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向外覓地可重點考慮粵西

陳觀生

早前,澳門中聯辦主任李剛認為,橫琴可發展的土地有限,粵澳合作主要是高端商業。他透露,澳門政府正與內地南沙洽談土地發展,以及準備在中山翠亨租地或買地發展多元經濟項目。澳門在地緣上與粵西茂名、湛江、陽江等地接近,回歸後,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提出的三大發展戰略中,打造粵西地區經貿服務平臺成為鼎足之一。筆者認為,本澳要覓地發展多元經濟,除了南沙翠亨,粵西地區也可以重點考慮。

與南沙翠亨合作各具優勢

本澳社會一直有不少人建議,效法橫琴澳大校區模式,由特區出資在珠海“買地”建公屋。李剛認為公屋問題應首先在澳門本土解決的說法,等於否定了這種想法。行政長官崔世安亦曾認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及橫琴總體規劃均無“特區政府購置土地建公屋”的項目,主要合作在橫琴及廣州南沙、新的意向為翠亨新區,重點項目是橫琴澳大校區及5平方公里合作產業園區,崔世安表示,增大澳門土地及管理面積的構思受歡迎,認為是超前的構想。

據瞭解,本澳參與橫琴發展能夠實現主導的土地主要是5平方公里合作產業園區,現時已經進入實施階段。至於參與南沙和翠亨的發展的問題,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謂在這方面政府的態度是相當清晰的,就是與橫琴一樣︰由政府推動、以企業為主體,並藉以大帶小的模式,去參與兩地發展。 他表示,有關參與南沙和翠亨的合作發展,現正進入細則性的討論階段,就是要就如何落實大概念的方向進行討論,包括雙方如何真正推動企業進入南沙和中山翠亨。現時當局正聽取兩地的意見,研究和跟進下一步工作計劃。當局認為現時橫琴的中醫藥園區是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模式,至於未來具體的合作方式,一定會公開透明,希望互補互利,以達至區域性合作可以真正得到落實。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指出,珠海橫琴新區將為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提供新的空間和平臺。廣州南沙新區將主要立足落實CEPA、打造成粵港澳三地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示範區。此外,廣東省政府還批准了中山翠亨新區作為面向粵港澳合作的新區。以上三個平臺必將成為粵澳合作新的增長極。

三大平臺中,離本澳最近的橫琴,本澳可參與發展的土地基本已經定型,南沙和翠亨將是今後可繼續開拓的重點。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規劃》,南沙新區發展總的戰略定位是:立足廣州、依託珠三角、連接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建設成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範、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綜合服務樞紐、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驗區,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南沙的發展要落實到“打造一個新廣州”,在新時期廣州發展中起到龍頭示範作用。要將南沙建設成為廣州國際中心城市的“主城功能新區”,共同承擔起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借鑒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家級新區的發展思路,將南沙建設成為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撐,成為廣州經濟新的制高點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龍頭。南沙要充分利用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以營造一流的人居環境為指引,加快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步伐,將南沙打造成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優質生活圈示範區;將南沙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健康休閒旅遊中心。至於粵澳在南沙新區的合作情況,朱小丹介紹,粵澳雙方已就郵輪遊艇自由行、旅遊專業人才培訓、國際健康醫療城等合作開展磋商。

由此可見,南沙的發展主要立足于為廣州發展提供空間,本澳可參與的合作基本集中在旅遊休閒領域,未來與本澳是合作加競爭的關係。

翠亨新區所在的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地處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東臨珠江口,南連珠海市。範圍包括馬鞍島、南朗鎮及火炬開發區一部分,起步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集中建設區面積約50公里,總體統籌整合規劃面積約230平方公里,擁有26公里長的海岸線。

澳門和中山市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本澳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中山希望能夠把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建設為全球華人華僑精神家園,有著很多的合作空間。 “翠亨新區”希望把澳門豐富的藝術表演和文物保育技術等引進當地。其次“翠亨新區”離本澳很近,海陸交通也十分便利。還有最關鍵的是,中山十分重視與本澳的合作,沒有設置什麼限制條件,希望把翠亨新區建設成粵澳合作的示範區,成為推動粵澳合作的戰略平臺,為澳門提供一個平臺和載體,促進特區多元發展。因此,本澳準備在中山翠亨租地或買地發展多元經濟項目,相信具有較大的可行性。

本澳可重點開拓粵西地區

澳門在地緣上與粵西茂名、湛江、陽江等地接近,粵西雖然起步較晚,但農業與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生物、醫藥、化工和臨海重化工業發展的潛力較大。本澳曾經與粵西合作發展有著較大的力度,回歸後,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提出的三大發展戰略中,打造粵西地區經貿服務平臺成為鼎足之一。2003年初,當時的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曾訪問湛江,提出以港口合作為重點構建粵西經貿服務平臺的構想。湛江政協港澳委員在政協提案中,提出了澳門自由港與湛江深水港對接合作的建言,此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正式提出此建議。2003年澳門首屆粵西9市名優產品展銷會,粵西9個城市的荔枝、手工竹藤工藝等以“名優產品”的身份首次進入澳門,“粵西製造”從此通過澳門這個視窗被源源不斷地推介至歐美、東南亞以及眾多葡語國家。2005年,澳門利福泰發展有限公司在粵西陽江出資3億元人民幣興建五星級酒店等旅遊商貿專案,向粵西地區輸入國際酒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何厚鏵親赴陽江出席簽約儀式,不遺餘力推動澳門粵西互補型合作。兩地中小企業在旅遊、零售、分銷、物流、運輸及會展等服務市場的合作也趨向活躍。同時,澳門醫療界、律師界等也紛紛挺入粵西,進行交流,提供服務。

