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去世上級不讓報?《中國體育報》對何振梁去世不聞不問

新聞背景:2015年伊始,傳來了何振梁老人因病去世的噩耗。國際奧委會在1月4日當天就在官方網站首頁發佈了這條消息,在表示哀悼的同時,網站還對何振梁的生平進行了詳細介紹。除此之外,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已經要求自1月5日起為何振梁先生去世下半旗三天。

與總部遠在歐洲的國際奧委會相比,中國體育總局對此的反應慢了不止一拍。直到1月5日,體育總局才在官網相對不起眼的“消息發佈”欄目上公佈了《何振梁同志逝世訃告》,與國際奧委會的相關報道形成了鮮明反差。

在各大門戶網站對於何振梁逝世進行報道的新聞之下,唯獨缺少了來自國家體育總局以及高級官員的表態。在國家體育總局主管的《中國體育報》的1月5日版面上,依然只有不鹹不淡的各類會議報道,卻沒有為何振梁留出任何空間。要知道,就連《人民日報》當天都在體育版用了將近半個版面報道《那個助力中國圓夢奧運的人走了》。

中國體育官方喉舌“啞”了 內部人士:上面不讓報

1月4日,何振梁老先生去世的消息令整個中國體育界感到悲痛,作為新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見證人,何振梁先生為中國奧林匹克事業做出過巨大、傑出的貢獻。全國媒體紛紛在5日刊登出了這則消息。然而,作為中國體育媒體的代表和中國體育的官方喉舌,1月5日的《中國體育報》卻沒有任何對何老去世的報道。

如果是一般的新聞事件,漏報或者不報,都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對於何振梁先生這樣一位為新中國體育、中國奧林匹克事業做出過巨大、傑出貢獻的老體育工作者,為何《中國體育報》不聞不問?

“其實不用你們說,我們自己人都在單位議論呢。”一位《中國體育報》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說:“這麼大的事情,怎麼可能會不報呢?我們怎麼可能會沒有準備呢?顯然該做的我們都做了,但為什麼5日的報紙上沒有關於何老的消息,我只能告訴你是接到了上級通知。上面不讓報我們就不能報。”

這並不是這位內部人士的一面之詞,在聯繫了數位體育報以及業內人士後,得到的答案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國體育報》在接到了某種方式的通知後,才沒有對何振梁先生的去世進行報道。

何振梁未服從組織安排? 與總局領導矛盾公開化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人們不由得想起國家體育總局前局長袁偉民在2009年出版的那本《袁偉民與體壇風雲》,書中曾指責“國際奧委會資深的中國委員”在國際奧委會主席選舉過程中沒有聽從組織安排,這被外界視為將矛頭指向了何振梁。對於上述內容,何振梁之後曾經進行過駁斥,也等於在一定程度上將自己與袁偉民之間的矛盾公開化。

實際上,與何振梁之間存在矛盾的未必只有袁偉民。早在2007年,《中國體育報》就曾刊發一篇名為《申奧六鱗》的文章,其作者是國家體育總局原黨組書記李志堅,《申奧六鱗》原文中寫道:“是不是體育外交家,是不是奧林匹克外交家,最要緊的不是看坐了多少萬公里的飛機,不是能以英語、法語與多少個國際奧委會委員聊天,最要緊的是在關鍵時刻堅定地維護國家利益,以高超的外交藝術,處理棘手的問題,達到最好的效果。”文中暗示何振梁不該享有“體育外交家”、“奧林匹克外交家”等美譽。

“功高蓋主”惹來麻煩? 無法適應國內體壇的“潛規則”

仔細回想起來,凡是在國際舞臺上出盡風頭的中國體育官員,回到國內往往免不了遭遇冷落的下場。比如在“抽進世界盃”的2001年,張吉龍曾被無數球迷戲稱為“龍哥”,其在民間的威望達到了頂點。但昔日功績反而成了“功高蓋主”的把柄。即便在他代理亞足聯主席期間,依然難以獲得來自國內的鼎力支持。

由此看來,那些在國際規則中遊刃有餘的人士,卻未必能夠適應國內體壇的種種“潛規則”。

幾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在何振梁老人已經故去的今天,也許沒有必要再進行各種探究。但問題在於,無論在行事風格上存在多少爭議,至少對於何振梁曾經付出的努力和貢獻,國家體育總局沒有理由熟視無睹。那麼在各方紛紛表示哀悼的大環境下,哪怕僅僅出於最起碼的禮貌,似乎也不應當像如今這樣進行“冷處理”。

(易鳳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