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自由行何必“港規澳隨”

陳觀生

早前傳媒報導,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澳門將與中央政府檢討內地個人遊計畫。消息一出,多家博彩公司股價應聲下挫。市場普遍認為,如果澳門限制自由行的人數,這將給澳門的賭業雪上加霜。其實,澳門當局出現這樣的消息,可能是過往“港規澳隨”一個條件反射式的動作。因為在此之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會繼續向中央政府及內地香港部門商討是否有收緊目前自由行政策的空間,限制、減少內地居民來港人數。此事令人思考,港澳關係密切,政府決策有很多雷同,過往本澳官員有一種“港規澳隨”的思維定勢,今時今日兩地環境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這種思維定勢應否儘快轉變?本澳政策還是要實事求是,創新改革才能適應現時的形勢。

限制自由行賭股應聲下跌

日前,澳門多家媒體引述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農曆新年過後澳門也將與中央政府檢討內地個人遊計畫。他表示,澳門的遊客接待能力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消息出來之後,多家世界級的證劵商及分析師指出,如果澳門限制自由行的人數,這將給澳門的賭業雪上加霜。今年春節,澳門賭場業績疲軟,致使多家博彩公司股價下挫。富國銀行在報告中指出,今年澳門賭場無論是VIP還是大眾賭博業務的表現都十分疲軟。農曆初三和初四,澳門賭場內不少賭桌空無一人。富國銀行將澳門2月份博彩收入預期從之前預計的下降35%-45%下調為下降49%-51%。

今年1月,澳門賭場收入連續八個月萎縮,創史上最長下滑記錄。隨著中國反腐的深入,預計今年賭場收入將會繼續下滑。荷蘭銀行私人銀行亞洲股市分析主管Daphne Roth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我們對博彩業股票感到謹慎。中國政府將堅持推行反腐措施,而這將博彩業股票造成負面影響。

野村證券的分析師Harry Curtis指出,中國中央政府已經開始敦促澳門特區政府轉變發展思路,減少對賭博收入的依賴,中央政府對於澳門新開賭場的規模會加以暗中控制。同時國內反腐敗力度強化也使得高端賭客不敢再隨意前往澳門一擲千金,這令賭業失去了重要收入來源。

從市場反應可見,對於自由行的態度,本澳與香港有著不同的敏感性。香港方面主要關注自由行對於本地居民的生活影響,而本澳則主要關注自由行對於旅遊和博彩收入影響。

譚俊榮關於澳門將與中央政府檢討內地個人遊計畫的說法,筆者相信是過往澳門政府官員“港規澳隨”的自然反應之一。在引起市場激烈反應之後,譚俊榮再次回應傳媒時強調,並非要限制旅客數字,而是要控制、優化行程,特別是分流旅客。他並指出,本澳與香港不同,並沒有“一簽多行”。與中央優化自由行政策的商討暫時不知道何時會有結果,亦有可能邀請中央有關部委來澳。他表示,旅遊業界為了經濟增長都不希望減低旅客數字,但本澳基建等方面,包括輕軌並未建成,若更多遊客來澳門,將令居民出行困難,當局需考慮如何做得更好,令居民生活素質不會因此降低。

限制自由行本身爭議不斷

“自由行”2003年實施至今,無論港澳對自由行的作用與影響都不斷有所爭議,特別是近幾年自由行擴大之後人數不斷創新高,加上自由行帶來的水貨客等問題。是否限制自由行在港澳社會均引起熱烈討論甚至是針鋒相對的爭論。

自由行被喻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惠及港澳經濟,為港澳創造就業機會。過去10多年博彩業的高速發展正是得益于自由行政策。隨著自由行人數逐年增加,在港澳又衍生各種問題,包括“雙非”、水貨客、推高物價、罪案增加及文化衝突等,對港澳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如本地居民日用品供應短缺、公共服務及交通系統不堪重負、商鋪租金攀升引致物價上漲、零售業為迎合內地客源愈趨單一化,亦讓社會開始反思港澳旅遊業的承受和接待能力。

筆者摘錄香港與內地線民有關自由行的爭論,可見限制自由行的爭議焦點所在。

支持自由行者:香港是個自由港。全世界一百五六十個國家與地區的公民去香港,可以享受14、30或90天的免簽待遇。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內地人去香港還是要通行證,還要簽證,也只能在香港逗留7天。如果不是對外國人的特殊待遇,內地人為什麼不能享受?現在要限制自由行,是說,這種7天逗留待遇內地人也不是想有就有了,但可沒有同步限制外國人去香港。

限制自由行者:誰叫內地人這麼多呢?一窩蜂地向香港擁呢?來港自由行旅客數量增多,引起不少香港人不滿:雙非孕婦啊,搶奶粉啊,還有導致購物環境擁擠啊。自由行旅客抬高了香港物價,令香港許多社區甯謐祥和的生態受到破壞,威脅了香港人珍視的生活方式;一些內地旅客不文明的行為,亦令香港人感到厭惡。別以為有錢了所有人都會笑臉相迎。其他國家的人沒這樣吧?