有學者提出,粵西的戰略地位可以使澳門把經貿服務延伸至中國西南內陸地區以及東盟市場,粵商長期通過廣西、雲南邊境與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通商貿易。因此,把澳門的目標市場指向泛珠三角西部省區,進而瞄準東盟市場。

但是,由於各種因素,早幾年澳門與粵西的合作成效並不理想。澳門自由港與湛江深水港對接合作似乎未得到回應,粵西名優產品展銷會因有關方面熱情減退逐漸變成了粵澳名優產品展銷會,交通基礎設施的制約也令旅遊、零售、分銷、物流、運輸及會展等合作只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有人流才有商機,相比廣深等城市對外人口的吸引力,粵西城市作為三四線城市,不但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很有限,並且自身的人口也流向了廣深等地。

近2年,國內出現一波“新區潮”,作為國家開發戰略中的新區建設,被視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制度創新的試驗區域。從當初浦東新區的設立到南沙新區的獲批,全國各地的新區建設蓬勃興起。對於地方而言,新區建設不僅是為區域發展尋找有本地特色的一個新經濟增長極,也是突破傳統城市功能區框架、發展新型城市模式的一個重要管道。以新型城鎮化為驅動的第二波新區建設,則被視為輻射當地區域的實驗地帶。

而廣東省近年也規劃大力發展東西北地方,一方面是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基礎設施,一方面批准了全省21個地級市的新區規劃。其中大部分新區均為擴大城區範圍、擴容提質。據廣東學者稱,廣東東西北地方很多地級市區都是由縣城升格而成,主城區偏小,所以必須擴大城區範圍、擴容提質,才能吸收周圍的農業人口進來,發展工業,在廣闊的範圍內形成可以帶動周邊發展的增長極。如果城市的規模太小,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就會太高,因此需要通過人口集聚,來降低公共服務平均成本。同時隨著珠三角轉型升級,必然會有一部分工業轉移到粵東西北,目前粵東西北很多地級市的城市面積小而雜,因此擴容提質很有必要。

形勢變化之下,為本澳未來發展提供了又一個機遇。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側的澳門,地域狹小、資源匱乏。客觀條件要求澳門如要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把經濟發展的觸角伸向廣闊的珠三角腹地,因此橫琴、南沙、前海、翠亨的開發均在本澳社會引起較大關注。

除了這些熱點地區,特別是在考慮租地或買地發展多元經濟項目上,本澳可重點考慮重啟與粵西地區合作。首先,粵西地區基本擁有本澳發展多元經濟缺乏的所有條件,土地資源豐富,工業原料(特別是石化原料)充足,農副產品及中醫藥原材料生產基地眾多,人力資源過剩,自然及生態環境良好,粵西地區與本澳在各方面均可產生互補效應;其次,配合澳門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為突出獨特的仲介優勢,澳門特區政府提出構建區域服務平臺的思路。澳門作為區域性商貿服務平臺表現為內引泛珠三角區內經濟資源、外聯歐盟和葡語系國家的一個價值鏈節點。從而既能吸引歐洲和葡語系國家的中小企業通過澳門尋覓內地商機,又能為內地產品向這些地區出口及內地企業對外投資提供種種支援。由於兩地地緣相近,加上粵西地區雖然資源豐富卻發展相對滯後、對外交往困難,澳門可以在粵西地區的發展中發揮自由港和對外聯繫密切的優勢。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的啟動,有助於使粵西地區商貿服務平臺的輻射範圍延伸到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地區;再次,與粵西地區合作可促使澳門旅遊業及服務業等主要產業形成多元化的格局。澳門旅遊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旅遊業的產業結構過分倚重於博彩業,過於單一化。區域旅遊合作為澳門旅遊業開拓了更大的市場空間,擴大了會議旅遊、體育旅遊、文化旅遊和觀光旅遊在澳門旅遊業中的比重,有助於澳門旅遊業向多元化結構轉型。此外,有利於推動澳門服務業的發展。在澳門經濟總量中,商貿服務業緊跟旅遊業排第二位元,根據CEPA協定,內地向澳門進一步開放服務行業,粵西地區在服務業方面相對落後,本澳特色餐飲等服務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空間。

在與粵西地區具體的合作地點上,筆者認為,有2個新區適合本澳優先考慮。一是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大廣海灣新區也是繼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之後,又一個針對粵港澳合作的重大平臺。大廣海灣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