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與經濟酒店——本澳旅遊業發展的後勁動力所在 王希富

繼二○一四年進行家庭旅館的調查研究後,旅遊局去年委託一家調研機構於二○一六年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二十九日展開「家庭旅館」的追蹤研究,瞭解現時市民對開設家庭旅館的最新取態。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在民間開設家庭旅館的議題,社會的取態仍處於較分散的情況,並未達至高度共識。將來,旅遊局仍會因應社會變化,持續關注這議題的發展。

是次追蹤調查採取街區訪問及網上問卷的方式收集數據,街區訪問調查覆蓋全澳各區,目標受訪者為過去十二個月在澳門居住的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街區訪問及網上問卷最終成功收集了二千一百四十六個樣本,當中二千一百○二份是街區訪問,四十四份是網上問卷。

二○一六年受訪市民對議題的關注度及贊成度均下降,二○一六年有五成五市民有聽過此議題,二○一四年有五成八。二○一六年受訪者贊成議題的比例亦較二○一四年輕微減少,二○一六年有六成一,二○一四年多於六成二,無意見則上升,二○一六年有八成四,而二○一四年為四成二。

在開設條件和發展模式方面,受訪市民表示無意見的比率均較上次調查高,切合現時市民關注議題的程度較兩年前為低的情況。

在與土地運用有關的問題,如對於容許「住宅用途之土地或樓宇改建」及「非酒店用途之土地或樓宇」開設家庭旅館,兩次調查的支持度均較低,其中不足一半(二○一六年為四成二及二○一四年為四成八)的市民認為家庭旅館可以在住宅用途之土地或樓宇改建,反映市民對改變土地用途的疑慮。

在自己居住堂區開設方面,二○一六年的調查中祇有氹仔及大堂區受訪者首選在其本區開設家庭旅館,但贊成比率祇介乎約六成。二○一四年祇有居住在大堂區及路環的受訪者首選在其本區開設家庭旅館。綜合兩次調查都呈現市民傾向選擇非自己居住的堂區的現象。贊成在本身居住堂區開設家庭旅館的比例仍未形成主流,受訪者普遍擔心治安、衛生及交通等問題。

總結兩次調查情況,都反映約六成的受訪巿民贊成家庭旅館的概念,不過是次調查贊成度呈現輕微下降,關注度亦出現下降現象。是次追蹤調查與二○一四年情況相同,受訪者都表示需考慮更多細節才可推行家庭旅館的概念。比對兩次調查所提出的細節內容,二○一六年的調查顯示,市民較著重政府需作出監管(二○一六年有四成一及二○一四年有兩成八),其次是政府推行前需要作出規劃(二○一六年有兩成二及二○一四年有三成二)。按照是次追蹤調查結果,市民贊成在本身居住堂區開設家庭旅館的比例仍未形成主流。

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指出,為配合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特區政府將從旅遊設施的配套建設方面加以引導,採取傾斜政策,為中小企業參與創造條件。以明確的政府政策,重點推動經濟型酒店、特色主題公園、綜合購物中心等設施的建設,為遊客提供多元化的住宿選擇與適闔家庭客群的旅遊及購物項目,從而吸引不同類型的遊客。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尤其是定位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近兩年來,隨著博彩業深度調整,帶動整體經濟的下滑,旅遊業亦不例外。早些年對於旅遊業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如何應對旅遊承載力的一再「爆表」,以及如何提升旅客素質。甚至有言論認為,應提高赴澳旅遊的門檻,大有本澳旅遊業「揀客」的趨勢。但前年到去年,因應經濟形勢,幾乎又變得「來者不拒」。如此變化可謂明顯。也反映出本澳旅遊業仍在不斷尋找和調整定位。而且事實也證明,旅遊城市的旅遊發展應對市場變化最為穩妥的做法始終都是不斷完善自身軟硬體,既包括硬體的擴容、完善,亦包括業界服務質素的提高,以及全社會對旅遊業的發展共識和認識。

