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驊:為中紀委寫作 追求理想社會

2015年2月25日,一篇名為《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的文章刊發在中紀委監察部網站要聞區。這篇千字短文行文老辣,引用資料娓娓道來,講述慈禧太后的寵臣、巨貪慶親王奕劻,靠著阿諛逢迎,在皇宮“引進”麻將,然後安排自己的小老婆頻頻輸錢給慈禧,讓老佛爺備感“貼心”;另一方面,他賣官鬻爵致富,積累了巨額家產,並將錢都存人外資銀行,中國民族金融機構裏沒有他一厘錢。

由於中紀委網站的特殊地位,此文刊出後,引起了多方關注和解讀。本文的作者習驊也瞬間成為公眾焦點。他曾任中紀委駐新聞出版總署紀檢監察室主任,現在則被派駐到國家鐵路局,擔任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局局長。其實,他的寫作天賦早已經被相關機構所發掘,《慶親王》一文只不過是他眾多文章作品中的一篇而已。

一口氣寫24篇以史論廉的文章

作為法學博士,習驊先後師從南京大學林仁棟教授、北京大學黃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社會主義運動問題,歷史一直是他的興趣所在。尤其是清史,據瞭解,市面上能找到的正統清史著作,習驊幾乎都看過。

在為《中國紀檢監察報》寫的24篇文章中,習驊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明清題材,其中又以清朝為主。他曾對人介紹如此關注清史的原因:清朝離我們很近,看到清史的材料會有一種現場感。他們將中華文化好的一面發揚到極致,壞的一面也到極致了。

為《中國紀檢監察報》撰寫文章開始於2012年12月28日,在與該報文化版編輯毛東紅商量妥當後,習驊開始這一系列文章的創作。由於一個月一篇,所以對習驊的壓力並不大,他習慣於晚上寫作,熬夜成文。當時他的領導,時任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蔣建國對他的寫作非常支持.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習驊同志的學習、思考、語言、文字能力令人欽佩。

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是《朱元璋為何暴打茹太素》,該文發表後,習驊的文章很快就受到了關注,“經常有讀者打電話過來,問下一期發什麼。”毛東紅說。直到2014年12月26日《張之洞借錢》,他在十八大後一口氣寫了24篇以史論廉的文章。

從第一篇開始,習驊的文章就被各級紀檢幹部所關注。“紀檢系統的許多幹部都知道了,讀了都說好。”毛東紅說,不少機關幹部向他打聽習驊的聯系方式,給他打電話,發短信,淡讀文心得。中央紀委監察部官網和人民網也開始注意到了習驊的專欄,一般《中國紀檢監察報》刊出一兩天后,都予以轉載,影響日漸擴大。毛東紅介紹,甘肅蘭州一個區委開完會之後,就拿出習驊的文章討論.全國不少地方也一樣,將習驊文章作為學習教材。湖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侯長安看完《中國紀檢監察報》後,當即在《雍正冶吏的非常舉措》一文旁邊批示,要全省各市州書記、紀檢書記看一看。

文章都有鮮明的政策指向

清朝是從哪一年開始走下坡路的?學界爭論不一。一種觀點認為是1766年,乾隆派阿爾泰攻打大金川開始,耗盡了積攢下來的財富。更多人可能想到的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習驊在《作風建設與歷史週期律》一文中,給出了他的時間--1813年。“當時嘉慶手下的官員很成問題,每個人都是糊弄,有好處就搞一點,沒好處就維持現狀。”

1813年,天理教首領林清策劃要在中秋節攻打紫禁城,首先得知情況的台灣知府汪楠認為招供者是為了保命胡說,隨即將其殺掉;豫親王裕豐也得到了消息,沉吟半晌卻壓了下來;“京城衛戍司令”吉倫將軍同樣拿到了密報,卻說紫禁城不歸他管,他只管北京9個城門;最後,“國防部長”劉擐之喝酒的時候被告知林清已經帶人從盧溝橋進了城,劉環之卻說紫禁城的安危自有言倫將軍扛著。就這樣,嘉慶皇帝硬生生被手下出賣,宮廷警衛部隊死傷過百,差點被連鍋瑞了。