支持自由行者:印度人多不多?連印度人去香港都能享受14天免簽的待遇,印度人的文明程度難道比內地人高?內地人比現在窮的時候文明程度比現在高?不拿印度人說事,過去不拿內地人說事,現在卻拿內地人說事,恐怕主要原因不是內地人做錯了什麼,而是某些香港人的心態有問題吧?當一個群體覺得強大的時候,就會對別的群體有寬容,否則就會表現出陰毒狹隘的心理。

限制自由行者:不管怎麼說吧,香港是一座自治城市,享有根據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人有權提出訴求、香港政府有權根據民意出臺香港政策,決定讓誰來、不讓誰來,誰多來、誰少來,例如奶粉限購是民意機構通過的,無論你有什麼看法,都是香港的民意選擇。別人歡迎或不歡迎你去,都是別人的權利。特區政府是否會限制自由行,也會尊重香港民意。

支持自由行者:你可以做,但擋不住別人說啊。別忘了香港繁榮靠的是自由。自由港的精神就是以開放的胸懷喜迎天下客,這不是姿態,而是香港賴以繁榮的基礎。不讓內地人來買奶粉,限制內地人來港,向內地與全世界釋放了什麼信號?就是香港在自由與開放上不斷退步,日益被民粹情緒綁架。商業社會基本信條:顧客是衣食父母,遊客出境消費,到全世界什麼地方不受歡迎?

有學者認為,對於自由行的態度,更多在於心態。香港部分人如果是出於「拒內」以至「仇內」心態限制自由行,抱這想法的人寧願不要經濟利益,與近年流行的「反發展」思潮同出一轍。

不同立場的人對於限制自由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香港零售業和旅遊業人士,就不喜歡限制自由行。香港市民又不一樣,理論上,香港經濟繁榮會讓市民間接受惠,但他們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卻是本來悠閒的巷道漸漸嘈雜,有時去藥房買不到嬰兒奶粉,物價、店鋪租金越漲越高,等等。從學者角度看,限制自由行人數可能違反了自由經濟原則。香港是建立在自由港精神之上的都市,限奶令也好,限遊客也好,都有悖於這一精神。當然,另一學者也可以主張政府之手適度幹預的必要性。從香港特區政府的角度,他們要考慮的是個利益平衡的問題。商界的利益、普通小市民的利益,還有內地遊客的權益,以及政策對於香港長遠發展的利弊。這是個複雜的算術題,需要通盤考慮。而有內地遊客認為,縮減自由行人數未必是壞事。這個月去不了我可以下個月去,不去香港我也可以選擇新馬泰,沒什麼大不了。所在意的,反而是去了香港之後,你得保證有優質的服務,以及善意的環境。

香港限制自由行多因政治考慮

過去數周內香港新界多個地區商場均爆發反水貨客乃至反自由行的示威,部分甚至發生激烈衝突導致有人受傷入院。

其實,從過往多次相似事件分析,香港政府考慮限制自由行,更多出於政治考慮。翻查資料,2003年春天,時任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代表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全權商討中央政府開放大陸遊客到訪香港的計畫,有大陸官員道:“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答:“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員警、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

從今天的情況來看,顯然香港的準備工作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一方面,多位學者指出,每天大量來訪的即日往返自由行遊客,相當部分只以購物為目的,即“水貨客”(但有資料顯示,水貨客中7成為香港居民),不能視他們為一般遊客。如果採取多建酒店、多拓展一兩個景點等政策,未能對症下藥。另一方面,自由行旅客過多確實影響了本地居民的生活並因此引起了不滿。

大批自由行旅客湧到香港這塊彈丸之地,近年也開始為香港市民生活帶來各種不便。其中,旅客量激增的一個直接影響,是令香港公共交通運輸超嚴重負荷。本地上班族擠進車廂後,除了要與乘客爭一寸立足之地,還要與內地旅客的行李箱搶佔位置,苦不堪言。

同時不少香港上班族埋怨,在中環、銅鑼灣和尖沙咀等旅客集中的地區,近年“食”也越來越艱難,午飯時間動輒要排隊半小時才有座位。除了找地方吃飯困難,一些香港餐廳的餐價近年也因為自由行的關係而不斷加價,嚇怕不少本地食客。

隨著自由行對香港市民生活的負面影響逐一浮現,香港網絡上不難發現港人對自由行也越來越有意見,這股情緒一直升溫,終於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對自由行的聲音。

2014年2月至3月,網上群組“反赤化.反殖民”在尖沙嘴廣東道、沙田新城市廣場、旺角及銅鑼灣舉行連串“驅蝗行動”,抗議自由行旅客擠爆香港,搶奪資源,推升物價,並驅趕大陸自由行旅客。2015年1月起,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日趨嚴重,水貨客充斥著屯門及東鐵沿線,長期霸佔通道,同時使到物價膨脹及租金上升,一帶小商店被藥房及名店取代,嚴重影響居民生活。本土派政治組織及社交網路群組先後在網上發起光復屯門及捍衛沙田行動,要求政府加強打擊水貨客問題、取消一簽多行、以至反對商場租戶傾向自由行的商店。

香港社會對自由行又愛又恨的心態,也反映在一些調查之中。鄰近深圳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