這其中,本澳面臨最大的困難當屬硬體的擴容。對本澳而言幾乎是無解的難題。也正因為如此,從多年前就一直提的主題公園和經濟型酒店也才始終是「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雖然過往在此議題上,業界聲音幾乎一致,均將兩者視作增加旅遊配套的重要形式。而同樣作為近乎可行的硬體擴容之一——「家庭旅館」卻也始終難以形成共識。就其主要原因,筆者認為,除去調查所指的土地用途的改變疑慮。也與本澳社會實際有關。

第一,本澳本就是地少人多,人均居住面積較少,不少居民尚且存在解決自身及家庭居住困難的階段,實在是難以有空間提供「家庭旅館」,這一點從經濟角度或可更好解讀,「家庭旅館」在國外起步階段多數是為了配合區域旅遊業起步發展,彌補市場供應不足,也讓當地居民在產業發展中直接獲益而出現的。但本澳而言,旅遊業已經算是高度發達,產業鏈條的延伸已經能夠讓多數市民獲益。且實際上需要開設「家庭旅館」獲得收益缺少迫切性,真正希望以此收益為主的家庭卻又缺乏客觀的條件。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本澳就不存在一定意義上的「家庭旅館」,從網路上也可以搜索到在氹仔等區域也有居民發佈資訊,可以提供住宿空間給旅行者。且實際環境還相當不錯。明顯已經超出以經營盈利為目的的基本需求。而是為了廣交朋友,甚至是體驗「共用經濟」理念。且不論其行為是否合法,但從事實上,本澳已經存在「家庭旅館」。

第二,還是應該歸結於空間的限制,本澳旅遊承載力一直以來經受著考驗,甚至在熱門景點地區出現了本地居民與旅客爭奪市政設施的情況。甚至敵視旅客的言論、行為也曾有出現。儘管絕大多數的市民是熱情好客的,但若當旅客數量超過一定的界限,影響到居民生活時,這一矛盾就會出現。居民雖然明白旅客、旅遊業是本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亦直接關係到自己的生計,但卻也難免有所排斥。

第三,從社會實際角度考慮,本澳博彩業發達。周邊衍生的灰色、黑色產業鏈條不少,雖無明確數據顯示博彩業對社會治安環境的不良影響,但也沒有明確證據否認兩者之間的關聯。也正因為如此,本澳所謂的訪澳旅客中構成成分複雜,既有占大多數的純粹觀光客、也有不少的抱有其他想法的人混跡其中。甚至有些本就不合法的行為原本就像隱藏到本澳居民區內。而這也正正是早些年「非法旅館」成為眾矢之的,全澳社會大力整治的原因所在。

第四,承上所言,本澳「家庭旅館」的發展與其他地區不同之處在於,一開始就沒有發揮正面作用,反而因為「非法旅館」及其所衍生的罪案,將原本正面或者說是中立的「家庭旅館」拖進負面形象。從社會法治上將,本澳也是未有對「家庭旅館」的正面規管法律,而直接去到嚴厲打擊其「非法性」上。無形中,對希望正常開設的「家庭旅館」構築了難以逾越的屏障。

那麼,本澳究竟是否需要發展「家庭旅館」?

筆者的認為是需要,僅從一個角度就可以證明。那就是旅遊的分流平衡和不少社區所希望的啟動角度。本澳旅遊業的一大特點就是,旅客多數集中在熱門景點或區域,無論是一般體驗還是消費購物都十分集中,這既造成了熱門景點和區域的擁堵等一系列問題,也不利於旅客更好的體驗。而且還讓很多深入社區的旅遊資源難以得到啟動和開發,尤其是舊區很難再旅遊業發展中得益。而分析其原因關鍵的就是旅客很少到達。毋庸贅言,若在舊區有平價、舒適、安全的「家庭旅館」提供住宿,當可很好的吸引部分旅客前往,也必將能夠帶動區內的消費。這對本澳旅遊業的長遠發展而言,也無疑是重要的動力所在。

