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務員實施精兵簡政提高士氣刻不容緩

博言

對公務員管理的問題是近期社會各界熱議關注的話題,就連行政長官崔世安在近日作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指出,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精兵簡政,落實精兵簡政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點,將放在優先次序。可見,對於公務員隊伍的管理在行政改革方面已經到刻不容緩的地步,或許這也是澳門回歸將至十六周年及行政改革最佳時期,也體現以崔特首為首的特區政府推動改革創新的新表現,與時迸進對公務員隊伍的管理制度展開改革,相信這也是適時適度的時候,實施精兵簡政不僅有利於提高公務員隊伍的士氣,更是配合得到中央政府所推出的簡政政策方針。

眾所周知,如今,「精兵簡政」即將出現在二0一五年的施政藍圖中,社會期待特區政府可以盡快拿出確實可行的方案以此提升政府的整體績效。然而,現時本澳公務員人數,由二00一年的一點七萬增加至二0一三年的二點九萬。而據數字顯示,澳門公務員佔總人口的百分比(百分之四點五)和佔就業人口的百分比(百分之七點五)都較亞洲四小龍為高,超出平均值(百分之二)和(百分之三點六)。新加坡是首屈一指的國家,其公務員佔總人口的百分比僅為百分之二點六,佔就業人口的百分比約百分之四(與香港相若)。 本澳今年的公務員人數將會增至接近3.5萬人,預計會在今年新聘請2200多人。特別過去以來一直存在有公務員不作為的情況,對於再增加這麼多的公務員人數,有居民自然會計算,更是對於那些不作為部門及某些公務員所產生的怨氣,社會的聲音不斷。雖然講本澳回歸接近十六年,人口也不斷增加,需要更多的公務員來為居民服務,但是管理團隊人數並非一件好事。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所言的,公務員隊伍中出現了一群“冗員”,他們被“安置”在不同的公共部門及機構,這些“冗員”以及其他於特區成立後已累積的同類人員,不應繼續被視為“無作為的人力資源”,被調派到一些教育機構,如同擺放在“飾櫃”或打入“冷宮”。應當因應學歷、工作經驗及個人勞動合同所訂的相關薪酬,更妥善及合理地利用這批人員。市民要得到的是優質的公共服務。優質服務的提供全賴於不斷改善和具透明度的管理,防止人力物力的浪費。很多公共部門和機構都急須按照新的權限和需要進行合理的重組。

對於公務員隊伍的管理問題,其實特區政府方面也是急在心中。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也提出,落實精兵簡政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點。今年要落實對整個公共行政架構職能重組和轉移合併的綜合研究,並改善跨部門合作機制,提升公共行政效率。他並強調,公務員是澳門特區政府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十分珍惜。今年全面檢討中央招聘制度的入職及分配,研究修訂《公務人員職程制度》,重新評估各級公務人員,特別是基層公務員的薪酬水準和購買能力,適時推出相應的補助和福利措施。同時,發揮公務員薪酬評議會的職能,開展「公務人員分級調薪制度」的研究,充分調動公務人員的積極性。優化培訓工作的質量,提升公務人員素質,更好地為特區建設服務。落實建立各級政府部門的責任制,增強各級官員的責任意識,明確其施政責任,確保政策協調落實。完善領導官員績效評審制度,實現官員問責制度與領導官員績效評審制度的結合,形成「績效導向」和「權責相當」的行政文化。

對於社會所關注公務員隊伍需要“瘦身”的問題,作為主管公務員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近日在立法會上作首份施政報告時,其的頭陣焦點落在精兵簡政、行政架構重組方面。 陳司長也透露,行政法務範疇先從民署的文化和體育職能劃分做起,並於今年完成檢討法務局和法改局的職能,希望先從法務範疇展開工作,以點帶面,帶動其他範疇開展重整架構工作。因應實際情況,平衡促進發展與控制規模的關係,積極落實與精兵簡政相關的各項工作:一方面透過理順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關係,使之權責清晰、相互協調、程式簡化、資訊共用,做到既節省資源,又能整體提升施政績效。同時建立一支具備應有的行政能力、更精銳、更能有效落實施政計劃的工作人員隊伍,配合完善的人員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促進公務人員提升積極性,增強公共部門依法施政的能力。精兵簡政將有四大工作,包括推動行政架構調整、提升行政效率、優化公職人員管理、提升公務員依法施政能力。推動行政架構重整方面,在行政法務範疇將以點帶面,先從民署的文化和體育職能劃分做起,並於今年完成檢討法務局和法改局的職能,希望先從法務範疇展開工作,帶動其他範疇開展架構重整工作。強調並非單是行政法務範疇精兵簡政,即將從整個政府層面出發,行政法務範疇研究五司範疇現時的架構現況,並提出檢討方向,作為政府日後制訂總體政策的基礎及參考。她期望社會理解架構重整是一項較複雜的工程,包括各範疇的部門職能、人資配備、架構、各項目措施安排、財政轉移等,同時涉及修改大量法律法規,單是民署將文化、體育職能轉移,已涉及修改八個法律法規,當局正密鑼緊鼓準備。強調法務部門“不會似裝修咁要關門才重組”,重組時不會影響所有立法工作,不會損害現時的人員利益。形容精兵簡政不等於裁員,不能令服務素質下降。公共行政改革每一環節環環相扣,“人”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過去十五年特區的施政工作中,公務員為特區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有目共睹。公務員是政府寶貴資源,政府重視公務員訴求及工作狀況。她上任後首先會見公務員團體,通過多種管道收集公務員的意見。通過瞭解公務員的訴求,發現有不少問題與現行公職制度相關,故政府決定全面檢討公職人員制度,按先易後難、輕重緩急的原則,今年重點檢討公職人員職程。

