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亞衛視看本澳傳媒亟待兩大突破 從澳亞衛視看本澳傳媒亟待兩大突破

「澳亞衛視」昨晚舉行開播十周年慶典,可謂冠蓋雲集,衣香鬢影,高歌歡舞。實際上,這是一個「俾面派對」,不但是本地區的官商名流,包括特首崔世安、中聯辦主任李剛,而且海峽兩岸的相關官商文人士,都踴躍出席,十分熱鬧,這可說是打破了澳門傳媒界「悄無聲息」的悶局。

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八日,「澳亞衛視」開播五周年時,在深圳與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了《融合與創新--現代傳媒發展高峰論壇》,並舉行了盛大宴會,還邀請深圳交響樂團演奏了轉為「澳亞衛視」創作的樂曲。當時,本欄曾以《澳亞衛視牆內開花牆外香要做澳門鳳凰衛視》為題,分析認為「澳亞衛視」的「生日派對」之所以選擇在深圳舉辦,可能是出於「澳亞衛視」既然是衛星電視,或許其主要市場是放在海峽兩岸及海外華人聚居地區,故其播放語言也是以普通話為主,因而也就符合其「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實效應。實際上,「澳亞衛視」確是有要在華語地區打響名堂,並有要做「澳門鳳凰衛視」的企圖心。由於「澳亞衛視」的林南與「鳳凰衛視」的劉長樂,都有內地部門及「石油生意起家」的背景,因而都有著在輿論領域「將地球管起來」的雄心壯志。經過五年間的努力,「澳亞衛視」透過「亞洲二號」衛星,「亞太六號」衛星發送,其節目也已覆蓋世界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它在北京、台灣、香港等地都建立了記者站,並與海外多家媒體、內地多家省級電視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建立了龐大的資訊網絡,在北京和深圳建立了節目製作基地,從業人員匯聚了內地、澳門、香港和台灣兩岸四地專業人士,以敏感的新聞觸角和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打造一個真正融合兩岸四地娛樂、新聞資訊的第一平臺。尤其是其「清清早茶」、「午間報導」、「澳亞新聞」、「走進台灣」、「名人博客」、「兩岸民生」等新聞資訊節目,提供大量的兩岸四地以及全球重大訊息,以兩岸四地為主,凸顯澳門特色,並以「及時、客觀、公正、全面」的原則,對台灣重大事件作出深度分析整理,創出了澳門媒體立足澳門、走出澳門的新路,為正在遇到發展瓶頸的澳門傳媒同業,樹立了榜樣。

如今,五年過去後,「澳亞衛視」「從澳門走出去」的戰略又取得了新成果。除了是憑藉著其在內地的深厚背景關係,進一步擴大其影響,繼可透過衛星在全國三星級以上酒店及涉外小區、科研院所、政府大院等「落地」,高效覆蓋各類中、高端觀眾人群之後,又與廣東省有關部門簽署合作協議,透過廣東省有線電視傳送系統,在廣東省全境「落地」,覆蓋人群超過六千萬人,加上以衛星在全大陸境內「落地」所覆蓋的人群,達到一億三千萬人。而在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地區也有二千五百萬觀眾。而且,也因為專門在台灣專門設立攝影棚,每天邀請張友驊、賴岳謙、唐湘龍等「名嘴」,分析台灣政情和國際大勢,甚至連主持高惠宇也曾是新黨「立委」,因而完全可以與《鳳凰衛視》的「名嘴」和嘉賓比美。因而在海峽兩岸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兩岸的高官都樂於接受其專訪。而在每年的全國「兩會」的中外記者會上,主持人在「均衡分配」中外及台港澳記者的提問機會時,往往就將「澳亞衛視」的記者視為澳門特區媒體的代表,將「代表澳門記者」提問的機會提供給「澳亞衛視」的記者。

這確實是名副其實。實際上,除了是澳門特區各家媒體所附設的互聯網,可供到世界各地旅差及居留的澳門居民,瞭解家鄉的大事,及各地研究人員瞭解澳門媒體的評論觀點之外,就媒體的實體來說,由於政治背景和經濟實力的原因,只有《澳門日報》可以在全國各地及香港特區公開發售,《華僑報》、《大眾報》等可在珠海、中山發售,其餘有幾家如《市民日報》、《正報》、《新華澳報》等可以透過中國國際圖書進出口公司的渠道內部訂閱,因而其覆蓋面都遠遠不如「澳亞衛視」。這是澳門媒體「走不出去」的悲哀。甚至是直到現在,澳門特區政府才驚覺,由政府撥款,幾乎等於政府全資的「澳廣視」,在內地幾乎沒有甚麼地位,因而特首崔世安才於不久前趁著赴京列席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式的機會,向中宣部提出讓「澳廣視」在內地「落地」的要求。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急起直追,這是好事。但要克服內地受眾已經對「澳亞衛視」及其節目產生的「先入為主」收視認知及習慣,「澳廣視」節目的內容和製作質素,也應急起直追。

而在五年後,「澳亞衛視」開播十週年的慶典,回到了其總部所在的澳門特區舉辦,似乎也正是折射了「澳亞衛視」在「走出去」獲得成功之後,又回頭過來「反攻澳門」的雄心壯志。實際上,「澳亞衛視」近年來在澳門本地新聞所下的用心,人所共見。不要說是其本地新聞報導及評論談話節目的品質,尤其是在深度方面了,就說是作為「視覺媒體」的電視,最吸引觀眾的主播及主持人的形象,就已比本澳其他電視媒體高出幾籌。「澳亞衛視」招攬了具有兩岸以至海外的高學歷(均高於學士)及實戰經驗的記者、編緝和主播,而且還是「帥哥靚女」,因而受到觀眾的追捧。其中一位「靚女」主持今年不再露面後,內地網友還發帖表達遺憾和失望,並希望能再次看到她出現。

因此,「澳亞衛視」在本地節目上的認真態度,也值得本地其他媒體借鑒的。這也正是林南昨晚在致詞中,所指的本澳正從封閉性的社會向開放性社會變遷及發展,「澳亞衛視」未來將推動傳統電視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建設成具傳播力及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精髓所在。

林南昨晚在致辭中,還提到了「澳亞衛視」曾經歷過的委屈。前事已去,後來應追。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做好澳門新聞界的大團結的問題。近年澳門媒體發展進入了蓬勃階段,尤其是週報如雨後春筍,電視台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媒體社團也已從最初的只有一家「記協」,增加了多個。但盡管如此,沒有任何一個社團,可以囊括全部媒體。另外,在社會政治生活方面,也難以做到均衡面對。因此,籍著現正開始進行的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文化界別名額的增加,將增加的名額提供給諸如《澳亞衛視》這類有所貢獻,有代表性的媒體的代表,而不單止是局限於原有的媒體的代表,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