如果說「家庭旅館」是近乎可行的一個旅遊配套硬體擴容之道。那麼另一個擴容管道——經濟酒店就不得不提。儘管在今年度的市政報告中已經被列為重點。但業界認為,現時澳門酒店房間增加,平日需減價引客,甚至有博企酒店項目更主動降星級減價引客,反映市場競爭激烈,近幾個月才稍好轉。博企酒店搞推廣時,每晚房價低至五、六百元,並有大量配套,經濟型酒店如何競爭?即使經濟型酒店每晚低至二、三百元吸引旅客,也未必彌補成本支出。有酒店業者表示,政府創設條件、降低門檻吸引投資者經營經濟型酒店屬好事,至於前景、競爭力如何,則由投資者自行「計數」。在現時行業供應大、需求弱的市場環境下,經濟型酒店吸引力較小,酒店業壓力仍在。

筆者認為,雖然從當前來看,本澳星級酒店確實存在入住率有所降低的現象,但這並非是普遍和長期現象。更為常見的情況反而是重要節假日「一房難求」,以及面對每年3000萬以上遊客,留宿率仍舊不高的現實。況且,經濟型酒店的出現還要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抑制非法旅館。

非法旅館之所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會有需要。本澳年遊客近三千萬,而酒店所提供房間只有數萬,其中還多是星級高檔酒店,每晚房價動輒過千,甚至數千元。每逢旅遊高峰期房間供不應求,酒店經營者坐地起價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凡此種種,一些消費能力較低的遊客根本不會考慮入住高檔酒店,因此價格低廉的非法旅館即使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安全隱患但仍然受到歡迎。尤其是在新口岸等一些區域內,過往非法旅館幾乎是明目張膽的開門營業,即使是在《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生效後有所收斂也並非完全杜絕,在利益的刺激性,仍然有不少的非法旅館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堅持存在,早前發生命案後整層大廈被查封數個非法旅館經營單位就是最好的明證。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需求存在,相信即使是對經營非法旅館的處罰不斷提高也只能是換來更加隱蔽的經營手法,要單純靠法律的阻嚇去杜絕非法旅館根本就是空想。而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正規途徑滿足廣大遊客對廉價住宿的需要,減少甚至逐步消除非法旅館存在的土壤。要做到如此,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本澳增加酒店客房供應,尤其是經濟型酒店的供應。

對經濟型酒店目前並無形成一個公認的定義。國外對經濟型酒店的劃分主要以價格為標準,例如:「經濟型酒店是指不提供全面服務(full service)的,房價在1991-1993年期間維持在33美元以下的酒店」。所以,經濟型酒店又稱為有限服務酒店,其最大的特點是房價便宜。而其服務模式一般也被認為是「b&b」(住宿+早餐)。因此有人將經濟型酒店的定義總結為:「以大眾旅行者和中小商務者為主要服務物件,以客房為唯一或核心產品,價格低廉,服務標準,環境舒適,硬體上乘,性價比高的現代酒店業態。」從這個總結出來的定義當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經濟型酒店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其一,產品的有限性,經濟型酒店緊扣酒店的核心價值——住宿,以客房產品為靈魂,去除了其他非必需的服務,從而大幅度削減了成本;其二,產品和服務的優質性,與一般社會旅館不同的是,經濟型酒店非常強調客房設施的舒適性和服務的標準化,突出清潔衛生、舒適方便的特點。其三,價格適中,相對於高檔飯店動輒上千元的房價,經濟型酒店的價格一般在人民幣300元以下,折合澳門元也不過400元左右。其四,市場定位明確,經濟型酒店的目標市場是一般商務人士、工薪階層、普通自費旅遊者和學生群體等,而高檔酒店往往以高端商務客人、高收入階層、公費旅客為主要目標市場。另外,一般分析認為,經濟型酒店適合連鎖經營方式,以此達到規模經濟,提高品牌價值,而這也是經濟型酒店區別於其他星級酒店和社會旅館的一個明顯特徵。