與此同時,陳司長還形容,職程對公務員的職業生涯非常重要。在提高公務員士氣方面,將通過各項措施綜合施政,如檢討中央招聘,使投考人及招考部門均有選擇機會;修訂合同制度,實現橫向流動,豐富公務員的職業生涯,令他們有更多主動及發揮所長,加大部門用人靈活程度,達到資源善用的目的;今年會展開投訴處理機制的諮詢,以便協助部門改善管理及提高公務員的積極性;為基層公務員推出紓困關懷措施,將盡快推出三歲以下子女生活開支補助、中小學生補習補助及親屬住院補助費用等;行政公職局與退休基金會分別組成義工隊,探訪公務員及退休公務員家庭,送上關懷及必要協助。另外,通過各種培訓,提升公務員素質及執行能力,為晉升打下基礎。希望通過架構重組、檢討公職制度等一籃子改革措施,提升公務員士氣及積極性。重組現時四十六個諮詢機構是政府精兵簡政的其中一部分,行政法務範疇會先行全面分析各諮詢機構的功能和政策範疇,再由政府統籌整個重組計劃。當局亦完成檢討現行重大政策諮詢的指引。她承認,明白社會關心精兵簡政的落實時間表,但改革需時,精兵簡政是長期、複雜的工程,不可操之過急,不能一蹴而就,希望社會給予時間當局按部就班推進工作。行政法務範疇作為先行者,將展開兩個部門的職能重組,為後繼職能重組提供經驗及參考。

有專家學者指出在《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中,毛澤東指出「精兵簡政」應為:「一、政府應根據客觀物質條件及主觀經濟需要而提出計劃經濟,以求全面提高生產力,改善經濟條件,加強經濟基礎;二、在現有經濟基礎上,政府應有量入為出的統一經濟計劃;三、在財政經濟力量範圍內和不妨礙抗戰力量條件下,對於軍事實行精兵主義,加強戰鬥力,以兵皆能戰,戰必能勝為原則,避免老弱殘疾濫竽充數現象。對於政府應實行簡政主義,充實政府機構,以人少事精,勝任職責為原則,避免機關龐大,冗員充塞,浪費人力、財力等現象;四、規定供給條例,避免不必要的供給與消耗;五、提倡節約、廉潔作風,避免不應有的浪費現象。 專家學者指出,若按上述「精兵簡政」的定義,行政當局應在現有人員架構內,對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的人員就留下,無效率及不作為的就解僱,從檢討部門自身行政效率作為出發點,去實行「精兵簡政」。有議員則認為,對於特區政府實行「精兵簡政」政策,很多市民都很支持及認同,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區政府面對社會經濟飛躍發展的同時,而引起的民生困境以及嚴重的法律滯後等問題,行政當局有沒有作出科學的統計及評估,將來究竟需要多少人手才能有效解決政府及市民現實存在的問題?怎麼才算「精兵簡政」?等等的問題,真是讓特區政府在真正實施“精兵簡將”之際,相信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更不能空口講白話。

對於本澳現時公務員隊伍管理的制度問題,有議員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的痛處。有議員指出,如何能真正做到精兵?有道是強將手下無弱兵,若將不強,何來精兵?將強不強,如何體現?官員評核實行多年,從未見成效,皆因缺透明度。針對局級官員來說,零九年制訂的第15/2009號法律「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基本規定」,其第十四條(領導人員的工作表現評審) 已有規定,「領導人員每年須接受工作表現評審」,此一評審結果將影響到行政長官對官員之委任續期甚至作出終止其定期委任之決定。問題是,局級人員的表現根據甚麼指標作評核、評核的結果是優是劣、評核的優劣對該名官員的實際影響,甚至到底這個評核制度有否依法進行?官員有否真的被評核,公眾都不知道!據說在2013年開始,政府建立「政府績效治理制度」,而首先開始實行的是「領導官員的績效評審制度」,目的在於「從制度上提升政府的施政效能」。可是,兩年過去了,「領導官員的績效評審制度」不知進行如何。而去年曾說要引入第三方評審,同樣不知所謂。如今又變成「引入中立機構評審元素」,招數概念層出不窮但公眾卻看不到半點的進步。另外,要精兵,公職人員五花八門的聘用模式,令同在公職卻同工不同酬,薪酬福利天淵之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少公務員亦因此而憤憤不平,自覺低人一等,士氣受挫。試問如何強得起來?毫無疑問,五花八門聘用方式,及編制內外人數差距懸殊,都是前朝政府遺留下來的。但若如今是回歸的三五年,蕭規曹隨不敢有變還說得過去。但回歸十五年仍說這是歷史遺留下來問題卻是極為滑稽。要精兵,理順聘用模式,體現公平原則,提高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