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 脫貧是輸不起的攻堅戰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減少貧困人口120.8萬人,45.8萬農村人口實施搬遷,6個貧困縣、60個貧困鄉鎮摘帽,1500個貧困村退出……這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省份之一——貴州在2016年交出的成績單。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洛香鎮大團村侗族農民梁文同對記者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這塊‘硬骨頭’正慢慢啃下來。」

的確,脫貧攻堅是貴州最難啃的「硬骨頭」。地處中國西部的貴州資源稟賦不足、發展底子薄、經濟實力弱、人均收入低,是中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目前,貴州仍有370餘萬貧困人口。

為打好脫貧攻堅戰,貴州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扶貧開發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並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發展產業叩開脫貧之門。貴州2016年實施產業扶貧專案約2萬個,突出重點發展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遊業和勞務經濟等,全年共有73.4萬貧困人口實現產業脫貧。

此外,為切斷貧困代際傳遞,貴州還把教育扶貧作為最根本的精准扶貧。貴州加大財政投入,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支援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在中國率先啟動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畫,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上高中、大學實行「兩助三免(補)」補助政策。2016年,貴州對31.7萬貧困學生發放「兩助三免(補)」資助金10.1億元人民幣,實現「應助盡助、精准資助」,有效防止了因學致貧返貧。

畢節是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國人大代表、畢節市委書記周建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貧困落後仍是畢節的最大矛盾,脫貧摘帽是畢節的首要任務,「脫貧是輸不起的攻堅戰」。

「脫貧攻堅,畢節不落下一個人、一個家庭。」周建琨告訴記者,「脫貧僅僅是底線,我們的目標是達到小康、進入富裕。」

畢節試驗區創辦29年來通過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等舉措,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85.02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92.4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65.4%下降到13.19%,實現了民眾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跨越。

如果說貧困人口是貴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那麼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則是「短板中的短板」。2016年,貴州率先在中國打響易地搬遷扶貧的「第一炮」,對45.8萬農村人口實施搬遷,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萬人,極大改變了生產生活條件。

2017年,貴州官方計畫預期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20個貧困縣、90個貧困鄉鎮摘帽,2300個貧困村退出。

廣東提出要讓兩千多貧困村「一步達到中等收入水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6日在北京表示,要讓當地兩千多個貧困村「一步達到中等收入水準」,實現徹底脫貧。

胡春華在當天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全體會議開放日上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廣東已到了從「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階段,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協調發展。

按照當地標準,廣東省仍有100多萬貧困人口,今後要把脫貧問題扎扎實實解決掉。他表示,目前官方已選擇了2277個貧困村納入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冀此「讓他們一步達到中等收入水準」,實現徹底脫貧。

「一次幫他一點點不行,很容易返貧。」胡春華說,希望通過對口幫扶和貧困人口的自身努力,使貧困村從「後隊」變成「前隊」。

目前,廣東省正在採取措施解決長期以來粵東西北地方發展不平衡問題,包括加強粵東西北地方與珠三角之間高速公路、高鐵、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產業共建,將珠三角地區先進產業引到粵東西北地方;加強粵東西北公共服務建設,解決基層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

按照官方的設想,廣東將打造以珠三角為龍頭、粵東西北多點支撐、全省一體化發展的經濟格局,推進交通、產業、政策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珠三角的優質資源向粵東西北地方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