研究者指出,經濟型酒店的特點是少花錢快賺錢,但卻往往只能在經濟發達、人口流動快、密度高、交通方便、市政設施成熟的城市或地區生存。經濟落後的地區很難誕生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型酒店。而這些要件對本澳來說,根本就不存在困難。龐大的訪澳遊客數量,與周邊地區日益密切和方便的交通聯繫,甚至是緊湊的城市佈局所帶來的各種社會服務設施相距不遠都可以算是本澳發展經濟型酒店的優勢所在。但是本澳經濟型酒店卻仍是處在討論和研究階段,重視程度根本不足夠,。甚至一直有人將經濟型酒店與廉價酒店劃上等號,雖然本澳也有一些二星、三星的酒店,但是不可否認其在管理和硬體上根本就不能適應旅客的要求,而且數量上也不算多,甚至在旅遊旺季還會「一房難求」。其性價比可以說是低的可憐。這也就無怪乎,很多訪澳旅客紛紛選擇「澳門遊、珠海住」的模式,遊客逗留天數自然得不到提升,其他與旅遊相關的消費也就會相應減少。這對本澳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目標相去甚遠。

其實,早在多年前行政長官崔世安就曾表示,澳門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將需要不同類型酒店提供客人選擇,經濟型酒店成了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已積極考慮在粵澳新通道澳門範圍內,尋找土地興建經濟型酒店,並會採取公開競投的原則。並稱,未來施政中除了一些既定的計劃,還希望建立軟硬體長效發展機制。因應澳門朝向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目前硬體配套存在不足。從2003年至今,綜合娛樂博彩及相關行業發展,吸引不少高消費客源。但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配套行業,包括零售業、會議展覽等,需要不同類型酒店提供給客人,故特區政府未來推出土地建設經濟型酒店、小型會議展覽場地等,並希望採取公開競投的公平原則。至於興建經濟型酒店的選址,考慮在粵澳新通道澳門範圍土地,並已作了相關研究,認為有一定發展需要,故積極尋找土地建經濟型酒店。他認為,經濟型酒店是澳門旅遊發展、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粵澳新通道澳門範圍,還會考慮在其他地方建經濟型酒店。

其實,更早些時候特區政府已經多次重申澳門需要廉價酒店,而且也已經公開表示支援經濟型酒店發展,包括澳門旅遊局與相關部門協調溝通,針對舊區小型建築物及土地的再利用進行研究等。民間學者亦認為本澳的確欠缺廉價酒店,而經濟型酒店正好可以彌補此缺口。即使可以預見本澳要發展經濟型酒店仍需克服物業成本高、營利模式需調整等的困難,但是仍可確定的是本澳經濟型酒店的出現當屬必然。

另外,筆者認為本澳發展經濟酒店,還有著諸多可供選擇主題值得突出體現。所謂突出主題,就是借鑒主題酒店的模式,以某一特定的主題,來體現酒店的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圍,讓顧客獲得富有個性的文化感受;同時將服務專案融入主題,以個性化的服務取代一般化的服務,讓顧客獲得歡樂、知識和刺激。歷史、文化、城市、自然、神話童話故事等都可成為酒店藉以發揮的主題。如此而言,本澳當可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不論是西歐風情小城的主題,還是博彩之城的主題,或者是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主題都能加以利用,打造出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經濟型酒店,不但滿足低端的住宿要求,更能借機是酒店本身就成為一個旅遊景點,從而豐富本澳的旅遊資源。當然,如果是完全按照主題酒店的模式來打造,那麼投入就可能會比較大,能否繼續作為經濟型酒店經營也未可知,所以完全不必追求繁瑣和豪華,而是因地制宜,根據所處區域的不同,把握該處的社會文化、自然歷史特點,以簡約而富有創意的形式表達出來,讓遊客不單是住宿,更成為一種在澳門生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