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的用人邏輯

在這一輪人事調整中,中央一些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官員的任免,透露出用人上的新趨勢,也體現了領導方式的新變化

自去年12月以來,國家發改委的領導班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由於年齡原因,原副主任解振華、朱之鑫、吳新雄、徐憲平相繼離任。新上任的副主任則包括努爾‧白克力、張勇、王曉濤。

現年53歲的努爾‧白克力曾在北京上過學,漢語流利。從新疆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多年來一直在新疆工作,歷任新疆大學團總支書記、黨委常委、喀什地區行署副專員、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烏魯木齊市市長等職。

2003年4月,努爾‧白克力出任新疆黨委副書記,後兼任自治區政府副主席。2008年1月,46歲的他當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主席,躋身正省部級,2012年11月當選十八屆中央委員。

努爾‧白克力並沒有能源方面的背景,此次接班吳新雄出任國家能源局局長,成為近年來首度進入政府宏觀經濟部門,擔任“一把手”的少數民族幹部。

另一位正部級副主任張勇,此前主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生於1953年9月的張勇,曾長期在原國家計委任職,2001年調入國辦秘書二局,2003年升任國務院副秘書長,2013年3月調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任局長、黨組書記。

張勇離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後的空缺,目前已由國務院原副秘書長畢井泉接替。

經過此番調整後,目前國家發改委共有9名副主任。排在第一位的是劉鶴,之後依次是何立峰、努爾‧白克力、張勇、穆虹、連維良、林念修、胡祖才和王曉濤。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輪調整中,發改委副主任穆虹也順利跨入正部序列。自2014年1月起,穆虹開始擔任中央深改辦專職副主任,同時兼任發改委副主任。現穆虹已升為中央深改辦常務副主任。

中央深改辦主任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滬甯兼任。輿論認為,穆虹此次明確為正部級,既是對其業務水平、組織協調能力的肯定,也沿襲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兼任一把手的單位常務副職的配備慣例。

此外,國務院下屬各機構中,國土資源部、國資委、南水北調辦也有副部級以上官員“新老更替”,卸任者全部到齡退休。其中,張德霖接替張少農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並繼續擔任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專職);國資委原人事局長劉強升任國資委副主任,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金陽卸任;中辦原副主任王仲田接替於幼軍,轉任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

從上述的人事調整中,不難發現新老交替已成為一種常態,而在這種交替中,被提拔幹部履歷的完整顯得愈發重要。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梳理後發現,這輪提拔的每一位高級幹部,基本都是從最基層的科級幹部開始幹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走到高位的,很少被跨級提拔。有分析認為,這一現象與習近平2013年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脈相承。

在那次會議上,習近平說:“幹部成長是有規律的,年輕幹部從參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長為黨和國家的中高級領導幹部,需要經過必要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和培養。我們不能唯臺階論,但必要的臺階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現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

反腐引起人事連鎖反應

除了正常的屆齡退休之外,反腐對本輪調整也有著顯著的影響。由於原任職者在反腐風暴中落馬,組織部門不得不通過人事安排,填補其留下的空缺。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紀委查處中央統戰部原部長令計劃後引起的人事連鎖反應。

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後不到一周,中共中央就做出決定,由天津市原市委書記孫春蘭出任中央統戰部部長。而孫春蘭留下的空缺,則由天津市市長黃興國代理。

黃興國曾長期在浙江省工作,歷任中共象山縣委書記、台州市委書記、浙江省副省長,1998年被提拔為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2003年11月,黃興國調離浙江,出任天津市委副書記,2008年當選天津市長。

另一個例子是外交部原部長助理張昆生。今年年初,張昆生因涉嫌違紀接受調查,成為2012年11月中共新領導層上臺以來,首個落馬的外交高官。

張昆生此前在外交部4位部長助理中排名第一,並兼任禮賓司司長。他被調查後,禮賓司司長一職由新聞司司長秦剛補缺,而新聞司長則由部長助理劉建超兼任。這也是繼2006年後,劉建超第2次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由此不難發現,在補落馬官員的職務空缺時,常常會引起人事變動的連鎖反應,A落馬,B補缺A,C再接任B……這也給組織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因此,官場有個形象的說法:王岐山(中紀委書記)一發力,忙壞趙樂際(中組部部長)。

中財辦擴軍

近期,一些機構得到充實,也是這輪人事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去年底,隨著浙江省委原副秘書長舒國增的加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財辦)的領導層再次擴軍。

