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疫苗,等於讓孩子「裸奔」

鼓吹疫苗有害、慫恿父母不要給孩子接種任何疫苗、說愛滋病是通過疫苗傳播的……曾經,網上有一篇《一名有良知的疫苗工作者的心聲!所有父母必看!為了孩子的健康,請遠離疫苗》的文章,讓人聽起來匪夷所-思。

不打疫苗孩子患病風險高

「接種疫苗是防控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臨床上,疫苗並非百分之百安全,但若沒有疫苗接種,兒童將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福州總醫院兒科陳光明主任醫師認為,疫苗可預防的疾病導致嚴重危害的幾率,要遠大於疫苗產生危害的幾率。放棄疫苗接種,一旦接觸到某種傳染性疾病,患病的幾率和重症的幾率會更髙。至於是不是商業行為和應不應該接種疫苗,兩者無必然關係。

疫苗是一種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製成的一種相對安全的毒素,醫學上稱做抗原。孩子接種了疫苗後,由於機體受到了抗原的刺激,就會出現某些反應,從而刺激機體產生一定的抵抗力。

人體本身有自己的防禦系統,打疫苗是要突破人體的防禦系統,激起免疫反應,對細菌和病毒產生抗性。

說疫苗容易與免疫系統「掐架」,

純屬造謠。如果環境中的大量微生物,不能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疫苗裏的那點抗原量更沒有這種可能性。同時接種幾種疫苗,也不會對兒童的免疫系統帶來不良反應。疫苗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也沒有那麼脆弱。例如對溫度較敏感的疫苗是脊灰減毒活疫苗,在37℃堅持48小時,仍可正常使用。「無效疫苗」並不等同「有毒疫苗」,無冷鏈保護的疫苗最大的問題就是失效,打了這種疫苗機體產生不了抗體,即對這種疾病沒有產生保護。所以,不能因噎廢食而不敢接種疫苗。

陳光明提醒說,疫苗無論國產還是進口,工藝、品質以及免疫效果,都沒有明顯差異。關健在於,家長要選擇有正規資質的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疫苗。一般來說,免疫正常、生長發育良好的孩子,建議按照國家推薦的普通一類疫苗、二類疫苗的順序接種即可。

疫苗的不良反應多但很輕微

寶寶接種疫苗,並不是越多越好。中國將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免費疫苗)和二類疫苗(自費疫苗),其中第一類疫苗即是指免費提供,應當依照規定接種的疫苗。很多人誤以為既然二類疫苗不是強制接種的,就是作用不大的疫苗。其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無論是一類還是二類,接種上對孩子都是利大於弊。

如果孩子身體出現了某些特殊情況,就不適合接種,這種情況稱為禁忌證。每種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證也會不同。如早產兒或正在發熱的孩子就屬於暫時禁忌,這些孩子可以在疾病康復後補種。但是,如果孩子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嚴重過敏體質等特殊疾病,就屬於絕對禁忌了。

打疫苗存在副作用,但這是極小概率的隨機事件。疫苗的不良反應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接種局部的紅腫熱痛以及發熱等;

第二類是與免疫機制有關的過敏反應;

第二類是減毒活疫苗中活細菌或病毒造的感染。

大多數不良反應都比較輕微,基本無需治療或只需對症治療。家長接種前要評估孩子的身體狀態,並將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是否發燒、是否過敏、近期孩子是否患病以及治療用藥等情況如實告訴醫生:讓醫生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預防接種。

陳光明也強調,接種疫苗並不代表著100%的保護。例如,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有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等大類,其中每一大類又有很多小類,光憑打疫苗不能「一針永逸」。

小貼士:

八類兒童不應或暫緩接種疫苗

1、患有皮炎、銀屑病、化膿性皮膚病的小兒不宜接種,需等待皮膚病變痊愈後接種。

2、有過敏史,如患有哮喘、蕁麻疹、嚴重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小兒不宜接種(除外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對雞蛋過敏的兒童則不宜接種麻疹疫苗、麻風腮三聯疫苗、防感靈疫苗等。

3、體溫超過37.5℃,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接種,應查明病因且治癒後再接種。

4、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5、患有中摳神經系統性疾病的兒童,如大腦功能發育不全、癲癇、腦痳、缺血缺氧性腦病、高熱驚厥、有抽風病史、腦炎後遺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小兒不宜接種(除外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6、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7、如果小兒每天大便次數超過4次,須待恢復後2周,才可服用脊灰疫苗。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的小兒,6周內不應該接種麻疹疫苗。

8、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接種。空腹饑餓時不宜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