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昆山2200家臺企增資

【新華社南京2月28日電】記者28日從江蘇省昆山市政府獲悉,目前該市累計批准台資企業4600多家,其中增資項目超過2200家。數字的背後是“紮根昆山、永續發展”理念在廣大臺商中形成共識。

作為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昆山財政收入的50%、地區生產總值的60%、工業產值的70%、外貿進出口總額的80%以上來源於台資企業的貢獻。昆臺合作覆蓋到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民生用品、教育醫療、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呈現深度融合發展趨勢。

具體到企業層面,台灣排名前100大製造業企業中,已有70多家在昆投資設立近100家企業。昆山台資企業平均投資規模超1200萬美元。知名企業仁寶、緯創、南亞電子、富士康等,立足昆山不斷增資,佈局大陸開拓全球業務。

尤其是近3年來,臺企不斷在昆山增資。其中緯視晶光電、欣興同泰、滬士電子分別在昆增資9900萬美元、9000萬美元和4500萬美元。正新、捷安特、永信制藥、建大、統一等大型臺企也紛紛“加碼”。

“昆臺產業合作成果豐碩,面向未來需深入研究進一步合作還有哪些新的方向、新的路徑,如何搭建新的框架。”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施祖麟說,他對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等載體平臺打造成為“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以及昆山在兩岸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寄予厚望。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說,昆臺合作正在從以製造業合作為主向製造服務、管理服務等方面轉型。深化昆臺產業合作可依託現有合作基礎,以及兩岸人才交流等資源,在教育、醫療、養老、培訓等領域開闢新空間,充分利用台灣經驗,挖掘大陸市場。

兩岸共同基金會執行長陳德昇認為,市場化理念是連接兩岸未來合作、兩岸青年交往的重要元素,通過市場之手可以開闢的合作空間潛力巨大。昆山未來應充分挖掘市場自身的動能,推進臺企紮根昆山永續經營。

兩岸大學生創新成果在福州集中展出

【新華社福州2月28日電】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新創業暨兩岸教育成果展於28日在福州拉開帷幕,共有來自14所高校的70多件創意產品參展,台灣和大陸各7所高校同臺展現創意。

據悉,參展作品涵蓋了智慧旅遊、智能家居、數字多媒體應用等領域。一些院校帶來的智能自行車和跳舞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注意,參觀者還能在現場進行互動式體驗。

“此次展覽是兩岸大學生展示創新成果的良好平臺,對於促進兩岸大學生創新具有現實意義。”台灣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說,近年來,台灣高校的文創作品曾獲德國紅點、IF設計大獎等世界性獎項,此次展覽中也有獲獎作品集中展出。

本次成果展由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福建省教育廳、福建江夏學院等主辦。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兩岸校長講壇、兩岸高校文化教育交流沙龍等活動。主辦方表示,成果展將長期舉行,全年約展出四期,每期一個月。

此次展覽的舉辦地是三坊七巷的小黃樓。據了解,三坊七巷被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而小黃樓作為“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中心”,正著力打造海峽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新平臺和兩岸青年創意創業的孵化基地。

上海台商新設兩岸創業基地 揭牌入駐

【中央社上海28日電】中國大陸上海市由台商籌畫成立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慧高‧光創園」27日揭牌,首批入駐企業將於3月初正式遷入這座兩岸「眾創空間」。

上海台商協會會長李政宏表示,兩岸創業基地代表的是未來,成功的企業需要傳承,需要孵化基地源源不絕創造更多更好的企業。

慧高光創園董事長呂勇逵接受訪問時表示,有感於很多到大陸創業的台灣人對當地政治文化不理解,希望用自己25年的台商經驗協助他們,找到通路管道,並結合台商協會的資源協助創業就業。

呂勇逵表示,園區定位為海峽兩岸青年交流,連接台灣和上海、連接創業者與資本家,優勢在更好的服務,以及政策的輔導。希望透過兩岸交流、青年交流及論壇,達到互相理解。

他說,更好的服務是指有台商協會的協助和流通管道,團隊導師都來自台商,有通路配合。預計有五十幾名成功企業家和教授級企業導師,預計每個企業搭配兩名導師。

呂勇逵表示,位於莘莊工業區的兩岸青創基地原本是自己工廠的研發大樓,因應政策鼓勵、可以幫助青年,於2015年7月正式定位為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區。

他說,兩岸願意創業的青年都可以入駐園區。其中,對台灣青年創業過程中的協助,包括政策落實、法律扶助、還有天使基金落地,提高成功機會。

園區規模2萬3000平方公尺,可容納兩百多家進駐。已有電子商務、光波研究、新能源開發、電子材料研發等30多家企業決定入駐。

首批入駐的上海數宜電子商務公司是台灣、上海和天津三地合作的服務平台,執行長黃元表示,認同園區經營者「兩手空空一樣可以創造」的理念,這是創業需要的理念。

將於3月遷入的上海秉拓機械設備公司是台灣知名食品廠的設備供應商,總部原本設在嘉定區。負責人辛濱表示,由於上海總部主要工作在研發,服務好是他決定搬遷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