作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中財辦長期以來一直比較精幹,領導層一般是二至三人組成。但十八大後,隨著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重視,以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領導人數的增加,中財辦也不斷地得到充實和加強。

目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有四位政治局常委,包括組長習近平、副組長李克強以及劉雲山、張高麗兩位成員。超過半數政治局常委參加財經小組的領導工作。中財辦的擴軍也被認為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高規格配置的一種具體體現。

舒國增在2008年5月任浙江省委副秘書長、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在此次進京之前,他曾長期在浙江工作,是浙江有名的“筆桿子”。

舒國增此番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之後,中財辦呈“一正五副”格局。在主任劉鶴之下,副主任包括陳錫文、楊偉民、易綱、韓俊、舒國增等5人。

這6人中,劉鶴兼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中央深改小組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負責人,陳錫文、韓俊分別任中農辦的正、副主任,易綱還擔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分析認為,在這輪調整中中財辦的擴軍,不僅是規模的擴大,也是職能範圍的擴充,廣泛參與宏觀經濟決策、經濟改革、三農、金融等諸多方面。

學者官員受青睞

在本輪人事調整中,多個案例表明,專業背景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數名大學校長走出校園,踏上仕途,成為近期人事變動的一大亮點。這中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華大學原校長陳吉甯接任環保部部長。

現年51歲的陳吉甯是水污染治理的權威專家。1986年清華大學畢業後,他即赴英國求學,獲得英國帝國理工院博士學位。1998年回清華任教,歷任環境工程系主任、副校長,2012年1月開始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值得注意的是,陳吉寧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從正廳級擢升到正部級。

輿論認為,儘管環境惡化形勢日趨嚴峻,但地方及部門為護航GDP增長,往往不敢大刀闊斧治汙;由學界出身的陳吉寧掌管環保部,有助抽離利益糾葛,全力推進治汙實現“美麗中國”。

陳吉寧此番履新,也使得他成為目前國務院組成部門中最年輕的“一把手”。有分析指出,陳吉寧的晉升反映出中共拓寬幹部選拔的來源,從高校招攬從政人才。

在這輪調整中,出任部委領導的高校校長還有北京大學原校長王恩哥、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侯建國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校長懷進鵬,他們三位分別出任中科院副院長、科技部副部長和工信部副部長。

更早前,外交部旗下研究機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確定出任中國駐比利時大使。北京工業大學前校長郭廣生,確定出任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屬正局級幹部。

推動學者從政,顯然已成為中央人事任命的新現象。去年11月,中辦印發的《2014-2018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就首次提出,要從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單位裏,培養和選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

當時,北京市就任命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北京大學知名學者張頤武等8人,掛職北京市政府部門和市屬國有企業,擔任副局級領導職務一年。

強調專業背景,不僅讓一大批學者學而優則仕,也使得那些具備專業知識的官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今年2月13日,劉賜貴在海南省五屆人代會上全票當選省長。劉賜貴是福建泉州人,與海洋淵源頗深,他曾在沿海大省福建工作30多年,歷任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龍岩市長、市委書記、廈門市長等職。2011年調任國家海洋局局長。

此番赴海南島任職,熟悉沿海城市管理、海洋經濟開發的劉賜貴可謂是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工作。而履新一個多月來,他已開始赴基層多地調研,並在多個場合談及“海洋經濟”,已然進入了新角色。

中央新一屆領導上臺後,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分析認為,這事實上也對幹部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沒有一個高素質的官員團隊,就無法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昕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記者,政府決策的專業化水平要求愈來愈高,決策班子應具有更高的專業背景。

他認為,在這輪調整中,中央有針對性地在一些地區和部委配備專家型官員,就是旨在推進領導班子向科學化與專業性發展,推進改革決策的科學性與專業性。

文宣系統再配置

在這輪調整中,中共文宣系統也出現了“大挪移”。自2014年底至今,中宣部新增兩名副部長蔣建國、崔玉英,三名副部長雒樹剛、蔡名照、黃坤明職務分工有變,原副部長蔡武退休。文化部、國新辦、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華社等機構的“一把手”,也因此發生了連鎖反應。

去年12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任命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雒樹剛為文化部部長,接替已年滿65周歲的老部長蔡武。

現年59歲的雒樹剛長期從事理論研究工作,歷任《求是》雜誌社政理部主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秘書長、理論局局長。

雒樹剛在2000年4月升任中宣部副部長,8年後擔任常務副部長,步入正部級官員序列,並兼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雒樹剛同時還是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