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發旅遊資源 應對旅遊業冬季

王希富

剛剛過去的2105年,澳門整體經濟可謂陰霾籠罩。龍頭支柱產業——博彩業全年連續下跌。值得慶倖的是,最新資料顯示,十二月賭收183.4億元,跌幅大為收窄至21.2%,雖然仍無法擺脫連跌十九個月的困局,但相比去年十一月164億回升11.6%。2015年全年賭收2,308.4億元,下降34.3%。有賭業人士表示,政府預期一六年賭收2,000億元是合理預測,估計去年十一月的164億元見底;有投行樂觀預期2,400億元,學者則預期可能持平或輕微增長。新的一年,博彩業走向如何仍需我們拭目以待。但從目前的各項消息來看,似乎是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讓人不禁對新一年澳門整體經濟稍抱有期望。

但在為博彩業發展稍松一口氣的同時,另一支柱產業——旅遊業卻又傳出“噩耗”。統計局公佈,十一月參團旅客按年減少26.6%,按月下跌6.9%。旅遊業議會理事長胡景光表示,旅遊業步入冬季,2015年下半年隨團旅客每月維持雙位數跌幅,估計2016年團客仍然會減,政府應加大力度宣傳及推廣。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十一月參團旅客有76.9萬人次,內地團客(62.2萬人次)較一四年同月下跌28%,韓國(2.9萬人次)、香港(1.8萬人次)及台灣地區團客(3.7萬人次)分別錄得19.2%、27.5%及39.7%的減幅,日本團客(1.7萬人次)則增加27.1%。隨團入境旅客有72.7萬人次,按年減少17.5%,本地參團旅客更大幅下跌74.8%至4.2萬人次。首十一個月參團旅客共905.4萬人次,按年減幅為10.2%,其中隨團入境旅客(784.2萬人次)減少5.8%。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尤其是本澳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加大力度進行宣傳和推廣自是應有之道。但在宣傳和推廣過程中,宣傳什麼?推廣什麼卻也是始終需要思量的問題。剛剛過去的12月,本澳活動眾多,其中尤以澳門旅遊局舉辦「2015澳門光影節—光影奇緣」大型活動惹人眼球,光影節以蝴蝶仙子與小精靈的澳門奇遇為主題,活動在11個著名景點進行。由光雕表演、燈飾裝置及互動遊戲3個部分組成。為期近一個月的光影節成功吸引本澳居民及旅客入夜後爭相到各點拍照留念,遊人如織,頓時令景點熱鬧起來,原本沉靜的街頭充斥人氣,既叫好又叫座。成為本澳旅遊發展過程中,一次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典範案例。

其實關於旅遊資源的開發一直是本澳所關注的問題之一,這是因為“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一般研究認為,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顯而易見,本澳旅遊資源在自然風景方面存在無法改變的缺陷,要在此方面有所作為幾乎是不可能。剩餘的唯有在人文景觀方面下大工夫。實際上也是如此,本澳現時旅遊資源中最為重要的一是“東方蒙地卡羅”之稱博彩城市名氣;二是中西結合的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城區。而後者實際上的吸引力和開發利用上還是弱於前者,也正因為如此,本澳政府及旅遊業界才會投入極大的熱情進行宣傳推介。與此同時,其他方面的旅遊資源開發更是相當的不足,難怪從業界到遊客不斷發出增加非博彩旅遊項目的呼籲,而傳聞已久的路氹主題公園發展專案也因此被寄予極大的希望。不過,筆者認為在呼籲加大力度新建旅遊項目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對本澳現有人文資源等加大開發,多快好省的發展本澳旅遊。

文化風俗資源有待開發

旅遊資源的核心本質屬性就是對遊客的吸引力,而競爭力的由來就是特異性,只有新奇而獨特的存在才能對遊客對旅遊目的地產生興趣和嚮往,進而成行和消費,完成整個旅遊活動。本澳特色的世遺建築等歷史實物自不必說,完全具有這樣特異性和競爭力,因此成為澳門主要的旅遊資源之一。而其實博彩業亦是如此,本澳是中國唯一開賭的地區,在整個亞洲地區也是少數開賭的地區之一,緊張刺激的博彩過程以及聲色犬馬、燈火輝煌的賭城風情更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此之外,我們也知道澳門400多年的開埠歷史,中西文化一直在此碰撞、交融,除了形成特色的歷史遺跡之外,文化風俗等特色也是不容忽視,完全具有開發為旅遊資源的基礎。只是在方式方法上要多加探討和研究。

