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未酬奧巴馬:8年留下哪些未竟之業

奧巴馬於2008年就任,可以說是受命於危難之際。美國內部正是嚴重的經濟危機;而外部,除了傳統的一般地緣政治問題外,主要是從9.11以來,因小布希政府應對不當,特別是攻打伊拉克,打開了中東潘朵拉盒子,讓美國騎虎難下;還有長期以來日益加深的貧富懸殊和老的種族問題加新的移民問題。這些都不是他造成的,但是他接手了這樣一個攤子。

作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任黑人總統,那些弱勢群體對他抱有特殊的期待。他與布希父子、克林頓夫婦不同,完全起于平民,沒有任何權勢背景,競選經費也主要靠「眾籌」,而較少大資產的捐助。應該說是反映比較真實的民意的。當時美國人心思變,奧巴馬以「變革」(change)的口號贏得人心。

但是他這個總統似乎做得特別辛苦,儘管得到了連任兩屆,所有的主張都舉步維艱。現在他的任期結束了,而且是交到了一個政見處處與他相對立的人手中。最諷刺的是,他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黑人當選總統,舉世矚目,普遍認為是美國反種族歧視一大成績,有里程碑意義;而他的繼任,卻肆無忌憚地宣揚種族歧視,而且以此競選而當選。如何看待奧巴馬這8年的成敗,是耐人尋味的課題。

受命於危難之際

奧巴馬上任於美國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之時。他的就職演說用了相當大的篇幅歷數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呼籲美國人打起精神,恢復信心,發揚美國的光榮傳統,重溫核心價值觀,克服分歧,團結起來,重振家業。當然,歷屆總統的就職演說總免不了說一些鼓氣的漂亮話,但是奧巴馬的演說中這部分篇幅特別大、辭藻特別華麗、調子特別高,幾乎像是出征前的戰鬥動員,甚至引用了喬治•華盛頓在獨立戰爭最危難時刻的一句話:「讓後世知道……在一個只有希望和美德才能成活的嚴冬……此城此國曾驚起迎戰共同的危險。」

這正說明他對美國處境內外交困形勢的嚴峻,特別是民氣渙散,信心低落,是充分意識到的。另一方面,他也背負著選民渴求變革的期望。再加上有史以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的角色,讓他有一種歷史使命感,帶有某種理想主義。這個特點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使其目標過於宏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競選到就職演說,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施政目標,涉及經濟、教育、科技、醫療等各個方面。除了應對當前危機的臨時措施外,總的方向是擴大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使經濟增長能惠及更多群眾,縮小貧富差距,另外還有環保和新能源。其中最重要的、打上奧巴馬標記的是醫保改革。對外,則提出加強國際合作,也就是反小布希的「單邊主義」,重視與盟國的關係,不再單槍匹馬作戰;同時繼續幫助窮國,盡國際主義義務。諾獎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專門為文表示擁護,稱之為「新新政」,也說明從某種意義上,它確實是繼承了進步主義和羅斯福的「新政」的傳統。在美國各種有爭議問題上,他可以被定位為民主黨偏左的自由派。

未竟之業

據一項調查:不同團體對奧巴馬的評價分野很鮮明:有關民權、環保、自由選擇等組織對他評價很高,有的民權組織給他打滿分,甚至有人認為奧巴馬可以作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載入史冊;而保守派及其組織對他評價很低,有的極端保守組織甚至給他打零分。

奧巴馬自己及其擁護者肯定的政績,大體有以下幾點:

1、扭轉危機。經濟開始復蘇,就業增加,新增千萬以上就業崗位。2、聯邦財政赤字大幅縮減,2015年赤字比2009年減少70%。3、大幅度提升能耗效率標準,在國際上促成治理溫室效應的《巴黎協定》。4、通過《平價醫療法》,擴大醫保覆蓋率,受惠者達2000萬人。5、教育改革,其主要效果之一是減少了大學生還貸壓力。6、結束伊拉克戰爭,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在國外的戰鬥人員降到12年來最低;擊斃本•拉登;達成與伊朗的核協定,打開與古巴關係。

看起來成績斐然。但是從反對者方面來說,以上每一條都可質疑。首先,數字雖然來自權威機構,其中也包括像福布斯那種保守派雜誌,但是多數都是政府自己發佈的,有誇大成績之嫌。在總的執政理念上,反對者對奧巴馬政府最大的批評,還是政府干預過度。儘管奧巴馬一再表明他是資本主義擁護者,在即將下臺前發表的總結性長文中還說:「資本主義一直是世界繁榮迄今最大的推動力和機遇所在」,其擁護者也特別強調就業的增加都是在私營部門,政府實際上是在裁員、減少開支。但是反對者還是認為他的政策就是「政府接管」,爭議最尖銳的還是他的醫改方案。

