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審視防洪能力 本地發電重要

【本報訊】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朱偉文昨日表示,水公司會審視其基建的防洪能力,研究是否有條件重新建造防洪設施,避免再次出現全部泵房被淹浸的困局。水公司將研究加強自備發電及防洪能力。

澳電輸配電部高級經理陳漢強認為,本澳過去發展太快,澳電追趕時未必有太大空間將現有問題放於設計內,城市規劃需優先考慮電網及基建,應對災害。

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朱偉文昨日出席電臺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災害應變機制時表示,至今仍有 2幢大廈因內部水泵損壞,未能正常供水。今次風災水位達到 5.5米,難以預計,備用的所有設備包括電和泵都被水浸無法運作,水公司會研究加強自備發電設備,以及基建的防洪能力,例如有否條件重新打造有效的防洪位置,不會再出現全部泵房都被水浸的困局。他指出,供水大部分靠高位水池,現時用水量增至平均每日 28萬立方米,供水池緩衝時間只有 3小時,會審視全澳是否有地方增建高位水池,將緩衝供水時間提升至 12小時,另外,珠海洪澳原水管工程已啟動,相信可提高保障。

近日有市民反映飲水後不適,朱偉文認為氣候或衛生情況會有影響。他強調本澳自來水水質絕飲用絕對安全。

朱偉文表示,過往水廠停電時,水廠仍能維持6小時的有效供水,但現今供水量從18萬平方米增加至現時最少28萬平方米,緩衝減少至3小時。水公司爭取在適當位置興建高位水池。另外水公司亦會啟動第4條供澳原水管工程,增加日後供水的保障。

基建須考慮電網防水

澳電輸配電部高級經理陳漢強在電臺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天鴿”前從未出現內地輸澳零電量的情況,今次風災每澳電完全無法調度,事件反映本地發電的重要。

陳漢強稱,“天鴿”帶來的水浸比“黑格比”的影響大 10倍,電力設施受水浸後要花費許多時間修復。目前電網防風災能力已不錯,但如何防水,要視乎整個城市對災害的準備,設備放置的高度及標準,日後基建設計必須考慮。

陳漢強稱,過往本澳未試過國內供電全面癱瘓,今次風災令澳電無法調配調度,反映本地發電的重要。本地發電未必指發電機組全部處本澳境內,是指發電能力可直接調配及控制。水浸嚴重影響供電設備,目前本地電網的防災能力已不錯,但如何防水,須視乎整座城市應付災害的準備,包括設備放置的高度及標準。

停車場門口裝防洪閘可延緩水湧入

工程師陳桂舜認為,風暴潮其實可預示,已建成的大廈停車場門口加裝堅固的防洪閘及重型捲閘,雖未能防止水浸,但能延緩洪水湧入停車場,讓人有足夠時間逃生。他認為,當局應在內港裝設高頻喇叭,當氣象局發出紅色或黑色風暴潮警告,居民聽到喇叭警報後可迅速逃生。

城規會委員胡玉沛建議利用狗場地下興建大型儲水池,將來遇到天文大潮及風暴潮時,疏導洪水疏入儲水池。他認為,政府應檢視填海新城各區是否應維持島嶼式填海?他指現時新城A區與東北區間有一段距離,仍然維持海岸線。他憂慮這會將內港的水患問題帶到新區,當局應考慮將兩區間的水道填平,以免再次水浸。

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認為,政府所成立的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應從3方面檢視今次風災,包括檢視全澳基礎設施,分析導致水浸、停水停電的原因,檢討應災機制流暢度及各個部門間的溝通,及研究提升社會的防災意識。

澳大法學院副教授邱庭彪指出,現階段應先放下問責,集中力量恢復本澳市容及活力。他認為本澳缺乏獨自應對災害的能力,應讓中央關注本澳防災工作。