筆者認為,要進行文化風俗資源的旅遊開發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整體的掌握,總結整理具有本澳特色的文化風俗有哪些,最具有開發潛力的是什麼。以本澳的節慶為例,本澳法定節假日中不僅有中國傳統的春節、中秋,更有西方的復活節、耶誕節等等,隨著全球一體化,很多不同文化體系的節日逐漸為其他文化體系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但是澳門開始的這一過程的方式和時間在區域內算是相當之早,是本澳特色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肯定有遊客希望瞭解清楚。

其次,清晰以何種形式將特色的文化風俗體現出來,讓遊客可以觀看或者體驗到。還是以節慶為例,中西不同文化體系的這些節假日是如何一步步在本澳被確定並且被澳門人所接受,以及在過往澳門人如何慶祝這些來自不同文明體系的節日就是需要體現出來的最主要內容。除了興建博物館進行文字、圖片等資料的展示之外,我們更可以嘗試推出參與、體驗的形式,讓遊客可以在設定的環境中,透過真實感受或者電腦程式等形式直接體驗慶祝方式、瞭解相關禁忌等。

值得指出的一點是,將風俗文化作為旅遊資源進行開發,不僅可以帶來旅遊收入更加能夠對傳統風俗文化加以保護和傳承。可謂是一舉兩得。

傳統產業可以再加利用

本澳在旅遊資源的開發方面,筆者認為有兩個事件值得注意。一是對鄭家大屋的修復和開放;二是正在討論的氹仔益隆炮竹廠改建主題公園。兩者雖然同屬於歷史文物的活化利用。但是後者所涉及的爆竹製造與神香製造、火柴生產同是本澳三大傳統手工業,曾擔當著重要的角色,見證了澳門的發展,譜寫下了本澳手工業輝煌的篇章。如果很好的加以規劃開發,不難成為展示本澳傳統手工業的發展變遷的基地。讓遊客也可以瞭解澳門過往產業的發展變遷,使之成為發展產業旅遊的資源。

產業旅遊是當今旅遊的一種新形式,而工業旅遊是產業旅遊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企業利用工業生產設施、生產過程、成果成就、工廠風貌、企業文化和經營管理等工業相關因素為吸引物的一種別具特色的新型旅遊項目。其發祥於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雪鐵龍汽車公司,後被多家廠商效仿;德國煤鐵工業基地魯爾區的埃森列被《德國工業文化之旅》列為旅遊重鎮;英國威爾士首府加德夫郡的舊時礦區被改造為“大礦坑博物館”;美國華盛頓國家造幣廠、休士頓宇航中心等都有向公眾開放的制度,成為旅遊勝地。可以說,工業旅遊在發達國家被譽為“朝陽產業中的朝陽”。在中國,工業旅遊的開展約在20世紀90年代,主體主要是發達城市的知名企業,在新世紀初,全國開展工業旅遊的企業年接待遊客數量超過5萬人次的約占整體的70%。

就本澳而言,雖然地域狹小,而且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殖民統治。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澳門不同與內地的體制在一段時間內出現工業的繁榮期,雖然隨著博彩旅遊業的發展,這些工業的興盛和發展卻始終是澳門發展的一段光輝時期,甚至有些行業在區域以及世界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將這些都整理和展現出來,不僅可以讓人們更加清晰澳門經濟社會的發展脈絡,更加能夠讓人瞭解一般小型經濟體從第一產業為主到第三產業繁榮的發展過程,極具價值,相信也會有不少人感興趣。

而且本澳如果發展產業旅遊將可對現時的廢舊工業大廈等有起到很好的活化效果。

當然,若是開發傳統產業的旅遊資源,發展產業旅遊活動也不能將其定位為簡單的參觀,而是要結合產業特點、歷史因素影響、管理方式等,擴展知識性,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