關於醫改

奧巴馬念茲在茲的是醫療改革,他考慮此事非自競選總統才開始,改革方案醞釀已久。他上任伊始急不能待地推出的第一項重大法案就是醫改法。這是最複雜、也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誰都抱怨美國醫療制度不合理,但是一提到改革,每一類人都有理由對某一變動不滿意。克林頓也曾提出過一個改革方案,而且內舉不避親,任命希拉蕊主持此事。那時還是財政赤字減少,經濟最繁榮的時候,結果也以失敗告終。

許多觀察者都不理解奧巴馬為什麼急急忙忙提出這件事,認為不是好策略。一般說來應該先易後難,先做成幾件比較容易通過的事,有了「政績」,建立了威望,在國會多爭取一些支持,然後再提出會更好。何況又在經濟危機中,提出一項需要政府花錢(至少開始短期內需要)的事,阻力更大。

是他顯然低估了反對意見之強烈。關於醫改的爭論曠日持久,耗費了他第一任的大量精力和政治資本。據知情者稱,由於在國會遇到共和黨議員一致的強力反對,成為一樁黨派鬥爭之事,實質內容無人認真考慮,奧巴馬本人也不關心其細節,交給議長佩洛西去處理,目標就是好歹必須通過。結果在各種利益集團和遊說集團討價還價之下,法案一再修改、妥協,變成一個大雜燴,文本有上千頁,極為繁瑣,而且有些條款自相矛盾,無法執行。擁護者與反對者沒有人從頭讀完過。最後等於占多數席位的民主黨憑「黨性」通過,而共和黨則無一人投贊成票。這本身就不能算成功。 環保與能源

奧巴馬另一施政重點是提倡環保,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產。

推動環保、清潔能源當然是既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全人類的好事,而且美國以其實力理應在這方面其帶頭作用。不過與醫療改革一樣,宏偉計畫是一回事,落實起來又是一回事。在任期前兩年,與推動醫改法一樣,趁著民主黨在議會占多數,2009年6月就通過了《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由時任能源部長朱棣文宣佈,聲稱這一法案不但能減少污染,還能為千家萬戶節約開支,增加就業崗位,為美國經濟繁榮奠定強有力的基礎。法案明確提出,21世紀的競爭是能耗效率的競爭,而美國應該起帶頭作用。這又是一項包羅萬象的長期的計畫,連節能建築的標準、節能燈的生產和推廣等等,都包括在內,提出了一連串計畫數位。

能源計畫的大部分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方見成效,例如大幅減少碳排放的達標期限是2025年,還要經過四屆總統。這也是美國本國政治分歧、阻力還很大的問題,這些都有賴於其繼任是否堅持同一方向的努力。奧巴馬曾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一位他的選民,106歲的非洲裔老太太,說他不知道這位老人的兒女們如果活到她的年紀,會看到美國有怎樣的變化,說明我們促成了哪些進步。也就是說,奧巴馬他充分意識到他所致力於的「變革」要很久以後才能見到成效。

在國際上推動實現了關於減少溫室效應的《巴黎氣候協定》是一項值得肯定的成就,但氣候問題更是長期計畫,在美國本國阻力就很大,落實前途難以樂觀。

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尷尬

在國際方面,奧巴馬是在美國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之際,人心厭戰而當選的。他的承諾是結束兩場戰爭,撤出伊拉克,大幅度減少在阿富汗的駐軍。他的任務有點類似尼克森停止越戰,收縮戰線,不再包打天下。他在就職演說中也強調,要多用外交手段而少依靠軍事力量解決國際爭端;美國的安全在於事業的正義性,美國的力量在於以榜樣服人,要表現克制和謙虛。而且表示「向任何願意放開他們握緊的拳頭的人伸出手去」。

不但美國人厭戰,連歐洲人也希望美國扭轉小布希的一意孤行的黷武政策,所以奧巴馬剛一上臺,什麼都還沒有做,就得了一個諾貝爾和平獎。不是憑已有的成就,而是憑期待,事先授獎,這是有悖常情的,也受到許多非議。這只能說明至少有一部分歐洲人多麼希望美國新總統實現他的和平諾言。奧巴馬本人可能也感到意外,並且知道對他獲獎的爭議。他發表的獲獎辭十分冗長,卻了無新意。

