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二分急救,八分康復

搶救是讓人活下來,而康復是讓人活得更優質,更長壽。所以說,二分急救,八分康復。康復是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光救命不康復,則患者生活品質低下,甚至拖垮整個家庭。對患者來說,不接受康復治療,不僅限制其功能發揮,還直接縮短壽命。

差距一:康復醫生何時到場

中國:發生腦卒中,急救、溶栓,甚至開顱,只有神內或神外的醫生到場。

美國:發生腦卒中,急救、溶栓,甚至開顱,在患者旁邊,康復科醫生也到場。

這是一種極大的差距。與美國相比,我國的技術水準、康復器械、醫生素質都不差,甚至還有中醫按摩、針灸的優勢。但康復意識,我們差得太遠。

腦卒中康復講究越早越好。在生命體征平穩後,康復治療便可與臨床治療同時進行。六個月內是卒中康復的黃金期。這個原則,又有多少醫院能夠執行呢?

世衛組織資料顯示,我國腦卒中發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國高出一倍。

專家提示:

康復醫生來的晚,患者家屬又把康復想像成“伸伸胳膊抬抬腿”,晚點練也行,於是病房裏卒中患者身旁圍了不少人,噓寒問暖、送吃送喝,但能幫著康復的少之又少。說到底,還是康復意識需要提高。

差距二:中風之後如何生活

中國:中風後,歪歪扭扭能走就行,不上班,還要請保姆照顧;

美國:中風後,上班、運動、旅遊,生活和發病前區別不大。

讓患者完全回歸社會,這是康復的重要目的之一。

美國的卒中患者在社區的康復機構進行康復鍛煉,當生活能夠自理時,對於尚在工作年齡的患者,會有專門的社會機構對其進行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訓。比如患者以前是司機,患病後腿腳不利索,他們會幫患者找一個接電話、打字的工作,並進行崗前培訓。

在美國,上公共汽車時,卒中患者行動慢,司機和其他乘客會耐心等,沒有人抱怨,也不會有人盯著患者一直看。在這樣的環境中,患者心理很放鬆,不覺得自己是製造麻煩的廢人,回歸社會相對更容易些。

在中國,患者往往把自己歸入了無用之人的行列,從而沮喪、抑鬱、自卑,這種情況在四五十歲的人群中尤為明顯。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45歲以下成人發生的腦卒中約占全部腦卒中的5%~15%。

家屬更覺得患者可憐,便要照顧得無微不至。家庭條件優越的患者,動輒請一兩個保姆,康復的效果反而差一些。

對中青年患者而言,融入社會才算康復成功。家屬要把患者當成正常人,不過分呵護,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專家提示:

對患者來說,狠心不是壞事,越是手指不靈活,越要動手系鞋帶、扣扣子,幹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患側血液流通,防止肌肉萎縮。

差距三:康復時間堅持多久

中國:住院(不超過十天)-出院針灸(一個月左右)-康復(醫保限制半年內)-勉強生活(視經濟條件而定);

美國:住院(一周左右)-出院社區康復(長期)-社會機構工作培訓-正常上班。

同樣是卒中患者,中美兩國卻有不同的“康復路線圖”。康復的最終結果差距很大,這與患者得到的經濟支持有很大關係。

美國康復醫療費用很高,但其保險醫療覆蓋面廣,康復治療的專案均由保險公司承擔,對無保險無收入的病人,由政府承擔。因此,能堅持長期的康復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的職業培訓均是免費的,這也為患者最終走向社會提供了保證。

中國的卒中患者康復是納入醫保的,但醫保只管六個月的康復費用。有不少患者眼看著一天天好起來,到了六個月,醫保不給報銷了,自費無力承擔,康復也就停止了。康復的黃金期是在發病後的六個月內,但能堅持康復兩個月,就很不容易了。

72歲的張大爺突發卒中,左側肢體癱瘓,住院期間天天去康復科訓練,出院回家後,康復成了非常艱難的事兒。

老人坐著輪椅行動不便,連計程車都不愛拉,所以得靠兒子開車接送。通常兒子下午一點把老兩口送到醫院,然後去上班,張大爺的康復專案三點做完,之後得在醫院等到六點兒子下班才能來接。下雨、下雪就更不願意出門了。

卒中康復要依病情制訂不同的康復專案,蹬車一次50元、手部練習一次100元等等,天天或隔天去,醫保規定的六個月之後,這些費用就完全自費,對家庭是個沉重的經濟負擔。

此外,康復是個“慢功夫”,一些語言、認知方面的康復治療甚至需要一兩年,遠遠超出醫保的時間範圍,有不少患者因為經濟原因放棄康復。

專家提示:

如果因經濟問題實在無法去專業的康復機構,自己在家要堅持康復活動,但切忌盲目練,否則會適得其反。可以去正規醫院的康復科讓醫生量身訂制家庭康復計畫。目前,北京地區像北京醫院、北醫三院、中日友好醫院、301醫院的康復科都可以選擇。

差距四:康復心態苦與樂

中國:把康復當作苦差事。

美國:把手術後康復當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中美兩國的社會、醫療環境和康復理念造成了上述差異。

在臨床中,我經常看到有些患者咬著牙堅持訓練了一段時間,剛有了一點成效,就因為怕吃苦或者嫌麻煩而不來治療了;還有的患者通過康復本來已經能走著出去了,但回家以後不堅持鍛煉,又坐著輪椅回來了。

其實康復不是苦差事,而是需要一種樂活的生活理念。我常常對患者說,要把康復當成玩,比如你不喜歡唱歌,可能語言康復會讓你能成為“麥霸”;你不愛運動,可能肢體康復會讓你練成乒乓能手;你不喜歡電腦,思維康復讓你迷上電腦遊戲(康復有特殊電腦遊戲);你不願意外出,每天來康復科的路上看看街景,沒准一天不出來溜達還不自在呢!?

康復可能還會讓你突然發現自己的“超能力”。有個女大學生患有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發病後右側肢體受損,影響寫字。哭了一周,女孩開始用左手練字,僅僅半個月,竟然比右手寫得還漂亮。

專家提示:

腦神經受損是不可逆的,連累相應的血管、神經、肌肉都“用進廢退”,不堅持練,各項功能肯定退步。所以,康復必須要堅持。

鏈結:卒中康復有三級:

一級康復:要儘早,卒中後14天內進行康復訓練是較為適合的。如果條件允許,病情平穩後72小時即可進行康復。一般來說,一些神經科室強勢的醫院都會重視早期康復,如北京天壇醫院、上海華山醫院,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始康復治療。

二級康復:在發病6個月內。重點要進行抗痙攣治療、異常姿勢糾正、動態平衡訓練、步行訓練、作業訓練、言語、認知訓練。其中的8~12周是快速恢復期,非常關鍵,應抓住這個時機,要到正規的康復科進行治療。

三級康復:一般在半年後。患者經過正規康復訓練後,協調性和平衡性有所提高,此時重點要進行日常生活的指導,如穿脫衣物、打掃衛生或使用家用電器,還可利用社區健身器材適當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