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陷邊緣化民進黨仍在阻擾自貿協議

相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審查受阻,《兩岸貨易協議》的洽簽也將因「立法院」未能按時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而極有可能受到嚴重影響,北京在與「WTO」貿易經濟體商簽自由貿易協議一事上,已顯示出不再等的心態。在習近平與朴槿惠會談後宣佈,中國與韓國提前結束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後,前日習近平又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聯合宣佈,澳中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實質性結束,並共同見證了雙方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涉及貿易、投資、能源礦產、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教育、新能源、海洋極地、氣候變化、旅遊等領域,包括兩國政府關於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意向聲明、關於加強投資合作的框架協議、氣候變化合作諒解備忘錄、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的協議、中澳企業間農業與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計劃等。

這對台灣來說,又是一個響亮的警號。實際上,台灣地區沒有資源,其經濟主要依靠出口加工對外貿易。當年台灣之所以能夠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主要就是得益於當時台灣政府主推的出口加工區等政策。但在後來,由於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在台灣本島生產成本急升、環保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疊加,大量台商轉移到大陸投資設廠,形成在台灣接單及研發,在大陸生產的新型出口加工形態之下,卻推行「戒急用忍」及「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閉關鎖島政策,因而不但未能保護好台灣地區的產業,反而使得台灣產業逐漸萎縮,以往的兩岸產業合作模式遭到人為的隔阻,導致台灣的產業優勢大幅流失。本來,馬英九就職之後,恢復兩岸協商,並洽簽了「ECFA」等類似自由貿易區協議的協議,並進行其後續協議的洽談,已經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正在洽談《兩岸貨物貿易協議》,是能夠協助台灣地區客服其先天不足的困難,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揚長避短」,重振輝煌的。但卻遭到民進黨的狙擊,先是強烈主張所有兩岸協議都必須送往「立法院」審查,而馬政府在將《兩岸服貿協議》送請「立法院」審查後,民進黨黨團卻又以各種技術性手段拖延審查,並籍著「太陽花學運」,主張「先立法後審查」,但當馬政府將《兩岸協議審查條例》送請「立法院」後,民進黨黨團卻又食言,以各種理由拖延對其的審議,看來情況不妙。

民進黨黨團秉承其黨中央的意旨,阻擾《兩岸服貿協議》和《兩岸協議審查條例》,既是其本身「台獨」政治立場的投射反映,也折射率其要為自己能在二零一六年再次實現「政黨輪替」圖謀而創造條件的私心自用。實際上,在前一個層面,民進黨就是要阻擋將會加快兩岸經濟融合的各項協議,以阻防隨後下一步的兩岸政治和軍事和解,從而走向和平統一之路;後一個層次,則是要提防政績低迷的馬政府,籍著各項兩岸協議重振台灣經濟,使得馬政府提振經濟無力,只能是政績繼續低迷,民眾生活品質無法提升,從而促發民眾產生「換黨換人試試看」的強烈心裡,為民進黨的候選人贏取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而創造民意基礎。

對此,馬英九是心知肚明的,也試圖設法予以反制,但遺憾其魄力不足,能力有限,而且優柔寡斷,畏虎怕狼,甚至在黨內掀起政爭,自亂陣腳。當然,「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採取不合作主義,也使得兩岸協議的審查倍添難度。

在中國先後與韓國、澳大利亞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後,馬政府及經濟學家們更形焦慮。實際上,單就中韓自貿協議而言,對台灣工業產品所形成的威脅與衝擊的金額達到三百八十六億美元,占台灣工業產品總出口占大陸比重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七,其中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七大行業所受衝擊猶大。中澳自貿協議對台灣經濟的影響雖然沒有中韓自貿協議那麼嚴重,但也將會是較大的。

民進黨的邏輯極為混亂。同是自貿協議,台灣與新西蘭簽署的自貿協議在送到「立法院」審查後,民進黨黨團看都沒有看一眼就輕易「放行」了。這就更為凸顯了民進黨阻擋兩岸協議,其實就是為了維護其「台獨」理念。而反過來,馬政府似乎也從中看到了「巧門」,認為台灣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洽簽自貿協議,民進黨將不會反對及阻擾,因而加快了與「WTO」其他成員體洽簽自貿協議的進度。昨日,在中澳自貿協議談判完成對消息傳來後,馬政府就聲稱將會實質性推動與澳大利亞洽簽自貿協議。

而在過去,這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其他國家和地區與台灣簽署自貿協議,有所顧慮,就是要顧及中國的顏面。而在馬英九上臺後,似乎這個「不成文規矩」已成為「過去式」,亦即北京對台灣與「WTO」成員體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必須是在這些國家與中國簽署自貿協議之後,不再那麼堅持。因而台灣也成功簽署了一些自貿協議協議,如與新西蘭對自貿協議,中國大陸就沒有公開表達異議。

實際上,在兩岸加入「WTO」的前身「GATT」的談判過程中,「GATT」理事會就曾通過一個決議,就是在兩岸「入關」的程序上,必須遵守「先中國大陸後中國台灣」的次序,哪怕是早一分鐘。而後來的事實發展態勢也正是如此。 對此,台灣高層有不平感,當時的經貿官員就曾對筆者說,台灣經濟的自由市場已經發育成熟,完全具備加入「GATT」的條件,但由於必遷就這個決定,而未能加入「GATT」;相反,中國大陸剛從計劃經濟中走出來不久,自由市場經濟發育遲滯,但即使如此,台灣也要耐心等待中國大陸分別與美國等主要國家的談判。如此,等於是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必須等待後進的學生的成績合格後,才能畢業。

這個決議的精神,似乎是現在不再被提起。因此,台灣正在爭取先行與美國進行「TPP」談判。而近日張志軍與王鬱琦時所達成的四項共識,有一項就是「近期由兩部門就啟動共同研究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事宜的準備工作進行具體溝通」,或許是以兩岸共同研商的做法最好。

目前有一個較為便捷的方案,似是在中國,還有日本、韓國與東盟的「十加一」及「十加三」的基礎上,增加中華臺北,從而成為「十加二」及「十加四」。

但倘二零一六年是由民進黨的候選人贏得「總統」大選,而民進黨又拒絕正確處置「台獨黨綱」,相信這個進程就將會嘎然停止。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