回收可大大減輕運作的費用。此外,這一方案無需使用澳門以外的資源,澳門可自行處理。

技術:爐渣體積占原先10%

一度計劃設置填埋區的北安工業填海區,被選定為垃圾焚化爐的廠址所在地。1989年,時任澳門總督參觀這個建築工地時,將其評為“大型建設”,總費用高達5.5億澳門元。

1992年,澳門垃圾焚化爐廠正式啟用。“垃圾焚燒後,剩餘的體積少了,焚燒後產生的爐渣體積只有原來垃圾體積的十分之一。垃圾焚燒後,沒有沼氣,乾淨、衛生,不用擔心爆炸的風險。垃圾高溫焚燒的時候,還會產生熱氣,可以用來發電。”黃就順認為垃圾焚燒有上述幾個優點。

他認為,澳門垃圾焚化爐技術先進,排放的廢氣遠低於歐盟的標準和澳門特區政府規定的標準。“完全是電腦工藝,工廠的人很少,幾十個人,在一個控制室內就能操控垃圾的處理。”

後續:熔渣被填埋

雖然垃圾坑內臭味濃烈,但工作人員只需安坐在控制室內,操控巨型鐵臂,讓垃圾能連續、有效率地在焚化爐內燃燒。其實,這只巨型鐵臂是一座可擺動的起重機,一次能抓起6立方米的垃圾,放入進料漏斗,還可預留充足時間,使垃圾混合、壓縮,在爐內消耗。

在處理過程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焚化爐,由日本公司製造,其傾斜度和不定型塊狀物作橫向運動時,可使爐中的垃圾不停運動30~45分鐘,直到完全燃燒為止。燃 燒後剩下的熔渣,被輸入熔渣提取器內用水冷卻,再存到熔渣坑內,然後再運往填埋區填埋。在倒入熔渣坑之前,還需要用電磁鐵從熔渣中分離和提取含鐵的金屬, 這些含鐵的金屬可繼續使用。

壓汙:噴入活性炭吸收二口惡英

垃圾焚燒,還可產生電能。在焚化爐運行時,能達到攝氏800~1200攝氏度的高溫,產生的熱量,使鍋爐內的水受熱變成高溫高壓力的水蒸氣,然後由一台收 集器收集,再被倒入一台凝冷渦輪發電機後,轉化為電力。這些電力大約30%供焚化爐廠自用,另外的70%,則輸入澳門電力公司的供電網絡,占整個澳門供電 量的3%。

垃圾焚燒還會產生大量黑煙。不過,澳門垃圾焚化爐廠周邊的環境並沒有受到嚴重的空氣污染,因為在焚燒垃圾時所產生的煙氣,焚化爐廠會先行處理。

“首先在爐內噴入氨水去除氮氧化物,然後在中和反應器注入石灰漿,中和煙氣中的酸性氣體,防止‘酸雨’產生;同時會噴入活性炭以吸收煙氣中的重金屬及二口惡英,最後煙氣經過布袋除塵器,使其中的塵粒去除後才經煙囪排出,而排出的尾氣符合歐盟的標準。”澳門環保局方面介紹。

釋疑:並非什麼垃圾都燒

以“焚化為主、堆填為輔”的方式處理澳門的生活垃圾,大大減少了所需堆埋的用地。“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從1992年正式投入營運至今,共處理了400 多萬噸的垃圾,如果這些垃圾沒有經過焚化處理而直接堆埋,所需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整個澳門半島的面積。”澳門環保局表示。因此,澳門垃圾焚化爐廠為澳門發展 成為一個綠色宜居的優質城市起到積極的作用。

澳門垃圾焚化爐廠2006年進行了擴建,2008年如期完成擴建計劃,將原有的3條垃圾處理線增至6條,日處理垃圾量達到1700多噸。而目前澳門市區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約為950噸。

如今,澳門每天產生的垃圾超過900噸。不過,並非澳門所有的固態垃圾都運到焚化爐廠焚燒,那些不適合焚燒的和熱值較低的固體廢棄物被直接運往堆填區處理。

澳門垃圾焚化爐廠10餘年來的運作,被視為成功的範例。焚化爐廠也逐漸成了澳門人環保教育的基地。

經驗:管理軟技術同樣重要

對於焚化爐廠的運營成本,澳門環保局回復稱:“現在,每噸垃圾的處理費用約澳門幣170元。”

記者查詢發現,內地一些城市也時常到澳門垃圾焚化爐廠參觀,希望吸取有益經驗。例如,廣東某鎮負責人參觀後興奮地稱要“力爭我們的垃圾綜合處理基地早日建 成,早出效益”。一些規模較大的垃圾焚燒廠,在建廠前通常到過澳門垃圾焚化爐廠考察過,但運營幾年之後,其效果並沒有澳門那般理想。對此,黃就順認為:“ 除了技術先進,管理也非常重要。”

澳門模式的成功表明,技術是否先進固然很重要,管理的軟技術同樣非常重要。

鏈接 澳門的生活垃圾如何收集?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隨著近年來澳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口及旅客人數不斷增加,居民消費力普遍提升,澳門產生的垃圾在數量上正在增加。“垃圾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出現嚴重的環境問題。”黃就順認為。

針對澳門垃圾的回收和處理,黃就順曾經提出過幾條建議。他建議:垃圾分類回收,報紙和紙皮、木料、玻璃類、舊衣服等應該分開,使垃圾中一些可以重複利用的 材料得以回收,經濟上合算,還可以減少浪費。他還建議,在市區建立垃圾中轉站,日間將垃圾送到中轉站,晚上再轉運到垃圾處理廠,這樣可以減輕晚間收集垃圾 的繁重工作,降低夜間噪音,還有利於街道的清潔。

垃圾分類還不嚴格

不過記者在澳門採訪時發現,澳門的垃圾分類並沒有太大起色。在一些設有垃圾桶的街道,這些垃圾桶沒有分類。

目前,在多數住宅區,每棟大廈的一層都設有垃圾房,住戶可在各自的樓層,將垃圾包裝好,通過一個管道扔進一樓的垃圾房內。每到夜間,垃圾車會開到每棟大廈的樓下,將垃圾房內的垃圾運走。每棟大廈管理處從住戶繳交的管理費中提取部分費用,用以支付垃圾收集的費用。

澳門環保局稱,澳門居民的生活垃圾由一家公司負責收集,並配置大型的收集廢料容器於街道及垃圾房內,提供給附近居民使用,然後用先進的收集車輛安全而有效 率地進行收集。“所有放置容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