一開始他就亮明他有一個身份是美國的三軍司令,知道不少人對他得和平獎有保留。他滔滔不絕講了許多關於和平與戰爭的哲學和歷史的空話,關於實質性的問題,他提出了堅持反對核擴散和爭取實現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無核世界」上個世紀蘇聯提出過,美國領導人卻是第一次提出這個目標。總之從這篇充滿了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一方面」,「另一方面」翻來覆去的長篇講話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對於得和平獎也感到尷尬,而且無法承諾美國停止對外用兵。

撤出伊拉克

奧巴馬向著和平方向做到的事有:結束伊拉克戰爭,減少阿富汗駐軍,擊斃本•拉登,大幅減少美國海外的戰鬥部隊,與伊朗達成核協定。還有與古巴關係正常化,成為80年來第一個訪問古巴的總統。這些成績應該可圈可點。

如今,不論朝野,很少美國人再為小布希打伊拉克戰爭辯護。人們是健忘的。當初正在9.11震盪波之中,公眾情緒與現在很不一樣,儘管有反戰遊行,實際上多數公眾的心態還是擁護的。而奧巴馬是少數政治人物中一開始就鮮明地反對的。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的法案常常是他反對的,他還是堅持己見。他在就職演講中提出要「負責任地把伊拉克交給它自己的人民」,這點他做到了,2011年底美軍全部撤出伊拉克。另一個他提出的任務:結束與基地的戰爭,也以本•拉登被擊斃而實現。但是他主張關閉關塔那摩監獄,終其兩任都沒有做到。

他批評伊拉克戰爭使美國負擔了沉重的軍費,但是他的政府用於與戰爭有關的費用達8600億,超過小布希政府的8110億美元。(根據國防部的《綠皮書》)這個數字不包括國防部本身的軍費。不過,由於較多使用特種部隊和無人戰鬥機,美軍在外傷亡人數的確比小布希政府時期減少許多。

以上還未把他的「戰略再平衡」目標下派往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計算在內。總之,在奧巴馬當政期間,美國戰線並未收縮,反而更加擴張,實際軍費不減反增。

在經濟領域,他提出了「環太平洋夥伴(TPP)」計畫,作為打上他的印記的創意,據說將促進貿易,增加投資和就業,對與會國勞動者和企業都有利,更重要是制定國際貿易的規則,顯示美國的領導。但是美國國內對此就有分歧,連希拉蕊都有異議,特朗普已經聲稱要予以否決。

結語

奧巴馬的雄心壯志未實現的多於已實現的。其中有一些是因為其帶有長遠意義,實施起來也比較複雜,不是立竿見影,所以不大容易為廣大群眾所理解。很難說哪些是他不能左右的客觀因素,哪些是他本人的缺陷。

就個人人品而言,奧巴馬比後繼兩位競選人都少一些「小辮子」。他的經歷幾乎可以作為勵志的典型。在私德方面,他比華盛頓特區很多政客都乾淨。除了他自己向記者坦言的,學生時代曾接觸過大麻和可卡因之外,還沒有發現其他劣跡。在當前美國這種競選廝殺中,能經得起這樣祖宗三代「人肉搜索」,還沒有醜聞纏身,或至少疑點斑斑,也不容易。最後政敵只能在他是否出生在美國上做文章。可惜,執政的成敗往往不與政治家的人品成正比。他為自己的理念奮鬥了八年,從結果來看,不能說一點沒有成績,但與他的初衷和許諾卻相距甚遠。

特別是在美國特色的兩黨鬥爭中,他的政績並沒有為民主黨加分。他從一開始就呼籲團結,消除黨爭,但是八年後,這種分裂不但沒有彌合,反而變本加厲,而且不但是在政界,全民都嚴重分裂。在種族問題上,他的當選本來是美國社會進步、消除種族偏見的象徵,而在他卸任時,種族關係反而更加緊張,居然讓一個肆無忌憚公開宣揚種族歧視的人得勢。奧巴馬個人對此應負多少責任,難以評估,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這屆政府的成功。

本來,鐘擺來回擺動,選民過幾年就想換換胃口,這是美國政治常態,不足為奇。政黨更迭,大政方針一般還有連續性。這次的特殊處在於換了這麼一個「不靠譜」的人。鐘擺會向另一極端擺到什麼程度,連續性是否會讓位於顛覆性?奧巴馬為希拉蕊競選月臺時說如果選了特朗普,「我們過去八年所有的進步將會飛出窗外」。而他在《經濟學人》週刊上發表一篇總結性的文章中又一再強調,美國總統的職務是「接力賽」,意思說,很多工是需要後繼者長期繼續努力實現。那麼現在他的各項未竟之業有多少會被「接力」完成,還是會「飛出窗外」?只能拭目以待。

(資中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