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歷史性的突破

2015年11月7日,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因為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了會面。“習馬會”是兩岸關系的重大突破,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高潮,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成就。“習馬會”順應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潮流,契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給兩岸關系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開創了兩岸關系的新紀元。

“習馬會”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曾經處於長期的政治對立和軍事對峙狀態,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啟兩岸民間交流。然而,90年代以來兩岸關系起起伏伏,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分裂主義政治路線幾乎將兩岸逼到戰爭的邊緣。2008年以後,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下,兩岸關系才逐漸走上了和平發展的正軌。但是兩岸的接觸對話仍然停留在授權民間機構的層級,近年來才在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了直接溝通聯系的管道。由於兩岸固有的政治分歧,使得兩岸領導人無法直接見面交流,這在每年兩岸人員往來將近1000萬人次、兩岸貿易額將近2000億美元的今天,顯然是不符合兩岸人民期待的。“習馬會”突破了長期以來存在於兩岸關系中的政治禁忌,克服了雙方長期以來各自對於身份、稱呼、場合所執著的堅持。即使雙方仍有政治分歧,但是並不妨礙兩岸領導人的會面。

“習馬會”不僅是兩岸關系的歷史性突破,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兩岸的分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悲劇,為了結束積貧積弱、列強侵略的歷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首先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習近平指出:“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海峽兩岸應當攜起手來。“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馬英九也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享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兩岸應該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如今中華民族曰益強大,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兩岸人民都希望化干戈為玉帛,“習馬會”符合兩岸人民追求和平的共同心願,遵行了中華文化中“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思想,“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

隨著兩岸領導人第一次握手的實現,我們相信,有了第一次,將來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敏感的政治分歧問題,可以在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場合坦然討論交流。

“習馬會”鞏固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

“習馬會”過程中,兩岸領導人重申堅持“九二共識”,並且對於“九二共識”的內涵進行了深人的闡述,形成了更加一致的共同認知。習近平指出:“‘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於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馬英九表示:“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兩岸推動和平的共同政治基礎”。可見,雙方對於“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取得了高度一致的認知,為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當前,兩岸關系正處在關鍵節點上,台灣政局處在變動的重要時期,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的政治基礎顯得尤其重要,習近平指出:“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

“習馬會”得到兩岸人民的支援與肯定,台灣相關民調指出。80%的台灣民眾都樂見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但是民進黨和少數“台獨”勢力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民進党主席蔡英文事先給馬英九定下了“三個前提”,事後又攻擊“習馬會”“唯一達成的效果是用‘一中框架’框限台灣”。民進党和蔡英文的態度暴露了他們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的政治本質,揭露了蔡英文提出的“維持現狀”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的主張的虛偽性和欺騙性。“習馬會”使兩岸議題成為台灣媒體的焦點,而兩岸議題正是民進党和蔡英文的弱點,民進党和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也就沒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系。民進党和蔡英文極度擔心“習馬會”使其支持率下滑,暴露出了他們面對“習馬會”的焦慮心態丁習近平在“習馬會”中指出:“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承認“九二共識”才是民進党和蔡英文走出焦慮的唯一出路。

“習馬會”為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2008年以來,兩岸的交流交往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兩岸兩會簽署了23項協議,實現了兩岸直接雙向“三通”,開放了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和大陸學生赴台就讀,開啟了兩岸經貿交流制度化的序幕。7年多來,創造了4萬多學生交流、每年800萬旅客往來與1700多億美元貿易的空前榮景。而兩岸交流對話的管道,也從兩岸兩會這一民間的“白手套”形武向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即國台辦與陸委會官方交流對話的形式發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無論從人員往來、經貿合作、制度建設等各方面看,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然而,由於歷史形成的隔閡,以及“台獨”勢力的有意阻撓,兩岸關系正進入一個新的盤整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面臨現實的困擾與挑戰,“當前,兩岸關系發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如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乎發展成為擺在兩岸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務。

“習馬會”的過程中,兩岸領導人在許多領域的具體問題上形成了共同的意見,為進一步拓展兩岸關系的發展空間確定了努力的方向。習近平提出:“我們願意首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並且針對馬英九提出的具體問題作出了真誠切實的回應。習近平表示:設立兩岸熱線,“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可以先建立起來”;“對貨物貿易、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雙方可以抓緊商談,爭取早日達成一致”;“我們歡迎台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歡迎台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我們瞭解台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想法和感受,“兩岸雙方可以通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要加強兩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強同胞精神紐帶,為民族未來培養優秀人才;要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習近平的積極回應必然為兩岸關系的發展注人新的動力。這也說明,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只要本著以民為本的精神,海峽兩岸交流交往中的客觀問題都可以得到合情合理的有效解決。

“習馬會”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成為海峽兩岸的共同旗幟和共同認同,兩岸的問題終歸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問題,需要兩岸中國人自己坐下來對話、談判。習近平主席指出:“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雖然兩岸長期分離對立,但是海峽兩岸血緣同根、文化同源的中華民族認同和中華文化認同沒有改變。日據50年曾經試圖改造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但是沒有成功;近年來,“台獨”政治勢力試圖在台灣社會推行“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政策,同樣不會成功。習近平提出:“要加強兩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強同胞精神紐帶,為民族未來培養優秀人才。”中華文化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始終是兩岸同胞的切割不斷的精神紐帶。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既要加強兩岸文教的交流,也要重視兩岸青年的交流合作。文教交流、青年交流是促進兩岸同胞相互認同、心靈相通、心靈契合的重要途徑。

“習馬會”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証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即使雙方仍有政治分歧,但是並不妨礙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和平發展是兩岸關系的潮流,而“習馬會”則順應了這樣的潮流,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和兩岸同胞的支持。“習馬會”代表了海峽兩岸人民追求和平的共同心願,反映了兩岸人民謀求合作共贏的共同利益。

和平對兩岸人民尤其珍貴,兩岸人民都希望和平發展的趨勢不會再逆轉,“習馬會”正是反映了兩岸領導人對於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共同努力。這種努力,就是在頑固堅持“台獨”的民進黨內部,也有正面的反饋。如相對于蔡英文的小鼻子小眼睛,民進黨新潮流系的大佬洪奇昌大方地表示認同,他高度肯定“習馬會”,認為:“馬習會是兩岸關系發展史的壯舉,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地會面更是一大突破,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展與台海和平,值得予以肯定”。

(張文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