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坊會稱舊樓重建可借福寧鉅富經驗

【本報訊】新橋坊會指出,本澳舊區密佈小城,舊樓日久失修石屎飛墮、傾斜、漏水等「告急」事件不絕於耳,坊間多年來祈盼《舊區重整法律制度》草案出臺,可以有助改善居民生活空間,無奈草案最終胎死腹中,舊區重整無期。面對全澳殘危樓宇問題不斷惡化,殘危樓宇越來越多,各種樓宇危機問題層出不窮,新橋坊會希望當局可以吸收福寧大廈及鉅富花園重建的經驗,推動居民積極參與,改善舊區殘危樓問題。

新橋坊會說,預料今年內完工福寧大廈重建,以及去年啟動重建步伐的钜富花園第三座,屬政府、住戶、團體及建築業界攜手合作、互相信任的舊區改造成果,也樹立了本澳舊樓重建的範例,對舊區重整有積極借鑑意義。

新橋坊會副理事長李志遠指出,福寧大廈於2010年4月出現傾斜,被列為危樓,及後住戶向坊會求助,並在坊會全力協助下經過逾3年的努力,於去年7月正式動工重建,料最快年內完工,這是本澳首個由大廈住戶自發啟動的舊樓重建項目。

他指福寧大廈的重建克服了各種挑戰,處理問題的關鍵在於“團結”與“信任”。例如,現時舊樓重建必須根據《民法典》規定,獲100%業主同意才可啟動,但本澳大部分低層樓宇均採用分層登記制度登記,業權分散,不利重建。為解決問題,坊會、承建商與業主多次磋商,決定先由小業主轉讓業權予承建商,由承建商統一業權後申請重建,待樓宇落成後,承建商再把業權歸還給原小業主。由於業權轉讓涉及重大私人利益,過程得以順利進行,離不開業主們的團結、承建商的誠信、業主對坊會和承建商的高度信任。

至於钜富花園第三座在2012年底被列為殘危樓宇,後來參考福寧大廈經驗重建,於去年正式清拆,惟因樓宇不可增高容積率,重建費用無法全數抵銷,業主須繳付30至70萬元不等的費用,即惹來極大反彈。

新橋坊會副理事長梁竟成說,要求業主補差價的方案遭到質疑,坊會在協助過程中除需不斷開展溝通工作,向業主說明重建利弊外,承建商為澄清爭議,更主動向業主公開重建圖則及交樓標準,建立溝通管道,接受業主的監督,終為業主們接納,爭議亦隨之消失。

總結福寧及钜富的經驗,梁竟成認為,要處理樓宇重建問題,業主們必須先樹立“團結合作、共建家園”的意識,繼而透過社團,或自行尋找信譽良好的承建商商議重建方案,再經不斷溝通尋求共識。

他又希望當局未來研究舊樓重建時除增加容積率外,也應積極考慮推出更多優惠政策,吸引分層小業主積極推動舊樓重建計劃,並提供稅務減免,減輕業主的重建負擔,鼓勵更多大廈住戶自發啟動舊樓重建,改善居住環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