習驊通過這個故事,來映襯中央反“四風”的重要性。實際上,習驊的文章都有鮮明的政策指向。《朱元璋為何暴打茹太素》的發表,距離十八大閉幕僅僅一個月。文章講述了朱元璋痛打混日子的禮部侍郎茹太素的故事,闡發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觀點。文章發出來後,在報社內部引發了轟動。“我們當時也沒想到,他那麼能寫,歷史方面素養那麼深厚。”毛東紅說,“關鍵是還能將歷史經驗和紀檢監察工作結合得這麼緊密。”

據介紹,習驊讀歷史以及平時工作中,都很注意細節。“他曾經說過八項規定剛開始的時候,許多官員該吃吃該喝喝,一開始都說是一陣風的事。幾個月以後,大家就說這個別吃了,回頭再說。最近他發現,說法完全不一了,變成吃飯就算了吧。”毛東紅說。

紀檢系統話語方式轉變的產物

“給中紀委機構寫文章,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在政治上是有很高要求的,觀點大過激進也不行”,北大廉政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表示。莊德水曾經多次在中紀委網站、《中國紀檢監察報》和《中國監察雜志》上撰稿。中紀委網站採用約稿制,審稿週期遠遠長於一般市場化媒體,除了要過網站主編的法眼之外,中紀委分管網站的領導也要審稿,有時候半個月才能發出來。

《中國紀檢監察報》是中紀委的機關報,發行量在眾多中央級黨報中靠前。雖然背靠中紀委,但在十八大之前,《中國紀檢監察報》很少報道案件。當時報紙登的內容吸引力不夠,缺乏特色,“十八大後,大家都覺得肯定會有改變。紀委的工作怎麼變,我們這個報紙怎麼配合。這兩年,我們感覺能摸到政策的脈絡了。”毛東紅說,“十八大以來,整個紀檢系統的話語方;(有了很大改變,內容更加鮮活。習驊是一位很有思想的紀檢幹部,他對新--屆黨中央反腐倡廉策略的思考可以說與我們在辦報中的探索同步,”習驊的文章,正是話語方式轉變的產物。

這24篇文章對於《中國紀檢監察報》順應反腐敗形勢改善宣傳報道方式,也具有建設意義。“我們報社一些同事說,這些文章盤活了文化版”,毛東紅回憶,“以前我們編輯思路比較粗線條,泛泛而談,沒有針對性,沒有什麼策劃。但現在因為這些文章,文化版反而跟上了政策。”

2014年1月15日,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剛剛結束,習近平在會議上發表了《讓紀律成為真正的高壓線》的講話,要求各級黨組織嚴抓紀律。一周後,習驊的《軍機處的紀律》一文便出來了,開篇便寫:“朱元璋得了天下不久,就召集大臣開研討會,主題十分嚴肅:元朝曾經那麼強大,為何不到百年就滅亡了?大臣們普遍認為,元朝的統冶大寬松了。朱元璋糾正說:元朝是對官員大寬松了!”

“慶親王”指的是誰?

2015年1月,正在上班的習驊突然接到一個長長的短信,短信的發送者是甲央蘋部委的一個司長,“剛到南寧,三個小時的飛行我把你這本書認真又認真看一遍,寫得真棒,用輕松的筆書寫嚴肅的道理。讓歷史的教訓成為今天的經驗,讓前人的愚蠢成為今天的智慧,輕松閱讀中啟發深思引起警醒。另外我同機的領導聽說這個書以後,下了飛機就上網買書”。

短信上提到的書就是習驊的文章匯編--《中國歷史的教訓》。1月14日,中紀委第五次全會在京西賓館召開,會議前後,中紀委為紀檢幹部推薦了一批書籍,其中就有這本《中國歷史的教訓》,不僅在紀檢系統熱讀,而且受到大眾讀者的歡迎。一本反腐著作成為公眾暢銷書,出版社是始料未及的,但據說習驊對此有自己的理解,“因為全國人民都支持黨中央反腐倡廉,也希望瞭解更多的資訊和文化背景。”

據介紹,習驊與人聊起《慶親王》一文時也曾說道,慶親王不是有所專指,而是特指那些官員,那些貪汙腐敗,四風不正的官員,“前些年有些幹部吃吃喝喝形成風氣,喝酒就要看誰酒量大,喝得多是讓人尊重的。這種價值觀已經扭曲了”。在他看來,主要原因是許多好的制度形同虛設,所以必須要定期大掃除。最理想的社會狀態是沒有社會危機,但如果有了的話就必須有一個預警機制,有一個處理機制,還有一個善後機制。而他所有的文章,就是對這樣-種理想狀態的呼籲。

(陳勁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