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要碰面如何打招呼

在國際外交舞臺,領導人之間時常碰面,免不了要打招呼。

通常,領導人之間打招呼的方式有握手、擁抱、交談等。打招呼是領導人個性的顯示,其中暗含的門道也千差萬別,有的釋放了友好、真誠,有的則暗藏敵意,有時還可能出現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鬧出尷尬的情形。

仔細留意不難發現,各國領導人都有自己的打招呼方式: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會見他國領導人時總喜歡先握手,再輕拍對方肩膀以示親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一向表情豐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總表現得很“酷”;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任期間,因其不拘小節的個性,在外交場合笑料頻出……

握個手,千差萬別

握手是領導人間最常見的打招呼方式。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以“特殊關係”定義英美間緊密的政治、文化和歷史關係。

2008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訪問英國北愛爾蘭,與時任英國首相布朗會見,兩人當時手握得很緊,還舉到胸前,猶如好兄弟一般。

然而,並不是領導人間的每次握手都有這般熱情。

2013年9月,奧巴馬赴俄羅斯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雖與普京握了手,但媒體記者抓拍的照片顯示,兩人當時並沒有眼神交流,奧巴馬還緊鎖雙眉。那段時間,俄羅斯拒絕按美方要求交出“棱鏡門”事件揭秘者斯諾登,兩國還就是否應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產生分歧。

見與不見的“戰術”

每逢大會或出訪,各國領導人總避免不了碰面。但有時,是否見面,也是領導人表達態度的一種方式。

2005年,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訪日,她取消了原計劃與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會晤,提前回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後來在記者會上給出解釋:就在吳儀訪日期間,日本領導人還在發表參拜靖國神社言論,這讓“兩國領導人的會晤缺少必要的合適氣氛”。

去年6月6日,紀念諾曼地登陸70周年活動在法國舉行,其間,因美俄關係急轉直下,普京和奧巴馬都刻意躲著對方。

避開不見是一種向外界傳遞資訊的“外交戰術”,而領導人間的“不經意見面”更耐人尋味。

在去年6月舉行的諾曼地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上,路透社記者注意到,合影結束後,大多數領導人前往貝努維爾城堡吃午餐,但普京、默克爾和剛上任不久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聚到一起,並聊了起來。這是自克裏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後,俄烏領導人首次會面。有媒體評述,此舉可認作是俄烏兩國向外界釋放為緊張關係降溫的信號。

打招呼各有各“範兒”

要說在外交場合打招呼,最具個性者非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莫屬。

2006年7月,在俄羅斯聖彼德堡召開的八國集團峰會上,小布希為默克爾“按摩”雙肩的“雷人”之舉令人側目。

當時,正式會議尚未開始,默克爾坐在會議桌前與他國領導人交談,小布希走到默克爾身後,雙手放在她肩膀上輕揉了幾下。默克爾下意識地收緊肩膀,掙脫了小布希的雙手,隨後才看清原來是美國總統在“獻殷勤”。

對由此招致的批評,小布希卻滿不在乎。第二年,默克爾訪問美國,小布希還在記者會上笑著對默克爾說:“不會再給你按摩了!”

貼面禮是流行於歐洲的見面禮儀,在這方面,法國人最規範,英國和德國人卻不常用。

一次,英國前首相布朗在向默克爾行貼面禮表達問候時,高度緊張,以致動作僵硬笨拙,最後他的吻居然落在了默克爾的鼻子上。

與小布希相比,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打招呼風格要謹慎許多,但不失親切。

2010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身材高大的奧巴馬與時任菲律賓女總統阿羅約站在一起,愈發襯得阿羅約身材嬌小,和阿羅約握手時,奧巴馬禮貌地用手護住阿羅約的背。見到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時,奧巴馬也輕拍背部以示友好。

與奧巴馬的紳士風度相比,德國總理默克爾打招呼就更顯個性。

默克爾表情豐富,有時笑得燦爛,有時又似遊離,顯得“不走心”,有時也會流露出犀利、硬朗的一面。

在諾曼地登陸70周年紀念活動中,默克爾和普京握手,但外界注意到,默克爾看普京的眼神尤為犀利,普京則一臉嚴肅。有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是默克爾在對普京實施“眼神懲罰”。

(杜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