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問題緩解 澳門不隨學運起舞

香港占中運動逾月來,不僅爆發多次警民衝突,親北京的自由黨前黨魁田北俊,也因失言風波遭撤政協委員資格;如此動盪的社會、政治局勢,卻未能對一水之隔的澳門激起浪花,研究港澳的專家就說,這正是提醒台灣,看待港澳事務不能等同視之,澳門民情與香港不同,縱使他日爭普選,澳門也不會發生占中。

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香港研究中心主任邵宗海表示,澳門與台灣一樣都有4大族群,但澳門沒有族群、省籍衝突,60年代「一二三事件」爆發後,國民黨勢力退出澳門,自此澳門便已開始對大陸產生認同。至於澳門是否追求普選,「等時機更成熟再說」是目前澳門民眾普遍的想法。

經濟成長掩蓋矛盾

「澳門民眾不接受以抗爭方式求變革的心態」,澳門理工學院公共行政高等學校教授婁勝華分析,比起爭民主,澳門民眾現階段僅能接受反特權抗爭;除此,自回歸以來,澳門經濟持續超高速增長,為澳門居民帶來許多向上流動的機會,多少也化解或掩蓋了一些社會矛盾。

婁勝華進一步指出,有意見認為,占中導致香港在實踐「一國兩制」中受挫,澳門更會成為「一國兩制」的樣板;即便如此,澳門也不會先於香港實施普選,「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並非普選帶來的,普選恐怕還會造成經濟發展受挫,香港、台灣均可能被引來做為例證。」

社會文化更親大陸

澳門理工學院公共行政高等學校副教授李略也認為,澳門從歷史上就更親近大陸,經濟發展蓬勃,整個社會文化包括學校教育、新聞輿論等,與香港氣氛截然不同。

經常在澳門從事研究的中國文化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董致麟說,受葡萄牙南歐文化影響,澳門人個性十分熱情溫和、不與人爭執;校園中,不少師生都來自大陸。

從人口結構看,擁有大陸背景的澳門居民不在少數;加上澳門政府推出「現金分享計畫」,讓澳門民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2014年永久居民每人可領9000元澳門幣,另有醫療券、敬老金等惠民政策,不論自歷史、經濟、社會哪方面解讀,澳門都不存在發動占中的理由。

澳門政經與港迥異 難現占中

儘管香港占中運動打著「爭普選」的口號,但多數人也認同,陸港社會累積逾10年的緊張關係,更是背後深層的原因之一,本意是幫助香港經濟從SARS陰霾中走出的港澳自由行政策,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在惠及香港經濟同時,又衍生出民生各類問題;相形之下,陸澳關係卻能保持和諧,關鍵因素仍是「經濟」。

邵宗海表示,開放自由行破壞香港人做為國際大都市的驕傲感,大陸人還不斷搶走醫療、教育等資源,觸發港人危機感,「香港希望從大陸獲得幫助,又高喊要自主權,不踩底線北京都願意讓利,但占中表現沒彈性,『要給北京台階下嘛』。」

陸港矛盾多,陸澳也並非沒有嫌隙。董致麟說,「澳門住宅區開了很多咖啡廳就是反映此問題」,周末陸客占據觀光景點,澳門人只能窩在咖啡廳享受小確幸,高房價亦引發不少民怨,「不管蓋得好不好,澳門政府至少出資興建經濟房(類似國民住宅),展現解決誠意。」

然而,陸港衝突常是港人上街頭原因,陸澳摩擦不會是澳門公民運動崛起的導火線嗎?董致麟指出,澳門人參與政治的熱情不高,博彩業主要貢獻又是陸客,經濟加持能減低澳門民眾的不滿情緒。

中國文化大學經濟所碩二澳門學生李達豐甚至認為,當初澳門特首崔世安提出「離職補償」法案自肥時,北京就該直接介入,「這種情況相信不會有人介意(北京干涉一國兩制),北京應該要在澳門有力量。」

婁勝華指出,澳門人對特權政策難以容忍,這是5月25日2萬人上街,成功迫使崔世安撤回「離補」法案的原因,「只要民生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港台學運都不足以令澳門跟隨。」

世代看法分歧

長期從事社團工作的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梁倩文則認為,澳門民眾對占中看法不一。老一輩多將占中視為「違法霸占」,嚴重影響香港經濟、民生,擾亂社會秩序,並對法治造成衝擊;年輕一代顯得較為支持,惟不少青年學子雖表明「理解」示威者對民主的熱誠,但不爭的事實是,占中確實撕裂了香港社會。

就讀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二、在台念書6年的澳門學生范啟宏就稱,「他們的理念是對的,但行為是違法的」;他還質疑,「可以用自以為的民主,美化違法的行為嗎?」范啟宏感慨說,英國都承認治港時代沒給過香港人民主,如今部分港人卻無法接受「一步一步」實踐普選,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台灣《旺報 》 陳筑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